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银行FTP定价六大常见问题及应对!

 winterfan 2017-05-27

来源: 城商行论坛(ID:jinrongweiguancha)


本文对当前阶段商业银行FTP管理的六大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在形式上基本完成。从各国历史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波动明显加大,商业银行由此面临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凸显。


为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集中表现在改造或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完善以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TP作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价格的属性,以及与绩效考核、外部定价的特殊关系,其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加之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存款利率实质上仍处于向市场化利率转变的过渡期,与市场资金价格走势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这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FTP管理的复杂性。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准确把握FTP的本质,清晰界定FTP管理的定位,妥善处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FTP原有功能的发挥将受到制约,甚至给业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当前阶段商业银行FTP管理的六大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将FTP等同于考核工具,扭曲FTP的本质和核心功能


FTP的本质是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相当于在银行内部建立一个虚拟的资金市场,该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即FTP。从起源看,商业银行引入FTP的初衷是科学识别资产负债业务的利润来源,并剥离利率风险进行集中管理。虽然FTP为商业银行科学考核资产负债业务提供了工具,但其核心功能在于帮助银行实现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


国内商业银行的FTP管理现状与此有较大偏差,大多数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往往将FTP简单等同于考核工具,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FTP收益率曲线的设定带有很强的管理意图和主观因素,并不是按照边际筹资成本的FTP基本内涵出发,最终形成的收益率曲线与外部资金市场价格关联性不大;二是日常FTP价格调整的触发因素多为业务发展,与资金市场价格变化没有关系,造成内部价格缺乏科学逻辑;三是FTP定价方法的选择更多是不同部门基于考核利益博弈的结果,与FTP定价主要关注现金流和利率属性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四是在管理架构上,FTP管理部门同时为负责全行绩效考核的部门,两个职能相互交织,缺乏独立性,且没有司库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五是从运行结果看,经营单位以及总行业务条线主要从考核利润角度接触和理解FTP,甚至将FTP收入直接等同于考核利润,忽略其他成本因素,进而与FTP管理部门进行博弈,导致FTP价格出现扭曲。


在此情况下,最终形成的FTP价格既与外部市场变化没有关联,也缺乏内在逻辑,无法有效传导总行资产负债管理意图。同时,FTP与考核政策捆绑,成为总分行博弈的焦点,限制了FTP管理部门将FTP作为业务结构调整的工具。由于管理会计和条线盈利分析的基础来自于FTP利息收支,扭曲的价格导致条线、产品等维度的盈利分析结果失真,影响到分部报告的科学性。尤其是上述职能均集中于一个部门时,容易引发其它部门对该部门管理政策的质疑。对此,商业银行在引入FTP时需要正本清源,从一开始就在全行明确FTP的管理定位,与考核政策进行剥离,尤其是涉及到对某些业务进行政策支持时,通过考核利润调整予以实现,不打乱FTP价格体系。商业银行总行也要加强对经营单位的培训,让经营单位充分了解FTP的本质以及推行FTP的目的,科学把握内涵与FTP背后的政策意图。中小银行应尽快对资产负债管理架构进行改革完善,建立相对独立的司库,统一全行资金管理,集中进行FTP管理。


问题二:FTP与外部市场脱节,弱化业务引导作用


FTP作为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发挥作用的机理在于,将外部市场价格变化引入到内部管理,并引导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使得业务结构改变适应外部市场变化趋势,以实现避险获利。达成上述目的的前提条件是,按照边际融资成本的总体思路构建FTP曲线,建立起一个公平、公允、公正、高效的内部资金交易市场,并使内部FTP价格与外部市场走势保持一致,在价格水平上保持一定关联性。但从现实来看,由于长期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已形成将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作为定价基准的惯性思维和运作模式,虽然我国名义上实现了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但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作为定价基准的状况并未改变,这一利率的变化与外部市场利率的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在此情况下,大多数商业银行仍然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出发点,采用存贷利差切割法构建FTP曲线,从而导致FTP价格与外部市场价格的脱节。即使是在目前监管机构取消存贷比限制,调整存款口径的情况下,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构建的FTP仍然无法改变与外部市场脱节的现实。


