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心综合征」机制最新揭秘!

 神内阿辉 2017-05-27

众所周知,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尤其是随时间发生的相关变化提示急性心肌损伤。而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也可能观察到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其预示着患者功能和预后更差,且死亡率增加;且可能出现其他心脏疾病,即所谓的脑心综合征。


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大部分 AIS 患者中,心肌损伤并不是由冠脉缺血所致;而是由于卒中病灶导致直接的心肌损伤。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来自德国的学者 Krause 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 AIS 患者中肌钙蛋白水平与卒中病灶之间的相关性,该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 Ann Neurol 杂志中。该研究或许能部分性解答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该研究纳入了 299 例 MRI 确诊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者在入院第一天必须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检测,用体素水平的病灶-症状匹配法(VLSM)进行研究。


这些患者中有 228 例患者在急性期进行了第二次肌钙蛋白检测。在 VLSM 模型中,hs-cTnT 高于 99% 健康对照人群的绝对值(≥ 14ng/l)以及其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作为感兴趣的持续变量,并进行混杂因素校对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前岛叶皮层,尤其是其背侧亚区,与 hs-cTnT 的相对时间变化显著相关(p<0.01,经过多重比较后校正)。而相反,入院时基线 hs-cTnT 水平与前循环支配区内的任何病灶均不相关。


该项研究进一步强化了近期功能影像学的证据,那项研究提示背侧前岛叶皮层在心脏副交感神经控制和自主神经功能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岛叶的这一亚区的急性血管性损伤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性上调,进一步导致心肌损伤。


同期述评


来自德国的 Peter 教授对此研究进行了评论,并发表在了同期杂志中。Peter 教授指出,临床中经常会观察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心脏方面的异常,比如肌钙蛋白水平异常升高,QTc 间期延长以及发生心律失常等。而这项研究则为这一临床现象的潜在机制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涉及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广泛网络连接,其中最关键的区域包括双侧岛叶皮层、前扣带回、杏仁核以及下丘脑。其中岛叶负责感觉、认知、情感、自主神经功能的整合,被认为是整个中枢性自主神经网络的核心。因此,该研究显示背侧前岛叶皮层损伤与肌钙蛋白的变化相关这一结果并不意外。


在未来的有关急性卒中患者心脏并发症的相关研究中,应该更多地收集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评估指标,比如记录心率变异性,或者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等。此外,也应该纳入对中枢自主神经系统评估的相关影像学指标。需要神经内科医师、心内科医师以及神经影像学专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共同努力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编辑| 杨丽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