分享

他本是历史名将,却被后人误解唾弃千年

 茂林之家 2017-05-26

潘仁美,真名不是潘洪,他就叫潘美,可他不是演义小说里碌碌无为又无恶不作的奸臣,相反,他是北宋有勇有谋,驰骋疆场的名将,有些史学家还送给他一个好听的称呼“北宋第一名将”。

他本是历史名将,却被后人误解唾弃千年

潘美

陈桥兵变是潘美第一次在历史上露面,那是公元960年的正月初四,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潘美作为赵匡胤的代表,进京协商,最终成功逼迫柴宗训退位,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和平兵变。从那天起,潘美这颗军事明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之后,潘美指导了著名的南汉战役,成功收复岭南四十七州;三年后,又随曹彬渡江,收复南唐,官拜宣徽北院使。

值得一提的是,潘美在出兵南汉之前,还参与了几次征讨北汉的战役,但是由于北汉君臣的坚守,再加上契丹兵马不住地捣乱,宋军一度在太原(北汉首都)城下望洋兴叹。同时还要说一下,在这几次战争中,有一个多次调转两军战局的北汉名将出现在历史舞台,也就是他改变了潘美生命最后几年的命运还有死后千年声誉,他就是刘继业,真正的名字是杨业。

公元979年,赵光义北伐契丹在高粱河被辽将耶律休哥痛扁一顿,还被弓箭射伤了屁股,最后是当时已经降宋的杨业用牛车将他拉回的。赵光义兵败之后,很识时务地退回了开封府,同时也安排了大宋的北线防线。主副将就是当时的大宋第一名将潘美和刚刚降宋的原北汉名将杨业。

他本是历史名将,却被后人误解唾弃千年

潘美和杨业

潘美和杨业就因此成了同事关系,并且在一起工作了长达七年之久。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二人又联手打了一次宋史上知名的反击战,也就是著名的雁门之役。赵光义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辽军趁宋军败绩,军心不稳,集中了近十万兵力,逼近雁门关。当时的北部防线主将潘美果断出兵,与杨业各统一队兵伏击在雁门关北口,最后顺利会师,合击辽军,斩杀数万辽兵,截获军资无数,二人也都因雁门关大捷受到了赵光义的嘉赏,潘美封代国公,杨业改授云州观察使。

接下来的几年里,两个人又在一起合作打了几次胜仗,成功保卫了大宋的北部边境。对于这段历史,各个版本的史书都记载的比较模糊,大致归结下来,只记载了两类事。第一种,这七年来,北部边疆异常太平,因为辽人被他们打怕了,雁门一战后,他们看见姓杨的还有姓潘的就头疼,根本不敢再过来挑衅闹事;第二件事,便和杨业有关系了,由于杨业的出身比较特殊,作为一个亡国的降将,他在投降的第一年便打了一个给赵光义长脸的大胜仗,而且还受到了重用,这引起宋朝旧将们的妒忌。史书上的记载说“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尽管赵光义不信这一套,但是却为后来的杨业悲剧埋下了伏笔。

当然,重要的就是我们就要看一下,这些边关毁谤杨业的守将中有没有我们的主角----潘美。我认为潘美是不会做这么无聊的事,他也没有诽谤杨业的必要。首先,我们比较一下他们两个的战绩,潘美成功的打下了南唐,南汉,北汉,军功堪称是北宋第一,而杨业不过是在边境成功打了几个小游击,他唯一可以将自己的功绩提升到潘美等级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了契丹,事实证明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妄想;在看一下两人的军中威望,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后周那些悍将几乎都回家喝酒了,而在几次战争中真正脱颖而出的只有曹彬和潘美二人,也就是说,潘美已经是铁定了的北宋军中二号人物,杨业作为一个他国降将,在北宋没有仇人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有谁会承认他的地位,所以潘美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喝他的醋,也就没有理由找他的麻烦。

他本是历史名将,却被后人误解唾弃千年

电视剧杨门虎将剧照

因此,演义小说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争功陷害故事纯属子虚乌有,俗语就是纯属扯淡,一个授功封爵的朝廷要员,根本没有必要和一个普通的边关将领搞陷害游戏。

尽管潘美和杨业之间不存在演义中的那样复杂的权利斗争关系,但是潘美对杨业的死还是有责任的,那只是一个小疏忽,也就是这个小疏忽,导致了杨业的死亡,也让潘美因此而懊悔一生还留下了千古骂名。

公元986年,是宋太宗雍熙三年。这年正月,宋太宗年轻的心又活跃起来,调动20万大军,起兵伐辽,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这次北伐一共启用了三路大军,配置堪称奢华,北宋开国一代名将全部出马。三军主帅是素有北宋潘美是西路大军主将,杨业仍旧为其副将,监军是时任西上阁门使的王侁。潘美大军堪称是势如破竹,在契丹境内可以用横着走来形容,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潘美接连攻下了辽国的应云朔寰等四州,彻底为大宋开辟了西线战场。正当潘美兴致高昂地准备继续东进和其余两路大军会师的时候,大宋战场出事了。

