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品 原色首印 《唐褚遂良写大字阴符经真迹》 《大字陰符經》與褚遂良晚年的兩大傑作筆意相合。線條粗細變化豐富,提按頓挫隨筆勢而走。《房玄齡碑》是為前輩而書,《雁塔聖教序》是禦制碑,書寫者的態度是慎重嚴謹的。但即使名手刻石,往往也會掩蓋一些墨蹟細節的真相。而《大字陰符經》所有用筆細節一目了然。比之前兩碑,用筆更率真,有些點畫輕重、粗細的對比度更大。為我們研究褚遂良的筆法帶來了更多的便利。 對此帖的真偽歷來有爭議。葉恭綽、沈尹默和潘伯鷹視為真跡,啟功、徐無聞等則認定為偽作。帖中“建業文房之印”、“河東南路轉運使印”、“邵業文房之印”等皆偽。冊前有李愚、羅紹威題記,冊末有邵周、王鎔、蘇耆、揚無咎等多人題跋或題識。八十年代,臺灣學者李郁周曾撰文指出,以上古人題跋題識皆偽。此帖爭議的另一部分在於書寫的時代。有人認為此帖應在宋代,甚至是明代。今觀紙張及紙張的紋理,應為唐本無疑。且陰符經完備的楷書用筆技法和變化多姿的細節表現,非宋代、明代的書家所能。《大字陰符經》中也雜揉了顏真卿、柳公權的筆法,整體風格和書寫節奏又近於寫經體(陰符經為道家早期重要經典文本),應是出於晚唐寫經生中高手所為。
此件作品清末為曾任陝西學政的嘉興沈衛(1862-1945)所得。後轉售于番禺葉公綽(1881-1968),葉氏請沈尹默長跋於冊後,沈對此帖評價極高。1949年葉氏又轉給其侄葉公超攜至臺灣。後由葉公超後人寄存于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博物舘,現轉至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舘收藏。
《大字陰符經》曾在民國七年(1918年)由著名藏書家陶湘(1871-1940)主持的涉園影印珂羅版,題名《唐褚登善書陰符經墨蹟》。民國十九年(1930)左右,作為陶氏《百川書屋叢書》續編中的一種再次珂羅版影印,題名為《唐褚河南陰符經墨蹟》。以上兩次影印本流傳不多。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葉公超在臺灣將此帖交由臺北漢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影印發行。我國則在1983年上海《書法》雜誌上刊登,當時是翻拍魏啟後收藏的珂羅版印本。近30多年來國內《大字陰符經》有數十種印本,均以陶氏珂羅版或葉氏臺灣印本輾轉翻印。其歡迎的程度由此可見。它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另一本墨蹟本《倪寬贊》(亦是偽作),甚至超過了褚遂良其他的刻本。當然,這一是因為真跡,能傳褚遂良之筆意,二是與海上書法名家沈尹默和潘伯鷹等人的大力推廣不無關係。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從未真正見過《大字陰符經》的原色精印本。這也是近百年來書壇之憾事。鑒於此,寶玥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於2016年2月正式獲得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舘的授權,對原件重新拍攝,交由蘇州古吳軒出版社原色全本精印出版,讓書法愛好者一睹原作的神采。 福州市宝玥斋出品 《唐褚遂良写大字阴符经真迹》 国内首次调频网彩色影印 布面精装 开本:31*21cm,47页 定价268元 优惠价228元(包邮) 购买方式: |
|
来自: 伯乐书香小屋 > 《伯乐书法艺术馆(古代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