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博物馆|老北京的声音,讲究

 经典小诗 2017-05-26

 


24HOURS|MUSEUM OF SOUND




只有最真实的声音

才能感动记忆和我

-秦思源



一座城市,从黎明第一束阳光开始逐渐喧嚣,到最后一抹余晖开始慢慢静谧

它总有自己最独特的声音

如果你路过北京史家胡同 

记得不要错过这里


首座声音博物馆--一个记录了老北京声音的地方



声音博物馆


四季变化,时代前行,老北京渐渐被现代化包围,从城市的外貌,到城市的内心。


博物馆里有一些声音,也许你已经在北京生活多年,却从没有机会听过。


这些声音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被城市淹没

都市的节奏繁忙,我们每天上班下班,生活两点一线

生活让我们快一点,而博物馆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在繁忙中慢下来




缘起


“我不是田野录音师,也不是专业录音师,我是秦思源,一个声音的收集者”。作为这间声音博物馆的创始人,秦思源有一个不愿放弃的执念。



中英混血,文化世家,秦思源的“来头”也算不小,外祖母凌淑华是与林徽因、冰心齐名“民国三大才女”;母亲陈小莹在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部担任记者,父亲则是英国汉学家秦乃瑞。


在这样的家世环境下,秦思源从小对中国有一种执念。人生三次踏入北京,第一次是幼年,迷上中国武术,少年学有所成;第二次是90年代,进入了当时中国先锋艺术群体的圈子,最终在95年为了学业回国;第三次是02年,他决定了并坚持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做艺术家和职业策展人。秦思源决定在他外祖母捐出的老宅子里建设博物馆,提出了声音博物馆这个概念,并一直追求“用声音还原老北京”


前两次来了又回,而第三次他决定留下,因为他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早已经扎根心底。



为了对这片土地有更加深层的了解,他决定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并毅然加入艺术机构,创办第一个独特的声音博物馆。




真实


声音博物馆只有几平米

而这样的大小刚好装得下一屋子的声音

走进这里 闭上眼睛

你可以感受到声音背后的故事

历久弥新



北京人动听的儿化音,

大杂院的戏剧声、胡同里冰糖葫芦的吆喝声

知了在低鸣,树叶沙沙地响

还有当鸽子背上放个哨子飞翔时候,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鸽哨声



其实老北京的声音并不好收集,为了将真实的声音进行细致的还原,秦思源很“讲究“,为了录制最地道的鸽哨声,秦思源和他的团队前后录制了小半年的时间。



“不好录”,他说,“鸽哨分不同材质,鸽哨悬挂的位置不一样,声音也有区别。而且一群鸽子在空中盘旋,和几只鸽子的鸽哨,也不一样。老北京声音,讲究。”



秦思源认为,这些真实的声音能够打动他,带他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北京老胡同。


他要留住这种真实。




坚持


秦思源认为,北京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传统声场


远到“格隆格隆”的驼铃声

近到现在依旧能够听到的“来——冰糖葫芦哟”



秦思源想还原出各个年代甚至年份的声音,这些声音随着时间流逝幻化成了一个个记忆的碎片,他都想要将它们重新找出来并细致还原。



这当中会涉及到更多有趣的生活细节,我们可以跟着秦思源这位声音收集者,一起去追溯北京各种独一无二的声音,去触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未来


都说往事如烟,那些真实存在过的一切,若干年后,幻化成了时间的碎片,需要我们重新寻找和发现。


你也许不了解北京

你也许很了解北京


对于北京声音的追寻,秦思源从未放慢脚步,声音能勾起人的感情,唤起人的记忆。



秦思源想做的,不仅是去还原过去的声音,还有采集新的声音,

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路上,

正如鸟划破长空,只为还原真实的自己,愈飞愈高。


你也一定有自己正在坚持的故事吧,

如果你在坚持,在不停追寻更好的自己,请不要停下来。


对于北京声音的追寻,秦思源和他的团队从未放慢脚步。



我们在聆听,你有故事吗?



声音博物馆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院 

9:30-12:00

14:00-16:30

周一闭馆



京味儿|国子监一日,回望来时路


京味儿|景山和北海,皇城的山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