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具是用于测量设备的外形尺寸、高度差、位移、转速、振动、水平、间隙、质量等方面数值的一种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深度尺、百分表、测速表、测振仪、水平尺、塞尺、天平等工具。 可以说量具的好坏、测量方法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量具的工作原理,而且还要熟练的掌握其使用方法。为检修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高质量的检修设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下面就水平仪、千分尺、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简单的介绍: 第一节 水平仪 测量水平是汽轮机与其他转动设备经常采用的项目,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测量出的数值常会失准,没有可以比较的价值。因此使用水平仪时,必须按规定方法使用,认真仔细的进行测量,才能从测出的数值中发现问题,提供检修解决问题的依据。 现场用于汽轮发电机的水平仪,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合像水平仪,其精度较高(精确到0.01mm/m);另一种是机械水平仪,精确程度没有合像水平仪高,而且不能直接读出具体的数值,分为长条型和框式水平仪(精确到0.02mm/m)。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合像水平仪: 一、摆放要求 1、首先将被测量物体表面用砂布打磨干净,要求被测物体表面应光洁无杂物,无毛刺。将水平仪底部用白布擦拭干净并通过旋转顶部的刻度盘将水平仪调整至“0”位(侧面游标对准刻度值“5”的位置上,顶部的刻度盘对准“0”位刻度线)。 2、在允许做永久性记号的设备上,应根据工艺要求的位置打好样冲眼(如:轴承座、汽缸水平面上);不允许做永久记号的设备上(如:轴颈上),测量时应用记号笔在对角方向上临时做好记号。由此可以确保每次测量位置的相对固定,以便将来统一标准而综合考虑。 3、将水平仪平稳的放在被测物体上,并用手来回的按水平仪的对角。如有晃动,应将水平仪的位置进行微量的调整,直至用手无论按在水平仪的任何角上都感觉不到水平仪的晃动时为好。 二、读数方法 1、水平仪顶部两侧的水泡可以判定该处设备的扬起方向。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调节旋钮,测量其扬度的具体数值大小。在调节过程中观察水平仪正上方三棱镜中的水泡变化(现场光线不足时可用手电照射两侧的采光窗口)。要求三棱镜中的三条线重合在一起,水泡为一个光滑的:“∩”形状。 2、当将调节旋钮顺时针旋转时,说明有调节旋钮的一端高(侧面的游标数值大于“5”),此时可判断扬起的方向并记录好。不断的旋转旋钮,直至中间的水泡对中。此时分别读出旋钮及游标上的刻度值,两者之和即为扬度。如:旋钮刻度为20;游标刻度在6和7之间,应记作1.20mm。 3、然后将水平仪掉转180o对照记号放好,按以上的要求将水平仪调到“0”位。此时通常应将调节旋钮作逆时针调节,直至气泡对中。读数时需注意的是:此时旋钮上的刻度值应反向读出。如:旋钮上的刻度对准60位置时,应为40;游标刻度在3和4之间,应记作1.40mm。 4、将以上正反两次的数值相加求和取平均值。如:(1.20+1.40)/2=1.30此处的扬度为1.30mm。 5、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正反两次所反映的扬度方向不一致(似乎有点矛盾)。其实主要是由于此处的扬度非常小,且水平仪自身存在误差所造成的。此时我们可根据两次测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扬度方向,数值较大的为扬起的方向,然后将两数值之差再取平均值即为此处的扬度。 第二节 千分尺 千分尺的测量是靠移动活动测轴与固定测轴之间距离来完成的。因为活动测轴上的螺距为0.50mm,由于活动测轴和活动套筒连城一体,所以当活动套筒转动一圈,活动测轴就向前或向后移动0.50mm,若把活动套筒沿圆周等分成50格,即每格上的读数值为0.01mm。固定套筒轴向刻有毫米线。 一、内径千分尺 1、选择好量程合适的千分尺。可以用卷尺将被测件的实际尺寸测得大概的数值,然后根据此数值选择合适的千分尺。 2、使用之前首先检查是否有合格证,零件是否齐全、完好。 3、用每盒中配备的标准规检查其调节头的原始数值是否正确,若偏差不大(±0.02mm),应记住偏大偏小的数值,将实际测得的数值扣除此偏差值即可,否则应进行调准或请专业人员修理合格后再使用。 4、测量的位置应选择正确。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表面光洁无毛刺和凹凸不平,对一些经常性且要求多次反复测量的部位,应做好永久、清晰的记号(用皮带冲打一个大小合适的圆圈),每次应测量在记号处,确保数值的一致性、可靠性。 5、按照实际的尺寸选择并组装好千分尺。尽量使读数处于刻度的中间部位,因为同一尺寸在不同部位时数值可能相差甚远,以至于在测量时出现量程不够而读不出数值。接杆之间不能有松动的现象。 6、在测量时尽量使用双手操作,其中一手扶住固定端,另一手进行调节。为了测量时保持手的稳定性,可利用食指抵住被测件,中指及拇指配合进行来回调节,且使整个调节头则作前后、左右或作圆周运动直至找出最小点,当手上感觉到有一种轻微的卡涩(接触)感,将锁紧螺钉锁死,然后再作一次测量,确认方可后取出读数,连续两次测得的数值其偏差值在0.01~0.02mm范围内可视为真实、客观。 