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视界】香港邦瀚斯:精心搜罗半个世纪的松竹堂藏玉

 alayavijnana 2017-05-27

今天,我们继续在香港现场为朋友们带来最及时的专题报道。香港的拍卖季变得越来越热闹,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短短一周的时间,就有多达十来家大小拍卖行举槌!而今天这篇专题,我们仍然为大家探访成立于乾隆年间的老牌拍卖行——邦瀚斯。




这次的香港邦瀚斯春拍将呈现一位顶尖旅美华裔收藏家近半个世纪精心收藏的古玉,这位藏家便是著名的松竹堂主人——霍满棠。


说起霍先生,相信很多业内的朋友们都会非常熟悉了,他的犀角收藏称得上是全球顶级,并且创下了诸多的市场奇迹。


早在2008年,佳士得便上拍一批松竹堂珍藏的犀角雕刻,其中,一件犀角镂雕一把莲水注以816.75万港元拔得头筹。


2010年的5月,佳士得再次呈现松竹堂珍藏的犀角,霍先生珍藏的明末犀角“兰亭序”杯和一件清康熙的犀角莱菔尊均拍出了惊人的3986万港元高价,创下了犀角拍卖的世界纪录。


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他的古玉收藏也已经苦心搜罗了近半个世纪,2011年,霍先生将自己从七十年代开始收藏的古玉汇集成书,《韫玉生辉──松竹堂珍藏玉器》成为了古代玉雕研究领域的一本十分可贵的参考资料!今年春拍,霍先生部分著录于该书中的古玉精品委托香港邦瀚斯进行拍卖,这绝对称得上是等待了半个世纪的一次收藏缘分。


这两年古玉收藏呈现急速升温之际,但允许大象弱弱地说一句,这两年市场上的假货也开始泛滥,甚至不少知名的拍卖行都出现了赝品古玉。而如果让大象来概括这批松竹堂藏的古玉,大约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其一,整体的收藏水准很高,我们在香港邦瀚斯库房所见,基本都是很开门的精品,体现了老一辈顶级华人收藏家的眼光和品味。


其二,收藏的类别广泛,从石器时代到清代,跨越数千年,同时,兼具生坑和熟坑,体现了极高的收藏素养。


其三,这批玉器中,有很多都是有着可圈可点的传承,体现出老一辈华人收藏家之间的有趣互动和传承,也可以看到老藏家们之间相互学习的钻研精神。


其四,这批积累了近半个多世纪的珍贵古玉,大多都能找到更早的来源和出处,让我们能从中找到收藏的传承之趣。




北京故宫博物院张广文特别就这次上拍的这批松竹堂藏玉撰写了评论文章,我们在这里全文转载,或许对您了解松竹堂霍先生的这批藏玉有所帮助。


松竹堂的主人霍满棠先生是一位海外华人收藏家,在收藏多项文物当中,中国古代及明清玉器占有重要的地位, 藏品精美优良且数量丰富。霍先生是位认真追求玉器艺术和学术且具有相当鉴赏能力的收藏家。

 

收藏中国古玉器的单位很多,有众多大型博物馆和考古单位,亦有散落于民间的私人收藏。藏品的组成多种多样,有些藏家标本的真实性很强,有些藏家藏品之中多有赝品。松竹堂收藏的古代玉器,应说是很成功的,是经过主人认真的鉴选。其藏品的制造年代,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跨越数千年之久,并有许多重要历史年代的典型作品,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玉器发展系列。

 

松竹堂之藏玉,有生美也有熟坑。所谓生美,指保留了玉器出土时基本色泽的作品,在大博物馆及考古发掘单位中较多;熟坑是指在社会上流传多年,或经盘摩、再染色、再风化的作品。在表面色泽形式上,生美与熟坑玉器之间有很大区别,各有特点,一些藏家往往偏爱于某类藏品,生熟坑两者不能兼备,影响到收藏的整体质量。而松竹堂之藏玉,表现出选择管道的多样性,亦可见其主人的用心和努力。

 

中国古代玉器的形态演变有几个重要阶段,松竹堂藏玉就有这些阶段的典型性作品。

 

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玉器制造的高峰。东北地区红山、小河沿等诸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江汉地区石家河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之中都发现有玉器,且玉料精美、加工准确。这一时期的玉器,以简单几何形体,直、方、圆、弧组合,及简单动物形体为基础,很少有装饰纹样,片状器物较多,表面微凸者也较多。松竹堂收藏的新石器玉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特点。

 

