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CA:国际先进的电机故障诊断技术

 GXF360 2017-05-26
MCA:国际先进的电机故障诊断技术

MCA:国际先进的电机故障诊断技术

特约撰稿人:北京西马力公司郭占强 史光

电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意义重大

现代工业离不开大型动力设备——电机,电机已是当今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原动力和驱动装置,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其一旦发生严重故障,不仅电机自身将损坏,而且将导致整个工业生产中断;更重要的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断导致的损失往往比电机本身的损失更为严重。

所以,对电机进行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无论对于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还是查找故障原因及故障维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规电机检测方法及优缺点

(1)电桥或“数字微欧表”——检测绕组直流电阻,仅用于查找接头接触问题(松动,腐蚀),无法检测匝间短路、层间短路、磁隙不均等导致的电磁特性(电感量)的改变。

(2)摇表或绝缘耐压试验——通过直流、交流高压耐压试验,测试绕组对地绝缘性能,同时得出绝缘阻值、介质吸收比、极化指数和泄漏电流等指标。作为高压预防性试验,它解决的仅是对地绝缘性能的评估。

(3)浪涌试验——又称“匝间耐压试验,”对绕组施加高压,比较各级衰减电压波形分析匝间短路的情况。该检测方式对电机绝缘产生一定的伤害,降低电机使用寿命;同时,仪器设备笨重,操作复杂。

MCA:国际先进的电机离线故障诊断技术

MCA技术的核心理论:电机等效电路

(1)测试参数:◆电阻R;◆电感L;◆电容C;◆感抗XL;◆容抗XC;◆阻抗Z;◆相角I/F;◆专利测试:污染因子DF值、绕组健康指数TVS值等等。

国际IEEE标准认为,阻抗测试较直阻R的测试更精确,I/F用于评估故障源于定子还是转子,且能够诊断早期匝间短路等故障。如今这一标准已成为美能源部及国际IEEE推荐的电机质量评判依据。

阻抗测试(Z):阻抗是对绕组电路电磁特性的综合评判。初期匝间短路导致的电阻值的变化微乎其微。但由此产生的电感失效可通过阻抗真实反映出来。尤其是对阻抗的长期监测,是对于交流电机定转子三相平衡以及潜在故障程度的有力判据。

倍频测试(I/F):仪器向电机绕组输入交流信号,通过频率加倍得出电流的减小量(I/F),借此评判绕组电路的电磁特性。匝间短路发生的过程,即是电感失效、电磁特性变化的过程,也就是I/F从50%向0%发展的过程。绕组的这一参数是匝间短路最有效的判据。

(2)主要功能:分析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变压器,发电机,伺服,步进电机等所有类型;分析交流鼠笼电机转子断、裂,细化过程、直流电机绕组寿命分析;电机绕组寿命分析数据库: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变压器、发电机、单相线圈绕组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