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算它把中国观众看哭了,我也没办法说喜欢它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谢谢你,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最近你十很苦恼,期待的日本电影基本都很让人失望,比如众星云集却用力过猛的《怒》,题材很棒但节奏奇怪的《何者》,等到心悸却不知所云的《声之形》。

相比之下,去年日本《电影旬报》排名第一的《在这世界的角落》,小十君并没有给予多大期待。

但从获奖情况来看,《在这世界的角落》是很牛逼的,毕竟《你的名字》连《旬报》前十都没挤进去。

而内容就更厉害了,本片是从日本平民角度描写二战的一部反战片

目前日本雅虎映画评分3.97(满分5分),四舍五入算4分。

豆瓣评分目前7.9,但保持了很久的8.0,而且是从8.9的高分上跌下来的。

我国网友更是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情。

@不死鸟: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背后是那么多人的一生。

@musecat:很能体现日本民族风貌。

带着激动的心情看完本片之后的你十陷入了懵逼状态:这是个反战片?哪里反战了你告诉我?!

故事的主人公叫玲子,来自广岛(记住这个地名)是一个蠢萌到有点想揍她的女孩子。

她整天迷迷糊糊,但是脑洞特别大,还喜欢画画。

随后,玲子远嫁到了吴市(记住这个地名)没多久日本国内就陷入困境,用钱也买不到东西,只能靠配给。人们睡不好觉,因为美军的飞机时不时来偷袭,把家园炸成一片焦土。

玲子也没有因为生活变得艰难而变得更机灵,她依然迷迷糊糊,甚至连一罐糖都藏不好。

某天玲子带着侄女出门,不小心踩到了哑弹,小妹妹被炸死,玲子也失去了拉着她的右手。

玲子有一个青梅竹马,他说玲子是特别的,因为她会画画,她跟芸芸众生就有了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

可是现在她不能再画画了,她的希望被战争残忍地砍断了。但是在旁人看来,她只是断了手却没死,真是太幸运了。

玲子自己可不这样想,她的内心在哭号:到底好在哪里?到底哪里好了?

6月,牵着侄女的右手;5月,画着丈夫睡颜的右手;4月,握着胭脂的右手;2月,拾起哥哥脑子的右手;去年3月,描绘出故乡的右手; 7年前的2月,画了兔子的右手……

撑起所有希望的右手,不见了。

看到这里,小十君是很感动的。一个普通至极的女孩,被战争无情剥夺了生活下去的意义,而这个社会对此一无所知,她的伤痛在社会眼里毫无价值。

但是既然没死,那还是得活下去。直到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而广岛,是玲子的故乡,那个人们口中“空袭很少、相对安全”的广岛。

而玲子居住的吴市,没有人知道蘑菇云下发生了什么,他们只知道“美国人扔了颗新型炸弹”。

他们只知道,他们自己是美军轰炸的受害者,但他们不知道,天皇口中的战争究竟发生在哪里。

这些都没能摧毁玲子的意志,直到1945年8月15日的“玉音放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原来日本天皇也自称“朕”啊,抖腿……

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结束了。

可玲子听到这个消息,直接失声痛哭道:

不是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吗?我还有左手和双脚。我们的过往,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吗?我一直认为合理的东西、一直为之忍耐的理由都飞走了吗?

我们吃的东西,都是用从海那边来的大米和黄豆做成的吧,所以我们得在暴力中屈服吗?

看到这里有点懵逼,前面积攒的感动突然憋住了:这是什么道理?你们吃的粮食当然是从海的另一边运过来的,是在朝鲜半岛和中国洒过鲜血的土地上种植出来的。

还有美军为什么要轰炸吴市?因为吴市是重要的军工港口,美军为了报珍珠港的仇,因而对吴港进行了地毯式轰炸。

在他们眼中的“侵略战争”,是日本因其侵略行为而理应承担的惩罚。

小十君不是五毛小粉红,玲子受的苦我可以理解,但“玉音放送”之后痛哭的这几分钟,让我陷入了沉默。

影片全片都在强调玲子是多么迷糊,为什么断个右手就突然有了“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觉悟?

战争中的日本的平民真是好惨啊,但是既然发动了战争就打赢它啊,不然大家做出的牺牲不就浪费了吗?

