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安思危,如履薄冰——曾国藩:巧妙化解功高震主的危机

 白云73 2017-05-26

居安思危,如履薄冰——曾国藩:巧妙化解功高震主的危机曾国藩在是湖南湘乡人,在满人把持的大清帝国当中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满清皇朝两百年来权力最大的汉人之一”。

曾国藩的成功,与他深谙官场生存之道有密切的关系。

曾国藩深知,官场上最避讳的就是功高震主。他在事业达到最颠峰之际,懂得收敛一已的锋芒持盈保泰,主动裁减直属兵团湘军,是他官场生涯的代表作。

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金陵(今之南京,当时是太平军的大本营,称作“天京”)。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十二年,剿灭太平天国的行动,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为大清帝国立下大功的曾国藩,这时盘算的并不是要如何加封进爵,反而充满了功高震主的恐惧。

曾国藩深知,他即将要面对的是清廷对他的猜忌,稍一不慎,就会走上兔死狗烹的命运。

曾国藩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满清朝廷虽然下令曾国藩筹组湘军削平太天国,但是对身为汉人的疑虑始终未曾稍减。

清咸丰四年,湘军攻克武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声势为之顿挫,湘军获得空前的大胜利,消息传到北京,咸丰皇帝忍不住脱口而出:“走了半个洪秀全,又来了一曾国藩。”咸丰皇帝对曾国藩的汉人身分始终十分介意。

除了族群的复杂问题之外,曾国藩与朝廷之间还存有更大、而且实质的利害关系。

过去,所有军队均直接隶属朝廷,曾国藩回湖南湘故乡招募筹组湘军之后,他就成为湘军直接效忠的对象,朝廷对湘军几无插手的余地。曾国藩手上拥有庞大的直属军团,对朝廷可谓是芒刺在背。

曾国藩深知这一点,与太平军作战时一方面绞尽脑汁应战,另一方面则密切留意朝廷的动态;因为搞好跟满清政府的关系,才可以确保他的权力基础。在讨伐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可谓两头作战。

铲平太平天国后面对功高震主的大危机,曾国藩以高度的政治智慧面对,他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请旨裁减湘军,用具体的行动向朝廷表态,无意拥兵自重。

曾国藩裁军的主张,事实上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一项深思熟虑后有计划的行动。

早在攻克太平天国的大本营金陵的前半年,曾国藩就清楚知道,就要获得最后的胜利了,这时他就开始盘算着准备裁军了,他甚至暗中筹措遣散军队的费用。湘军攻克太平天国的大本营金陵的第二个月,他就动手裁军。

主动裁军之举度解除了朝庭对他的猜忌,而曾国藩最终也可保位极人臣的官位。

做官难,做大官更难。曾国藩曾说,“居高履危,而能善终者鲜矣。”从他深谙进退之道来看,曾国藩的忧患意识是很强的。

【智慧点拨】

新技术日新月异,新需求不断产生。如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是每一个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打破一劳永逸的梦想,树立不断进取的心态,才是现实和明智的选择。忧患意识是强力防腐剂,忧患意识是一种驱动力,忧患意识是行动指南,忧患意识会不断鞭策我们去创新,找出工作、生活中的盲点,从而得到长足发展。

【引申名言】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如免夫,小子!”——(春秋)孔子《论语》

【名言释义】

曾子有病,召集自己的弟子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啊,好像是临近深潭,好像是脚踩着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可以免于祸患刑戮了,弟子们!”

【名言智慧】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忧患意识并非杞人忧天,相反,是一种有责任的表现。任何人或多或少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保持忧患意识,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企业得以成功,并走向卓越的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