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崔季廊坊 2017-05-26

民间有个习俗,就是先给新生儿喂以大黄,然后再喂以甘草,之后才可以正常喂食。大黄略带苦味,甘草微甜。如此“先苦后甜”,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那就是做人做事要先吃苦,然后才能吃到甜。也正是这样,才能品尝到甜的来之不易。

“塑料大王”王永庆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由于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从小就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六岁起,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赤着脚,担着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两百多级高的小山坡,再赶到山下的水潭里去汲水,然后从原路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不过,这也锻炼了他的耐力。小学毕业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王永庆没有继续去上初中,而是来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在那待了大概一年,他的父亲见他有独立的创业潜能,就向亲戚借了两百块钱,帮他开了米店。

米店虽小,但王永庆精心经营着。为了建立客户关系,他用心盘算着每个客户的消耗量,比如一家十口人,每月需要大米二十公斤,五口之家就是十公斤,他按照这个数量设定标准,当他估计某某家的米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主动将米送到客户家里。这种周到的服务一方面确保了顾客家中不会缺米,另一方面也给客户提供了方便,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的顾客更是感激不尽,自从买过王永庆的大米后,再也没到别家米店去过。

王永庆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单独卖米,他并不满足,为了减少从碾米厂采购的中间环节,增加利润,他增添了碾米设备,自己碾米卖。在王永庆经营米店时,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一般到下午五点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庆则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结果是:紧邻的两家碾米厂,日本人的业绩总落后于王永庆。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不能让自己吃苦,就积累不到足够多的经验。“纸上谈兵”是很难成功的。所以,唯有吃苦耐劳、以勤补拙,才能让自己真正走向成功。吃苦,也是一种资本。不经历饥肠辘辘的痛楚,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贵;不曾尝过无依无靠的滋味,不曾听过冷嘲热讽的话语,不曾看过不屑一顾的冰脸,你无法塑造坚强刚毅的性格。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博川老师寄语:

西方有句话说的好“上帝爱你,才叫你吃苦。”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谁不是先吃“苦”,然后才会获得“甜”的。苦尽甘来,能吃苦,就是一种保证你今后能够尝到甜的资本。如果你身体上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奋斗中不怕艰险,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