这是我在玲子的哭声中得到的结论。不好意思,不但同情不起来,还有点反胃,这完全不像是个反战的电影。

但是在导演片渊须直眼中,本片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反战电影,他说“反战不是喊口号,不要让作品被意识形态所利用。”

那这样一部所谓的“反战”电影,为何就引起了我们的观看不适呢?

在仔细思考之后,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理由有两个。

首先,是日本民族性格的天然矛盾性。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那本《菊与刀》,“菊”与“刀”,这两者正好代表了日本人普遍的矛盾性。

“菊”代表恬静淡然,“刀”代表残忍刚烈。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服从而不驯服,这就是日本人。而这部电影,将这种民族性格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就像这部电影,在美景的背后,是随时准备出发侵略别国的日本战舰;乐观而坚强的普通百姓,每一天都在无条件支持着日本海军的侵略活动;哪怕天皇无条件投降了,普通的农妇仍握紧了拳头,仍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发自内心的美,源于灵魂的恶,二者大概永远不会分开。

第二个原因就是日本的“耻感文化”。

这个概念仍然是《菊与刀》的作者露丝·本尼狄克特提出来的,在本尼狄克特看来,日本人并不会因为犯错而感到羞耻,会因为犯错被人发现而感到羞耻。

这个观点虽然饱受争议,但在我看来是有道理的。不论是《在这世界的角落》,还是2015年的反战电影《在日本的天空下》,都传达了一种“我们战败了,每一口空气都是耻辱的味道”的观点。

他们的愧疚只是来自一个失败者的耻辱感,换句话说,放在以前这是要切腹的。

这也就不难解释,本片导演为何费尽心机去解释,本片强调的是反战,而不是反战思想

@导演片渊须直:一味主张“法西斯是万恶之源”就是反战电影吗?

不过,导演自始至终也没明确回答他口中的“并不简单的反战”是什么样子。

大概是因为单纯地表达日本战败这件事,扯掉了民族的遮羞布,导演只好偷换概念,让女主的人格升华。

也许在他们看来是对民族羞耻心的一种弥补,但是在其他国家观众的眼中,这就是耍流氓。

用卖惨来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洗白,日本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他们的观点是,我打了你一巴掌,你出血了,所以你好可怜;但是我手很疼,所以我也很可怜。

要命的是,觉得这个逻辑是正确的人还不少。

@丁小猫:纯净的人生和恻隐之心就应该如此。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日本国内质疑这种行为的声音越来越多。

@日本网友:这种刻意卖惨的声音,实在难以接受。

@日本网友:我们当时对中国等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把自己说成受害者这样不太好吧。

日本著名导演荒井晴彦公开表示,这部电影的三观是有问题的。

“把战争等同于「被害电影」是错误的,平民在战争中就没有责任了吗?(我们)明明有描写加害责任的好电影,人们都忘了吗?现在的观众是最坏的。”

凭良心讲,本片是一部十分优美的动画作品,不论是飞机投下的炸弹变成了五彩的烟花,还是像白兔一样跳跃的海浪,这些都是真人电影所无法展现的艺术美。

遗憾的是,在这片美丽的艺术花海之中,我踩到了藏于地下的尖刀。也就像网友说的那样,日本人也许从来都没有认真反省过他们在第二次战争中犯下的错误。

回头看本片导演所说的“本片告诉人们,真正的反战不是那样简单”这句话,隐约有点讽刺。

我宁愿相信导演真的是在反战,只不过是他的民族自尊心在不知不觉中占了上风。如果他只是想利用这部电影打擦边球,那本片就是一颗飘着屎味的巧克力。

也许这就是日本人吧,其实我们也习惯了对不对?但是逼着我们接受这样一部只强调“结果”,不追究“原因”的电影,对不起,不行。

向这些豆瓣上的“异类”致敬▼

其实这部电影也能看出一些问题。一个侵略过其他国家的民族,拍了一部自己国家人民惨到不行的电影,把被侵略国的人民感动哭了。

这件事儿还挺耐人寻味的。这事儿也只有日本人才能干得出来。

说句不怕被人揍的话,你十是很喜欢日本文化的,也没少被你们教育(哈哈),但是一码事归一码事,这个电影我实在说不出“喜欢”俩字。

因为,南京也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角落。

福利互动

互动话题:推荐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吧

截止明天下午4点,本文下方留言区点ZAN数最多的北鼻,可获得1个月爱奇艺视频的会员激活码哦。

恭喜上期获奖用户@伪意见领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