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尤其是殷墟及以后的考古发现,使人们对夏、商、西周时期玉器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明确的变化过程。许多藏家的藏品,都是这一时期入手的,其礼仪用玉、佩玉、玉动物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玉戈最引人注目,商早期已有玉戈、玉璋类片状玉兵器。玉戈并不是由新石器时代玉器演变而来、在西周后演化入圭类玉,玉戈的发展可能受铜器影响,是有独立发展轨迹的玉器。松竹堂收藏的商周玉戈,很有特点,可资研究参考。

 

东周至汉代的玉器,是宋以后藏家收藏的重点。此时的玉器,玉质好,工艺精,多选择闪石玉、蛇纹石玉,且与用玉者的身份息息相关。这一时期的玉器花纹以密和满为特征,以点、线组合为单元,二方排列或四方拍列于器物边缘或表面。作品中又以佩玉最常见,如身前悬挂的杂佩系统,以珩、璜、环、龙形佩、杂件、冲牙为主。身侧佩玉常见韘、玉具剑、玉印、刚卯,还有不同样式的带饰带钩。松竹堂收藏的这一时期玉器中,有着很精致的玉璧、环、佩及玉剑饰。

 

隋唐以来,白玉已非为帝王专用。白玉、青白玉成为制作追逐的主流原料,玉器种类日趋见多,装饰风格也更加写实,能更好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玉器发展呈现出新局面。其中最瞩目的是陈设玉器、器皿、文玩、挂坠,人物、动物、植物雕件,这一类作品在霍先生收藏的玉器中占有一定的数量,如动物形水丞、“永宝长春”玉杯等。这是批很值得研究和参考的藏玉。


——北京故宫博物院张广文




在看过了以上的资料,便让我们一起走进松竹堂的藏玉世界吧。


LOT  5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玉琮

估价:HK$400,000 - 600,000

H:17.2cm

来源:

2010年购于香港

松竹堂收藏,编号6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6


玉琮称得上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之一了,但是玉琮的用途至今学术界仍然众说纷纭,如有女阴的象征说、图腾柱说、大地之表号说、祖先崇拜(男女密合器)说、天象观测器物说等等。

弱弱地说,良渚玉琮称得上是GBB的重灾区了,但实际上,能够在拍卖市场上见到的真品良渚玉琮远远不如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多了。

这件玉琮属于熟坑了,经沁蚀全器色黑如漆,上手把玩,这种透着光泽的沁色散发出的神秘感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所查资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高14.8cm的良渚文化玉琮墨绿玉质,和这件十分类似。




LOT15

商晚期玉龙

估价:HK$150,000 - 200,000

5.7cm

来源:

香港谢兆邦先生旧藏,1982年

松竹堂收藏,编号19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19


这件玉龙是香港著名收藏家谢兆邦先生的旧藏,谢兆邦是中正药房创始人,也是香港广为人知的京都念慈庵前董事长,其古玉收藏甚丰。

从其造型纹饰来看,称得上是商代同期玉龙中的精品了,和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曾出土的一件商代玉龙在形制及装饰风格上十分的类似,可以想见在当时,这种玉龙的等级绝非一般了。




LOT18

商或以后玉圭

估价:HK$350,000 - 450,000

13cm

来源:

2010年购于香港

松竹堂收藏,编号22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22


圭是礼仪用玉,象征王权,至春秋战国时期圭的使用更为广泛,在墓葬中常被放置在头部、胸部、腹部和脚部附近以及棺椁之间,可见圭的用途远比记载的要复杂得多。

松竹堂所藏的这件玉圭所饰的兽面和鸟纹风格非常罕见,线条流畅且构图

严谨,雕刻细腻,背面中部凸起并刻“隹王三年正月初吉”。



 

LOT24

东周榖纹大玉璧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 

17.6cm

来源: 1978年得自香港著名古董商黎来先生(1926-2012年)松竹堂收藏,编号33 

展览:「中国四千年玉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84年9月至1986年4 月,借展博物馆包括: 1. 加州弗雷斯诺大都会博物馆 2. 波特兰奥勒冈历史博物馆 3. 犹他州盐湖城艺术中心 4. 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 5. 科罗拉多州丹佛自然历史博物馆 6. 芝加哥国际古玩展 7. 危地马拉国立考古暨人类学博物馆

出版及着录: 《Chinese Jade》,弗雷斯诺大都会博物馆,1984年,编号54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33


有关玉璧的用途,考古界至今尚未有统一定论,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良渚文化墓葬中出现的大量玉璧均是作为权力、财富的象征。“完璧归赵”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市场所见玉璧从新石器时代至东周,像形制如此之大的,极其罕见,而不仅如此,这件玉璧琢排列整齐而紧密的榖纹,榖粒饱满凸出、精美利手,有心人花费时间仔细的数了一下,双面雕琢榖纹共1652粒!绝对称得上是稀有的镇国宝物了。




