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PS产品标准更新—— IEC 62040-2 Ed 3.0 (2016-11)标准解读

 心缘向佛 2017-05-26


IEC在2016年11月份发布了IEC62040-2第三版。其适用的产品范围具体如下:


适用于可移动,静止,固定或内置,可插拔和永久连接的UPS,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环境为住宅,商业,轻工业或工业,其输出电压的端口电压不超过1500 V DC或1000 V AC,并包括一个储能装置。


不包括:IEC 61204标准涵盖的低压直流电源设备和输出电压从旋转机械得到的系统



1
IEC62040-2 Ed 3.0规范性引用文件有更新。


IEC62040-2 Ed 3.0后简称Ed 3.0。Ed 3.0增加了一些定义和缩写词。原IEC 62040-2 Ed 2.0(后简称Ed 2.0)的信号/控制端口(Signal/ control port)改为网络端口(Network port),原直流电源端口(DC power port)改为直流接口(DC interface )和直流端口(DC port )。

    


2
Ed 3.0对UPS的分类有一些修改。


  • C1类设备:删除了用于住宅设施。

  • C2类设备:删除了该类UPS的输出电流不超过16A和该类UPS用于第一环境时的连接方式。

  • C3类设备:在Ed 2.0中规定了该类UPS用于商业和工业设施时,应距离第一环境的建筑物至少30米;在Ed 3.0规定为:UPS应由熟练掌握EMC方面的专业人员或组织来安装和委托。UPS位置应与第一类环境的其他建筑物的距离大于30米或由一个结构,担当障碍辐射现象提供等效衰减。安装应通过专用变压器或发电机或通过提供等效衰减的设备提供。

  • C4类设备:在Ed 2.0中规定为该类UPS适用于复合环境,其发射限值和抗扰度要求应由购买者与供货者/供应商协商确定;在Ed 3.0规定为该类UPS不能归类在C1,C2或C3类中,并在特定要求的环境中使用。此类UPS应满足安装所需的特定发射和抗扰度等级。


Ed 3.0还规定了:从发射的角度来看,总是可以使用具有较低发射类别的UPS(如C1)代替具有较高发射类别(如C3)的UPS。发射类别与抗扰度无关。例如,一个声明发射类别为C1类UPS并不意味着抗扰度只适用于第一环境。

 


3
信号和电信端口(或网络端口)变化。


在Ed 2.0中只说明是采用CISPR 22规定的方法和限值;在Ed 3.0中规定C1类与CISPR 22中Class B电信端口电压限值相同,C2类与CISPR 22中Class A电信端口电压限值相同,增加C3类限值,并在表1和表2中把相关限值列出来。见下表1和表2:


表1: 频率范围为0.15M至30MHz的C1和C2类UPS的电源端和网络端口的干扰电压限值


  

表2: 频率范围为0.15 M至30MHz的C3类UPS的电源端和网络端口的干扰电压限值



4
电源端干扰电压变化。


Ed 3.0中,对于大于16A小于100A的UPS,在频率范围5.0MHz~30MHz内从Ed 2.0中规定90~70dB改为90~73dB,见上表2。

 


5
直流端口


在Ed 2.0中规定了直流端口被认为是UPS的内部端口时,不受传导干扰限值限制,对带有外置直流源连接的端子,该端口应包括在试验配置中,并按相关方法试验。在Ed 3.0中规定了直流接口(DC interface)不需要进行传导发射测试,直流端口(DC port)限值目前正在考虑之中。

 


6
谐波电流:


在Ed 3.0中增加了IEC 61000-3-12的要求——输入电流大于16A小于或等于75A产品的谐波电流要求。

 


7
一般要求和性能判据。


在Ed 3.0中删除了输出特性以及判据A和判据B的描述。

 


8
基本抗扰度要求。


对于低频信号抗扰度和工频磁场抗扰度在Ed 2.0是单独做为一个条款列出来。在Ed 3.0中去掉相关条款并把相关要求直接列在表5和表6中,并更正Ed 2.0中工频磁场抗扰度的错误等级,同时C1类由10A/m降为3A/m,C2和C3类不变。 Ed3.0中去掉Ed 2.0关于直流电源口(DC powerport)的测试,增加直流接口(DC interface)和直流端口(DC port)的测试,原Ed 2.0中信号和控制端口(Signal and control ports)改为网络端口(Networkport)。见下面表5和表6: 

表5:C1类UPS最低抗扰度要求



表6:C2和C3类UPS最低抗扰度要求



9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在Ed 2.0中规定了与IEC 62040-3规定的UPS的主要目标有关。在Ed 3.0中规定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表现的内在的UPS性能,不需要具体的EMC测试。

 


10
在Ed 3.0中增加了共模吸收装置(CMAD)和非对称人造网络(AAN)的说明和使用。



11
信号和控制端口(或网络端口)电流限值:


在Ed 2.0中C1、C2和C3类UPS都是参考CISPR 22 Class B电流限值。在Ed 3.0中是C1类参考CISPR 22 Class B电流限值,C2类参考CISPR 22 Class A电流限值,C3类是从表2和CISPR 16-1-2推断。见下面表C.1,表C.2,表C.3: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