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园网站(www.china-radiology.com)由安徽省放射学会主办,是一个为医学影像同道交流学习、分享资源而构建的非营利性专业学术网站。目前拥有18余万注册会员,是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最受专业人士喜爱的医学影像论坛之一。 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器瘤) 颈部 【医学影像园】 沙漠之狼 整理 2016年7月8日 女,75岁,左颈上部肿块6~7年,渐大。 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器瘤) 颈部
(左颈上部)副神经节瘤。免疫标记示,肿瘤细胞SE(+),CgA(++),支持细胞S-100(++),CK(-),CD34(-)。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肿瘤。临床上常根据副神经瘤的特定解剖位置,分为: ①位于鼓室的鼓室球瘤; ②位于颈静脉球上的颈静脉球瘤; ③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瘤; ④位于上纵隔主动脉球体瘤; ⑤位于迷走神经的神经球体瘤。 文献报道约80%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发生在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位于迷走神经约占5%。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最常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特别咽升动脉,当肿瘤增大时可包饶颈内、外动脉,向上累及颅底和颅内。由于特定的解剖位置和富血管肿瘤的特点.CT和MRI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增大和明显强化的肿块,且在MRI上瘤内常可见蜿蜒扭曲和点状的血管影像。颈动脉分叉增大对提示诊断十分重要。 发生在颈静脉孔或颈静脉窝的颈静脉球瘤,其定位征象即颈静脉孔或窝扩大,一般为膨胀性骨质吸收,骨壁光滑,也可不规则,提示肿瘤分叶状生长。颈静脉球瘤可向周围扩展,向后突入后颅窝.向前破坏岩尖突入咽旁问隙,向外、上突入乳突和鼓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