这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两大问题:其一,总行司库无法通过FTP真正实现全行资金的统一管理,尤其是统筹所有渠道的资金筹集,以降低全行筹资成本,提高收益;其二,从外部价格来看,相较而言,存款价格相对稳定,贷款价格更加市场化,更容易跟随市场价格而变动,但在与外部市场脱节的FTP价格下,商业银行无法有效传导市场价格变化,无法建立资金成本约束,促使全行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产收益。更深层次上,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在经营单位培养关注市场的意识和自主定价的意识,而这恰恰是利率市场化过渡期商业银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商业银行应着手研究构建更加市场化的FTP曲线,有效处理基准利率变化与市场利率变化不同步问题。考虑到目前处于利率市场化过渡期的现状,存贷款FTP曲线可以不完全采用市场化价格为基准进行构建,但应引入一定比例的市场化因素。在内部,商业银行应通过市场化FTP的构建,向全行传递市场化理念,并同步推进外部定价模型建设和内部报价机制建设。


问题三:存贷FTP与同业FTP脱节,割裂全行资金管理


在实行存贷比监管和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存贷款业务与同业业务具有本质区别,分别采用不同的运作模式和定价方法。在这一时期构建的FTP价格体系自然也包括两条按照不同逻辑构建的曲线:存贷FTP曲线和同业FTP曲线,这两条曲线之间并无内在联系。虽然目前存款利率已接近实现市场化,存贷比监管取消,但两个市场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融合接轨,仍将在很长时期内保持自身的特殊性,因而,无论是外部定价,还是内部定价,存贷款与同业业务仍然会有所区别。大多数银行也将按照这一思路进行运作。由此,两条FTP曲线脱节的情况将长期存在。


虽然从外部看,这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从内部管理看,总行司库应该统筹管理全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尤其是存贷款与同业业务,特别是在某些关键时点,需要在做好流动性管理的前提下,对比两个市场的资金价格,进而做出相应的业务选择,以降低资金筹集成本。显然,脱节的FTP曲线,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管理行为产生制约,使得总行管理意图无法通过内部价格在全行传导。甚至出现价格所反映的意图与总行真实意图相背离的现实。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考虑两条曲线的接轨问题,在当前最现实的做法,就是采用相同基准曲线,对同业业务直接采用基准曲线,对存贷款业务则进行曲线调整处理后生成,以使两条曲线保持趋势一致,在市场资金面保持稳定时期,两条曲线的价格甚至趋于一致。通过曲线的接轨,在银行内部打通存贷款业务与同业业务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壁垒,实现内部资金的统一管理。


问题四:存贷款FTP价格倒挂,扭曲内部价格体系


如前所述,在管制和半管制利率环境下,大多数银行采用利差切割法构建存贷款FTP曲线。这一曲线既跟外部市场脱节,又具有较强的刚性,即存款价格的向下刚性、贷款价格的向上刚性,从而容易导致存款FTP高于贷款FTP的倒挂情况。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银行将诸多管理目标尤其是业务发展目标强加于FTP之上,试图通过FTP推动业务发展,如为了鼓励存款将FTP收购价格提高,与之同时又担心影响贷款业务,将贷款FTP保持不变。再如,为了在外部信用风险持续加大、内部缺乏量化风险成本的情况下控制贷款发放,银行会提高贷款的FTP,同时为了鼓励存款业务,同步提高存款FTP;当政策转向鼓励贷款业务发展的时候,银行下调贷款FTP,出于鼓励存款业务的需要,往往不能同步下调存款FTP。一段时间之后,倒挂现象就会产生。

    

价格倒挂造成的结果是总行补贴经营单位,考核利润失真,而且由于价格的刚性,存款端很难下调,只升不降,脱离市场,使得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通过FTP控制付息成本,以及调整负债结构的管理目标受到制约。此外,村贷款价格的不同步变化传递出不同的管理意图,容易扰乱总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尤其是存贷款的单边变化,会引发业务冲突,给经营单位的业务开展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需要调整FTP曲线构建逻辑,引入市场化思路;同时,要加快风险成本计量、运营成本分摊等配套机制建设,准确界定和量化各类成本,使支出端的各因素归位,以还原FTP作为资金成本的本质,清晰其管理定位。如需通过收入调整引导业务发展,应在考核利润中增加业务调节项,不直接调整FTP曲线价格,以保持价格的公允合理。