LOT39

战国龙凤勾云纹管形玉律

估价:HK$600,000 - 800,000

6.8cm

来源:

1998年购于香港

松竹堂收藏,编号39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39


非常罕见的龙凤勾云纹的管形玉律,其形制及设计可与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两件勾云纹管形玉饰作比较,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LOT52

汉虎纹玉印

估价:HK$150,000 - 200,000 

2.4cm

来源:

1986年得自香港古董商黎来先生(1926-2012年)

松竹堂收藏,编号69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69


白玉,有钙化,虎纹钮,印钮为扭曲回首的螭虎,体态雄健,正方形印座,印面无字。《汉宫旧仪》记载:汉代“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皇后玉玺,文与帝同。”也就是说,汉代只有皇帝或皇后用玺才可用虎纹钮,侯王大臣多见用龟纹钮,可见此印的级别了。

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曾出土一件西汉玉印可资比较,钮为一螭虎纹。

这件玉印是松竹堂主人三十年前得自于香港著名古董商黎来先生的。




LOT53

汉白玉虎

估价:HK$150,000 - 200,000

4.5cm

来源:

1985年购于香港

松竹堂收藏,编号73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73


如今所见的秦汉古玉,配饰类的居多,而这样的圆雕作品,其实是非常稀少的。前文我们介绍过,虎在汉代玉雕中的无上地位,因此,可见这只玉虎也应是皇室贵族之物了。圆雕的雕工十分的“汉代”,静中寓动,严阵以待,形态生动逼真,里里外外透出两汉的时代气息。

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墓曾出土一件西汉大玉豹,其风格及造型与此虎相近。




LOT54

 汉朱雀玉镇

「德辉云日」刻款(十八世纪)

估价:HK$800,000 - 1,200,000 

D:6.5cm

来源:

1998年购于香港

松竹堂收藏,编号74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74


十分值得期待的一件重点拍品!

这是一件玉镇,如2015年纽约佳士得拍出过一件著名的小金熊,就是汉代的席镇,用来镇住席子的四个角。所以,像这样的玉镇通常是一套四个,这是其中的一件,上方的钮可是非同一般,所雕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象”之一——朱雀,所谓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能以四象神兽形的席镇置于四隅,寓意着席镇主人位于东南西北四方的中央,您可以试想一下,能用这样的四件“神物”作席镇的,在汉代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朱雀的雕工绝对是这件玉器的一大亮点,朱雀眼眶以阴刻方式表现,鸟喙短锐而浑圆有力,头上有一撮羽冠向后垂在颈上。以阴刻方式展示丰满的羽翼,充满层次感,浮雕及阴刻分叉尾巴,卷向两侧,动感十足。展现了当时玉雕的最高技法水准了。

值得留意的是此玉镇的整体造型轮廓与乾隆时期《西清古鉴》中一汉鸠镇的线描图十分相似,但是是否同一件,我们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确认。而朱雀玉镇中底部所刻的“德辉云日”四字与乾隆时期其他玉器上的阴刻款风格相仿,所以,这件汉玉曾经为清宫旧藏的可能性目前来看极高。


类似于此朱雀形的玉镇极其罕有,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以铜制的汉代朱雀形席镇可资参考,博物馆编号000333N。




LOT55

唐白玉神人佩

估价:HK$150,000 - 200,000 

H:4cm

来源:

香港张陶然先生旧藏,1982年

松竹堂收藏,编号75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75

 

个人预估这一件玉人也会受到极大的关注,神人衣着华贵,缠腰带,头顶中央一穿孔至底。雕刻细腻,圆雕、浮雕等技术已应用得十分娴熟,线条弯转流畅,造型栩栩如生,称得上是一件唐代的玉雕杰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件唐代小玉人,所表现出的流畅线条、生动形态及高超的雕刻技巧可以和这件相比对。




LOT57

宋玉卧犬

估价:HK$150,000 - 200,000 

L:7.5cm

来源:

2009年购于香港

松竹堂收藏,编号78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78


宋代的玉雕开始变得更加的民俗化和大众化,动物造型作品开始增多,宋代的这种玉犬十分流行,这件是宋代玉犬的较为典型之作。




LOT58

宋玉鹰

估价:HK$300,000 - 400,000 

L:6.8cm

来源:

2010年购于香港

松竹堂收藏,编号79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79


又一件充满写实之趣的宋代玉雕,玉质温润,手感细腻。




LOT59

辽白玉龙耳杯

估价:HK$120,000 - 150,000 

8.5cm

来源:

