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汉唐舞剧《铜雀伎》

 昵称903511 2017-05-27

经典汉唐舞剧《铜雀伎》

2017-05-27 舞蹈那些事
能代表中国艺术文化巅峰的

——当属汉唐时期

而代表汉唐舞蹈艺术审美的

舞剧《铜雀伎》恐怕是佼佼者


舞剧《铜雀伎》| 往期演出剧照


解析汉唐古典舞


◆ 汉唐古典舞,就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朝、唐朝精神和所在的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中国汉朝、唐朝为代表的乐舞文化传统和明朝、清朝以来发展成熟的戏曲舞蹈形式为主要根据点而产生和保留下来的——汉唐古典舞。


◆ 在汉唐古典舞的训练体系中强调:“文化形态一元化”,主要训练为,剧目创作,技能训练,课堂体系,理论研究,他们在训练和研究中保持一致的统一性。中国汉唐舞的训练与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方式大有不同,汉唐古典舞没有把上练习,大多讲究中间部分练习,基本形态和舞姿系列为主,还包括流动链接与速度力量等。


舞剧《铜雀伎》| 往期演出剧照


舞剧《铜雀伎》创作

《铜雀伎》以汉末魏王曹操修筑铜雀台选伎纳乐为历史背景,通过讲述舞伎郑飞蓬、卫斯奴在朝代更替、战乱纷争中波折而悲凉的一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乐舞伎处于社会底层的悲惨命运。


◆ 这部舞剧的编导是中国舞蹈界元老级人物北京舞蹈学院资深教授孙颖(孙颖先生于2009年12月3日逝世)


◆ 全剧二十多个舞段,均出自孙颖老先生对古代文物中舞蹈形象的研究、复现,他通过研究汉代社会的历史、宗教、习俗、文学、哲学、礼法、相邻艺术等,将汲取到的汉代文化风韵灌注于每个舞蹈动作,透过那些酷似汉画像的人物造型,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文化气质。


舞剧《铜雀伎》| 往期演出剧照


《铜雀伎》经典解析

◆ 全剧二十多段舞蹈的一招一式,据闻主要出自于“老爷子”孙颖先生的编创。

 

◆ 舞剧的舞蹈都是参考解读古代文物中的舞蹈形象,不加杂芭蕾动作,不抄袭现代舞思路,实打实的民族风格。

  

◆ 据考汉代有种旷世独有的舞蹈形式,叫做踏鼓舞,是舞伎足着珠屣在平放于地的鼓面上,一面用脚打击节奏一面鼓上鼓下腾跃舞蹈,是种奇技。汉后已经失传。


◆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首演第一版。事隔二十多年,在2009年北京舞蹈学院重排此剧,几近重新构思、编排。


《铜雀伎》片段一



《铜雀伎》片段二




《铜雀伎》片段三




舞剧《铜雀伎》艺术思考


事实上《铜雀伎》的主题是中国古代一个颇为“陈旧”的命题,但却包含了孙颖先生对于舞蹈的认知与痴迷。孙颖老师作品的基本叙事与形象主体是:历史与人。《铜雀伎》不仅以呈现历史舞蹈原貌的创作念头,来感染观众,还营造了作品中的悲剧世界,不让我们面对幸福、美好。


美好和舞剧主题思想至真至善的艺术情怀,清晰地呈现出“真”、“善”、“美”的艺术原则。同时,它所蕴含的“真”、“善”、“美”又是相互交织,交相辉映的。它的“真”中,透露着它的“美”“善”。它的“美”,又是建立在它的“真”与它的“善”的基础上。这种可贵的艺术品格使舞剧《铜雀伎》呈现出灼灼生辉的艺术魅力。


舞剧《铜雀伎》| 往期演出剧照


孙颖作为“汉唐学派”的创始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历经了二十余年的理论思考和准备,先后发表了《试论中国古典舞》、《再论中国古典舞》和《三论中国古典舞》以及探讨创建中国古典舞艺术体系的多篇文章,在中国舞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逐渐明确了“汉唐学派”的理论依据,以中国五千年文化为依托,以汉唐乐舞的风范、魏晋文人的风骨以及明清以来各种戏曲中所蕴涵的古典神韵为支点,创建蕴含中华民族神韵的中国古典舞风格。之后他便开始了创作实践工作,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结合的方法,把发掘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工作提到了一个新水平。

 

舞剧《铜雀伎》故事简介

公元二世纪,汉末建安十五年,魏王曹操在邺郡漳河岸边修筑了富丽绝时的铜雀台、并选伎乐纳于台中,供宴聚游乐。舞伎郑飞蓬、卫斯奴自幼共习汉代独有的踏鼓舞,一个手鼓一个足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技艺伙伴。郑飞蓬年甫及笄色艺俱佳、与诸伎同获朱雀头钗选为铜雀伎、并得魏王垂爱、独纳后宫、侍奉曹操。王室中郎将副丞相曹丕和北疆戍边将军也垂涎郑飞蓬这个伎乐尤物,但不敢染指。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崩,留下遗令,命诸铜雀伎尽留铜雀台、仍似其生前“旦、朔”向其陵寝献舞(实为活殉)。曹丕篡汉称帝,修奠乃父之机、将郑飞蓬带回洛阳宫。郑飞蓬得免守陵之苦,但鼓舞将由此异地分离,卫斯奴一时情急闯驾犯律,虽未杀身,却被刑致盲,郑只知卫斯奴获罪,却不知后情。


舞剧《铜雀伎》| 往期演出剧照


北疆鲜卑朝魏,奉献胡女,魏朝廷搬演中原乐舞,以娱藩客、压轴节目;是魏廷名伎郑飞蓬的踏鼓舞,并从铜雀台调来搭档鼓手卫斯奴。郑、卫分离又得重会。郑飞蓬虽则欣喜,却又有所顾忌不敢造次。对舞当中盲人卫斯奴频频失误,引起郑的怀疑、几经试探方知卫斯奴双目已盲、郑飞蓬百感交集、真情迸发,再也顾不得富贵、名份、当场断袖弃钗罢舞任凭发落。


文帝虽则盛怒,却没有诛杀,将郑飞蓬赐给了垂涎已久的戍边大将军。郑飞蓬由宫伎又沦落为更为卑贱的营伎。


郑飞蓬在关边适逢将军,心灰意冷,无意逢迎。侍奉曹操,侍奉文帝,再也无意逢迎、遍历富贵,方知心中的真爱是卫斯奴,并从此惹怒将军,被掷于如狼似虎的军士、受尽凌辱。郑飞蓬心力交瘁无意间撞到燔火,又愤恨交加,有意揣翻燔火引燃军帐,原想自焚了断,看到一直守护不离的手鼓,又觉心事未了逃出边关……。


一路忍饥挨饿、乞食、卖艺,再遭市集痞子的欺辱,迎风冒雪千里迢迢奔回铜雀台,见到卫斯奴之际,刑吏已在守候。自知生路已尽,满腹辛酸,欲吐的衷肠还是没能吐露,只将一束青丝和怀抱不离的手鼓,默默留给木然如尸的卫斯奴,黯然,木然的走向刑场……


舞剧《铜雀伎》| 往期演出剧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