问题五:总行与经营单位脱节,制约管理意图有效传导


商业银行FTP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总行与经营单位间的脱节。集中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认识上脱节,总行与经营单位认识不一致,经营单位将FTP完全等同于考核工具,只关注价格高低,不去理解总行的管理意图;同时,简单将不同银行的FTP进行比较,不去区分各行的业务导向差异,并以此与总行讨价还价;其二,执行上脱节,总行进行的FTP调整都内含了一定的业务策略,但经营单位实际执行上出现偏差,最终结果背离总行意图。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FTP体系建立时,基本上由总行相关部门负责,经营单位很少甚至没有参与,对FTP理论内涵了解不多;二是FTP推广时,培训宣传不到位,经营单位对总行FTP管理目的理解不深;三是FTP调整时,更多是黑箱操作,与经营单位沟通不到位,没能及时将相关业务导向传递给经营单位。


总行与经营单位间的脱节使得经营单位无法或不能有效理解总行管理意图,并在日常经营中贯彻落实,最终影响政策效果,甚至引发经营单位与总行间的矛盾对立,影响正常业务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在引入FTP体系时,应注意提高经营单位的参与度,考虑选择计划财务部门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同时,做好针对性地培训宣讲,以提高经营单位对FTP的理解程度。在进行FTP调整时,总行应做好充分调研,并做好对各经营单位影响的定量测算,结合总行业务导向与经营单位充分沟通,确保政策意图被充分理解和执行。此外,定期就FTP管理与经营单位进行沟通讨论,建立起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推动FTP管理体系持续完善。


问题六:FTP定价权之争,打乱FTP管理体系


由于FTP会影响到业务条线、经营单位的考核利润和外部定价,对业务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导致商业银行日常FTP管理中往往会出现某些部门对某些业务的定价方法甚至定价权的争夺。这一问题集中表现在金融市场业务上,且在中小银行更为普遍。究其原因在于:一是,一些中小银行没有设立独立的司库,大部分流动性管理职能由金融市场部承担,从而使得FTP管理部门难以区分基于流动性管理开展的业务和日常业务,对这些业务的定价最终只能由金融市场部门负责;二是,金融市场业务大多专业性较强、定价时效性要求较高,且市场变化快,资产负债管理部门通常在业务专业性和市场信息充分性方面明显弱于金融市场部门,特别是在金融市场业务快速发展,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的情况下,金融市场部门的话语权更大。


FTP定价权的分割打乱了全行FTP管理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流动性管理相对较为完善的情况下,总体负面效应可控,但如果配套的流动性管理体系缺乏,则容易出现业务失衡、风险失控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部门出于业务发展考虑将会制定有利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FTP,甚至相同性质的业务由于分管部门不同而适用不同价格,造成对金融市场业务的过度激励,推动该类业务实现快速发展,资产负债错配加剧,影响全行流动性管理。甚至出现经营单位在不同类型业务间套利的情况。此外,分割的FTP定价格局也容易引发经营单位对FTP管理部门权威性的质疑,影响其日后管理活动的开展。基于此,商业银行应将FTP的管理职能统一交由一个部门负责,并给予一定的人力资源倾斜,确保FTP管理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与之同时,商业银行应同步推进FTP管理体系及相关配套体系,尤其是明确流动性管理架构,清晰划分流动性管理帐户,明确司库职能,避免因职责交叉影响FTP管理职能的开展。


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FTP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并面临较多因素制约,需要高度重视、统筹兼顾。FTP管理没有标准模式和固定经验,需要根据不同银行的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但很关键的一条是,要避免商业银行经常出现的问题,防止走弯路。在这方面,国内商业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上海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上海金融学会理事、商业银行研究部副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