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荆州的背后其实是关羽的宿命与遗憾

 金色年华554 2017-05-26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都不陌生,每每读到这里,都感受到深深的惋惜。那么历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究竟又是怎么样的呢?失荆州的背后其实是关羽的宿命与遗憾

大家都知道关羽是在包围樊城时,被吕蒙从背后伏击,结果痛失荆州的。关羽进攻襄阳,樊城是为了配合刘备的军事行动,以荆州的军事行动来减轻刘备在汉中的压力。那么关羽是什么时候进攻襄阳,樊城的呢?《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由此可见,曹操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才派于禁南下的,八月时发生了“水淹七军”一事,于禁被俘,曹仁被围。

当时刘备已经稳稳的占据了汉中,那么关羽为何要发动“夏季攻势”呢?关羽“水淹七军”一事,《三国志.吕蒙传》写道:后羽讨樊城,留兵将备公安。蒙上疏曰:关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以治疾为名。羽闻之,撤备兵,尽赴襄樊。大军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南郡可下,关羽可禽也。吕蒙通过自己称病为由,欺骗了关羽,趁关羽带兵北上之机,白衣渡江。夺取了南郡。失荆州的背后其实是关羽的宿命与遗憾

那么关羽攻打樊城,襄阳并不是为了配合刘备的军事行动,那么关羽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在当时,关羽的行动有两种可能:首先,刘备在汉中的胜利,使得刘备获胜后想扩大战果,乘胜追击,于是让关羽在荆州发动攻势;其次这次行动并不是刘备授意的,完全是关羽自己为了立功而采取的独立行动。那么关羽的行动究竟是那一种呢?

具体分析,刘备即位汉中王之后,派刘封,孟达,李严等人攻取房陵,上庸,西城之地,如果关羽的行动时和刘备一致的话,那么协同作战的部队军事行动应该是一致的,应该有配合。可是实际上,刘封,孟达按兵不动,他们仅仅占领上庸三郡后就停止行动,实际上就没有夺取樊城的计划,刘备为了占据汉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适合段时间里再此发动大规模战事。失荆州的背后其实是关羽的宿命与遗憾

而关羽在刘备入川时,就将荆州之地交给了关羽打理。刘备为汉中王时,以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而张飞虽然是后将军,却只是假节。一字相差却相差悬殊。在蜀汉政权里,关羽的地位确实不一般。关羽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就发动了对襄阳和樊城的攻势。但是作为曹魏集团在南方的重要据点,樊城战略地位很重要,樊城是中原的南大门。由此决定了樊城不可失去,而樊城坚守让关羽久攻不下,关羽以荆州大半实力跟曹操举国之力对抗,难度显然不是一般的大。加上东吴在背后动刀子,关羽这一战,基本上必败无疑。

《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记载:羽初出军围樊,梦猪齿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可见,关羽也知道自己这一战凶多吉少。虽然夺取樊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丢失荆州确实不可原谅的失误。关羽意气用事,缺乏战略上的考虑,在交战过程中,占据优势的关羽也有机会撤离,关羽知道了孙权即将袭取荆州,但是关羽并没有撤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荆州内部关系的处理不当。无论是糜芳还是傅士仁都不能太过信任,关羽为人倨傲,不信任他们却让他们负责后勤补给,这很显然是不恰当的。失荆州的背后其实是关羽的宿命与遗憾

一般都认为张飞为人鲁莽,但是仔细看张飞的生平,张飞是粗中有细,颇有风范,反观关羽,有时太过于意气用事,在攻取襄樊还是丢失荆州一事上,过于鲁莽。关羽的性格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关羽留守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为了镇守荆州唯有北上,然而北上无异于以卵击石,还给了东吴机会。英雄总有其难言之隐,关羽之败,既是宿命,也是遗憾。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不尽之处请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