7、对于一些重要数据的测量要多人次的反复确认,在得到统一、精确的数据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如:转子的定位尺寸、中心调整好后的最终油挡洼窝、假轴洼窝的定位尺寸等)。 8、当测量的数值要求绝对值时,一定要读出实际的总尺寸,而不是仅仅调节杆处的相对值。特别在测量油挡瓦窝时一定要克服这一点。 9、千分尺的中均有1~2个短接或过渡套没有标明实际的长度,而且说明书往往已不存在,怎么办?这里又一个简便实用的办法:首先将调节套筒调整到“0”刻度,然后将过渡短接或没有尺寸的短接再加上25mm或50mm的连接杆按要求连接好,最后用合格的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出其数值,根据此值和内径千分尺其它接杆标的尺寸,即可判断出渡短接或没有尺寸的短接的实际尺寸,必要时作好记录。 10、在测量之前一定要观察刻度为“0”时,调节套筒及固定杆上刻度的相对位置,看其调节套筒的边缘靠近还是远离固定杆上的刻度线,以便将来按照此状态读数。以往曾经有因此而读错数值(偏差只会是0.50mm),而造成下步比较被动的教训。 11、千分尺用完后,要放入专用盒子中。不可直接放在地上或与其它工具放在一起。更不能将几把同样规格的尺混合放在一起。 二、外径千分尺 1、基本要求同上 2、测量多张薄垫片时总的数量不要超过3张,以免产生误差 3、测量时要用调节杆端部的棘轮装置,不要用力过猛将调节套筒旋的过紧。 4、使用可调式千分尺时,利用标准杆调节好千分尺并将锁紧螺钉锁紧;测量一个数值后,应用标准杆检查其原始值是否正确,如偏差不大可根据偏差值加减后得出测量数值。否则应重新调整后再行测量。 5、在使用可调式外经千分尺时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过猛,以防调节杆在测量时受到撞击而使原始定位尺寸值发生偏差。 第三节 百分表 百分表在汽轮机检修工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属于精密量具之一。用它可以测量位移量、轴窜、晃度、椭圆度、瓢偏、平面的平行度、变形量以及找中心等,运用百分表的关键在于表的选点、架设、数值读取。 一、 百分表及架设点的选择 1、百分表的行程有大有小,目前使用的全行程有3mm、10mm。为防止测量时表杆顶死或全部放松也满足不了要求,建议尽量采用10mm行程的。 2、当只有一个方向移动时,可将起始位置定在零位;当相反两个方向均需移动时,可将起始位置定在刻度值的中间。 3、由于受到附近设备的障碍,必须选择测量杆比较短的小表时,应将表中小指针放在中间部位。特别在初找中心时的圆周表会出现此况。 4、利用磁力吸附百分表架的部位应清洁、平整,并确保有足够的面积使整个表架吸附。 5、表头所指的设备表面应清洁光滑,无凹凸不平、麻点、毛刺等缺陷。 6、当需指向毛面并非加工面时,应用角磨或锉刀将其加工成一个局部的平面,并做好标记,使表头指向标记内。 二、 百分表的架设方法 1、百分表要轻拿轻放,经常保持清洁。使用前用干布或干棉纱将表面及表杆轻擦干净。切忌用油布擦拭表杆,更不要在表杆上浇任何油类,防止表杆卡涩。 2、架设之前先检查表针无缺陷。用手拉起表杆后快放与慢放表杆,其指示的数值相同,并保持一种收放自如的灵活性。表杆的冒头应拧紧。 3、表架上的卡套卡紧表杆时,要保持既要使百分表固定好,又不能卡的过紧,防止表杆卡住。而表架的支撑杆的固定一定要卡紧,确保牢固不松动。 4、架好以后用手轻轻拍一下表架支撑杆,看表的指针是否有变化或来回跳动后是否回到原位,否则应重新架设。 5、确定表针指向的原始位置时,应考虑被测件移动量的大小。当移动量较小时,应将小指针位于“4”~“5”或“5”~“6”的中间,大指针指在“50”的位置;当移动量较大时,应将小指针指向“5”而大指针在“0”的位置,防止测量时出现顶死或全松的现象。 6、测量平面瓢偏时,百分表应架设的使表杆垂直于被测平面,并尽可能架设在靠近外侧的边缘,并保持与边缘相同距离的位置。 7、测量弯曲、晃度及椭圆时,百分表应架设的使表杆通过被测轴的中心,并确保在同一个纵截面上,以防产生测量误差。 三、 数值读取 1、读数使一定要保持眼睛与表面垂直,因为指针与刻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与表面倾斜读数时将会造成误差。 2、原始的定位一定要有明确的记录,因为有时测量、调整的工作往往时间比较长,而且来回的次数也比较多,如果忘记了定位值就意味失去了测量的基准,一切将从头进行,有时还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地步。 3、读数时首先确定小表指针的位置,是处于那两个数字之间;然后观察大指针的位置,也应看清位于那两个大数值之间,而后根据数值的增大(或减小)的方向读出数值。有时可能一时眼花不注意,将“48”读成“52”等现象。 4、有时测量设备,往往不能够直接看到表盘的数字。此时应尽量使用双面表,或利用镜子的反射后将数值读出。应注意镜子反射出来的影像和实际是相反的,不要读错。如:“6”和“9”、“2”和“5”。 5、当用小表时还有一种情况应值得注意的。小表小指针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因为小表的大指针的刻度值最大到“50”,因此“50”以上的数值是靠小表针来判断的。如:将小指针定位于“1”~“2”之间且靠近“2”的1/4左右,大指针指向“50”。记作1.50mm。设备经过移动后,假定增大了0.25mm,此时大指针指向“25”而小指针指向“2”的位置,此时该读“1.75”还是“2.25”呢? 不好判断。因此一定要注意小指针的定位,关于这一点要切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