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爱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书画雅苑 2017-05-26


       王爱忠,一九五六年生,山西阳曲人,太原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书画印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山西省工笔画协会主席。作品入选国内外大展,且多次获得殊荣,并被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二OO一年应邀赴德国交流访问并讲学、举办个展。其辞条、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水彩画史》《中国当代美术图鉴》等多部典籍,出版有画集《美术家王爱忠》《中国画画家王爱忠》等。

当代山水画家王爱忠

春三月 / 王爱忠 (中国山西)/ 138x68cm / 《艺术资本论》2017胡润经典作品展

王爱忠的新写意没骨山水的尝试,始于2005年。

说是尝试,但其实并不偶然,在此之前,王爱忠一直关注水墨创作的前沿动态,并力图找到一种具有本土特色和人文内涵的表现模式。久有凌云之志,冲破笔墨线条的束缚,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范式,只待最后一跃。

随着“阳婆系列”和“北方四季系列”的相继面世,王爱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多届全国性美展中获得好评。

在创作题材的选取上,王爱忠的目光从名山大川转移到自己脚下的黄土高原,也就是说,从传统的大众化语境,转换到了自己身边的生活场域,开始关注对自己而言最亲切、最感性、最熟悉的人文环境,关注一直被中国山水画史忽视的黄土地。而画史的空白,意味着技术层面上缺少可资借鉴的传统和成法,意味着前行的艰难。

在画面处理上,王爱忠运用了几何造型的块面构成形式。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举动,因为以线造型是中国画千年以来的“家法”,并以此为主要特征区别于西洋画法。背弃这个传统的作品,到底算不算中国画,圈内一直争论不断。但王爱忠是自信的,他深谙传统,也曾醉心西画,对于二者之间的楚河汉界,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如果离开线条就离开了中国画,那中国画也太小气了!”王爱忠说。在他看来,皴、擦、点、染并不万能,更不能等同于中国画,黄土高原应该有不同于江南山水的表现手段。

当代山水画家王爱忠

2008年作 阳婆上来暖洋洋(优秀奖) 镜框 设色纸本

王爱忠是一个思考型的创作者,在《中国山水画的时代性探索》一文中,他表达了如下三个观点。

第一,任何艺术,包括山水画在内,都不可能构成一个自足的系统,作为其发生的依据,艺术思潮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社会潮流。“面对现代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现代人,早已没有了以禅道入画来追求高古那样的氛围和心境、那样的理想,也不可能摆脱多元文化的火花碰撞和摩擦,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成为一个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当代人。中国山水画也从原来的精英文化层面普及为大众艺术,并在各种社会文化运动中发挥其现实功用。”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粉碎了小农经济,粉碎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社会的生产、生活、人群组织结构的质变,意味着受众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喜怒哀乐也与从前迥异其趣,作为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艺术必然反映该时代主流人群的心灵诉求。

第二,对中国画而言,形式本身就是内容,而且是核心内容。中国画的最大特征是其程式性,中国美术史不是表现对象的变迁史,而是表现形式的演进史。中国画的形式或表现技法,不仅意味着形式和技法,它本身就是一种创作理念和精神追求,因而也就是艺术的内容。“山不是艺术,水不是艺术,山水背后的精神追求才是艺术,对相对不变的对象进行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表达,是中国美术演进的显著特征之一。”

第三,山水画发展到当代,“随着新的艺术理念和探索研究的发展,传统中国画技法和理论,显然很难诠释新的图式思维理念。墨分五色,皴、擦、点、染等等老祖宗遗留下来招式,急需充实新的内容。”“新的图式理念的应用,应该是从人与时代的关联中产生,以现代意识形态去表现或重复古人是绝不可取的,而且也根本不可能。现代人可以借古抒情,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是不可能游离于现实、回归古代去归隐去创作的。”据此,他认为,以笔墨个性为终极判断的传统山水画,正在被新的模式所更替,而且非常迅猛。

当代山水画家王爱忠

初秋 镜心 设色纸本

当代山水画家王爱忠

空翠湿人衣 镜片 水墨纸本

当代山水画家王爱忠

山水 镜心 纸本

当代山水画家王爱忠

溪山云雨 镜片 水墨纸本

当代山水画家王爱忠

阳婆照上一竿高

当代山水画家王爱忠

云来正气佳 镜心 设色纸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