2008年购于香港

松竹堂收藏,编号76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76


一眼的漂亮!白玉,玉质莹润透光,沁赫斑,器薄工精,造型优美,承袭唐代遗风,传世品中非常罕见。




LOT60

宋/元灰白玉游龙仙子杯

估价:HK$300,000 - 400,000

11.5cm

来源:

纽约苏富比,1994年3月22日,拍品编号2

松竹堂收藏,编号81

出版及著录:

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图版81


十分别致的玉杯,杯身一旁饰曲身爬行的游龙为器把,游龙对面刻一面相貌祥和的仙女,仙女这头也用作器把,仙女服饰华丽,双手扶着杯沿,与游龙两两相望。底部凹处有后代加刻的“永宝长春”四字篆书,应为十七/十八世纪后加款。





LOT64

明  白玉胡人戏犬

估价:HK$250,000 - 300,000 

5.6cm

来源:

美国收藏家C. Philip Cardeiro (1930-2014年)旧藏

Knapton & Rasti Asian Art,《TheProperty of Mr Philip Cardeiro》,

伦敦,2009年,编号48

松竹堂收藏,编号85


这件玉器为美国收藏家菲利普·卡迪罗(Philip Cardeiro)的旧藏,菲利普·卡迪罗于1930年出生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收藏,到六七十年代其收藏已经称得上洋洋大观包括瓷器、玉器、掐丝珐琅器、文房用品及家具等。

这类玉雕题材最早应见于唐代,而这件明代仿唐代经典题材的圆雕同样展现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




LOT65

元灰玉胡人骑象

估价:HK$300,000 - 400,000

8cm

来源:

纽约佳士得,1992年12月3日,拍品编号58

1994年购于香港

出版及著录:

《阁有天珍: 中国文房玉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8年,编号97霍满棠,《韫玉生辉 - 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编号82

展览:

2007年11月17日至2008年2月17日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阁有天珍:中国文房玉雕》特展展出,展品97号


最后给朋友们看一头大象,嘿嘿。元人骑象,此人头戴蒙古羽帽,圆眼微突出,炯炯有神,须髯满面,大象身躯雄壮,四肢粗壮有力,象尾帖服下垂,每一个细节都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称得上是元代圆雕的一件精品之作了




对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松竹堂藏玉,最后我们还是一起来听听霍满棠先生在他书中的序言里是怎么说的。


在我十七岁时,便与玉器结下了不解之缘。收藏的起因是由一位世伯送来了一个小玉件,是一只小猫趴卧在一片叶上,全器仅4.5厘米,却雕刻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它看起来像一块白石而不似玉,因为当时我对玉的概念很模糊,以为“玉”是翠绿色的。后经友人指点才明白绿色的翡翠是晚期珠宝类的硬玉,而这件似白石的雕刻应为白玉,比翡翠具有更久远的历史和更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卧叶小猫的造型,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亦寓意着深刻含义,意指“安心守业”。


从那时起,我开始对白玉产生了浓厚兴趣,起初,限囿于知识浅薄和财力不济,仅收入一些带勾和花件之类的小件。渐而逐步有系统地收藏古玉,每有新种,必小心清洁后放在口袋内,时时拿出来观赏摩挲,睡觉时亦爱不释手。历经十年寒暑,此中体会到无穷乐趣,亦感恩于不少令人尊敬的专家和长者,如黎来师父、谢兆邦先生、李健球先生、金时先生、叶剑荣先生及近年获教的苏芳淑教授等良师益友,与他们交游,帮助我充实了对玉器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涉及较大件的明清玉雕收藏,并追求工巧、色美和质地莹润的精品,即行内人称的“工”、“色”、“质” 品俱全的玉器。再者,我铭心向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广文先生惠赐鸿文致以衷心感谢。


四十多年漫长的收藏过程中,我经常长途跋涉,飞往世界各地参加拍卖竞投,时而会有落空的经历。即使如此,每次出门总能遇上同道中人,与他们相谈甚欢,切磋疑问,并在各地参观博物馆,多获心得。玉器之学贵在实践,多观赏,多作新旧玉器的比较,方能提高鉴赏力,因此每次出行必有收获,受益颇多,即使竞拍未有斩获,亦不算空手而归。


我求玉如渴,一点一滴收藏起这批古玉和明清玉雕,它们凝聚了先民的艺术智慧和心血。今日我能有幸拥有,视若珍宝,常醉然其中,身心愉悦,自得其乐。常言独乐不如与众同乐,虽然部分藏玉过去曾多次参展于多处博物馆的玉器展览,仍不如出版图录和表达我个人的赏玉观点。有幸获好友许建动先生义务为这书做了十分专业的英文编写,非常感谢他付出的心血和时间,仅此致深谢意。


希望借此机会望爱玉人士和前辈专家不吝赐教,愚不胜感激。


——霍满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