三路军的主帅,当时的大宋军中第一人曹彬在进军幽州的时候出了事。他开始是被辽军截断了粮道,同时又拒绝了赵光义提出的会师中路军计划,导致自己率领的东路军大败,被辽将耶律休哥追着打出了几百里。

东路军是三个军团的主力,曹彬失败之后,赵光义毅然下旨其余两路军受诏撤军,在撤军途中又发新诏要求掩护云、应、朔等州百姓内徙,也就是要尽数撤尽这四州居民,只留给契丹几座空城。这个主意是非常好的,可是潘美在执行过程中却出了岔子。杨业和潘美的人生就这样被改写了。

接到皇帝的诏书后,几个主将便开始讨论如何掩护四州居民顺利入关的问题,这时辽军又过来给他们施加了一个小压力,辽将耶律斜轸统帅十万大军又打了过来。而这时潘美麾下的西路军大多都驻扎在云州等地,手下可利用军队不到一万人。在这个危急时刻,杨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建议大军出兵应州,吸引契丹军队注意力,然后再在石碣谷设下伏军,辽军遭受伏击之后,定然没有了打仗的欲望,这样的话几州居民趁机入关,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杨业的话刚说出口,就有人给杨业唱了反调,这个人就是监军王侁,王侁对于杨业的建议,只说了一句话:“君侯素号无敌,见敌逗挠岂有他志”。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爷们,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怎么不直接打过去,这样守兵不出不会藏有异心吧。”异心就是说你能从北汉降到我大宋,现在是不是又要投降契丹?拥兵不出不会就是为了投降找铺垫吧。

王侁一句话把杨业推上了风口浪尖,杨业的处境顿时变得尴尬。自己出战吧,手下就几千人,去和人家十万大军硬拼,这不是找死吗?不出战呢?那可对不起了,那你就是通敌,你就是大宋的罪人,我要代表国家鄙视你。

在这个时候,唯一可以进行劝阻的人就只剩下潘美了,毕竟他才是西路军主帅,他只要说几句话就可以顺利掀过这一页,然后几个人继续好好合作。可是让历史诧异的是,潘美这个时候竟没有任何动作,他唯一的动作就是和了一堆稀泥,也就是说,他在两人之间保持了中立,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处理去,跟爷们没关系。

他本是历史名将,却被后人误解唾弃千年

传说中的杨家将

最后,在主帅和稀泥,监军恐吓的情况下,杨业不得已领兵出战了。在出战之前,杨业还是和潘美商量了一下,希望潘美可以在陈家谷口接应自己。历史证明,潘美没有像演义上写得那样,故意按兵不出,导致杨业身败遭擒。潘美真得按照和杨业商量的一样,在陈家谷口部署了重兵。他派王侁率领大军埋伏在陈家谷口,接应杨业。王侁这件事做得也比较漂亮,忽视了自己与杨业的恩怨,安安静静守在了陈家谷口。可是他的脑袋在那天短路了,他在陈家谷口从早上一直等到了中午,还是没看见杨业踪影,他就天真地认为杨业是打赢了仗,进军追敌去了,于是他便大大方方地撤去伏军,高高兴兴回家等着杨业的喜讯了。

后面的事情就是大家熟知的了,杨业这一仗其实并没有赢,而且还输得很惨,只不过是他比较能抗罢了,他一路打一路撤,从中午一直挨到晚上,最后撤到陈家谷口的时候,王侁早就拍屁股走人了。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杨业拼死与辽兵力战,最后体力不支被擒,在被押赴辽朝途中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的死,在宋朝引起了巨大反响,对潘美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在官场上,潘美因罪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但是仍旧任命他看守帝国北大门;在军界中,潘美由于犯了见死不救的军中大忌,彻底失去了军心,他在北宋军界中的声望也一下子降到了最低点。

还有就是在他的情感上,他的剩余岁月,几乎是一直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中, 里面有他对杨业的怀念,也有对自己和稀泥行为的谴责。最终,带着自己的悔恨,还有一生的戎马功绩,潘美在杨业死后第五年病逝,死后谥武惠。

纵观潘美一生,为大宋朝的开疆扩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名将。同时,他做事公正,爱护士卒,深受当时宋兵的拥护,在北宋初年的军界威望仅次于时任枢密使的曹彬。可以说,杨业之死是他一生的唯一诟病,也就是这个诟病使他挨上了一个不明不白的千古骂名。

武惠,拓地开封曰武,宽裕慈仁曰惠。潘美死后可以得到这样的谥号,足矣,又何必在意后人的胡编乱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