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大鱼海棠》游平和 探寻土楼的神秘世界

 6333lawyer 2017-05-27

  图1.1:《大鱼海棠》官方海报

  你可能会觉得电影里出现的建筑有些眼熟?没错,他们的原型就是福建土楼。不少场景甚至以真实的土楼为原型,构建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奇幻世界。只消前往此处便能感受到当地土楼的独特魅力,还有客家别样的风土人情。

  图1.2:电影中的土楼

  平和土楼与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南靖、永定、华安土楼一脉相承,也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查,目前全县建造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仍保存完好的土楼有476座,其中较著名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芦溪绳武楼、大溪庄上大楼(全中国最大的方型土楼)、霞寨旗杆厝、五寨思永楼等。与南靖、永定土楼已过度商业化不同的是,以绳武楼为代表的平和土楼,至今仍免费对外开放,这里没有多少的游客,没有很严重的商业化,一切依然住持着原生态。

  《大鱼海棠》动画中,虽多以南靖和永定两地的土楼为原型。但是平和也有两座著名的土楼,成为《大鱼海棠》动画中的土楼原型,这就是著名的“世界最精美的土楼”--绳武楼,和“世界上最早上邮票的土楼”--丰作厥宁楼。

  图1.3:平和绳武楼

  那么,那些出现在电影中的平和土楼,到底在哪儿?就和志远一起去看看吧!

  绳武楼--世界最精美的土楼

  在与永定和南靖交界的平和县芦溪镇,有两座别具特色的单元式圆楼。与客家土楼的内通廊式不同,单元式圆楼各家有独立的楼梯和天井,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私密性更强,接近今天的单元楼房。这类圆楼集中分布在漳州的平和、华安等地,也称闽南土楼。而绳武楼便是其中一座。

  颇具名气的的绳武楼最大的特色在于华美的装饰,门窗木雕多达六百余处,每个单元花样绝不雷同,墙头雕塑、彩绘亦不下百处。底下两层为单元式,而三层储藏间却是通廊,可以走上去参观,但装饰细节多在二层,你需要一枚长焦镜头才能完美的还原这些精致的细节。

  图2.1:电影中,绳武楼原本的铺地被改成了两条飞舞的龙。

  图2.2:电影中,椿的房间取景自绳武楼内。

  图2.3:绳武楼外围广场。

  图2.4:绳武楼石门。

  图2.5:绳武楼外的家庙。

  图2.6:入口处摆入了两块巨大的木箱子,据说绳武楼内,曾有居民是经营戏班的,这些木箱子是用来装服装道具的。如今戏班早已不在了,只留下这两个大箱子,诉说着绳武楼人家的故事。

  图2.7:楼内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小门。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私密性更强,接近现在的单元楼房。

  图2.8:房间大堂内的精致木雕。

  图2.9:就连壁柜的木窗,也很有韵味。

  图2.10:三楼走廊是相通的,里面是储藏间,粮食放在这里不易受潮。现在用于存放各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农具了。

  图2.11:绳武楼最大的特色在于华美的装饰,门窗木雕多达六百余处,每个单元花样绝不雷同,墙头雕塑、彩绘亦不下百处。

  图2.12:楼内的水井至今清澈甘甜。

  图2.13:绳武楼内景。

  门票价格:目前免费,据说马上就要开始收费了。

  地址: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

  如何到达:绳武楼距离平和芦溪镇约两三公里,从平和、漳州、厦门都有班车往返芦溪镇。到了芦溪,向镇上的人打听即可找到。

  丰作厥宁楼--世界上最早上邮票的土楼

  据《平和县志》记载,丰作厥宁楼俗称寨仔,是芦溪当地大族叶氏第12世子孙叶长文在清康熙年间建造的,由于工程浩大,历时40年才完工。土楼外径77米,是闽西南土楼裡直径最大的圆楼之一;楼中庭宽敞,据说可搭三个戏棚,地面以鹅卵石砌成;底层牆面宽2米,4层楼高19米,每层72个房间。埕中央有一口大水井,三个井眼,可容九个人一起取水,水量可供六百多人生活用水,寨内鼎盛时期曾有近600人朝夕相处。

  据了解,早在100多年前,外国摄影家曾踏足过芦溪的土地,并拍过数张“丰作厥宁楼”的黑白明信片,但遗憾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土楼深藏在大山深处,一直默默无闻,不为外人所知,直到厦门电视台的资深媒体人高振碧先生凭借着明信片上的资料以及央视《土楼探秘》摄像师寄来的两幅美国基金会拍摄的照片,以及土楼“叶氏”后人的帮助下,历尽艰辛才在平和县芦溪镇找到了这颗明珠--“丰作厥宁楼”,是目前已知最早登上邮票的土楼。

  图3.1:电影中,椿在打水取景自丰作厥宁楼内的三眼井。

  图3.2:这枚从伦敦寄回来的福建土楼明信片,上面贴着邮票,邮戳日期为“1913年2月2日”,有英文“Chiang -Chin River”,画面上田野中的大片建筑就是“丰作厥宁楼”。据考证,“丰作厥宁楼”是目前已知最早登上邮票的土楼。

  图3.3:丰作厥宁楼石门

  图3.4:宽敞的中庭

  图3.5:被火烧过的部分墙体

  图3.6: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图3.7:单元式土楼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平和县芦溪镇芦丰村

  如何到达:丰作厥宁楼就在芦溪镇边上,从平和、漳州、厦门都有班车往返芦溪镇。到了芦溪,向镇上的人打听即可找到。

  芦溪红酒观光酒坊

  芦溪红酒极富盛名,其酒色悦目,酒质醇和,口感极佳,且富有营养。而土楼又是芦溪镇一大文化特色,在土楼内采用最原始的酿酒方式,让传统工艺复苏,让土楼还原,是城里人怀念的乡愁。

  芦溪红酒观光酒坊坐落于绳武楼景区主景区内,是以几百年历史的福峙楼为主体的土楼改造而成,主打芦溪红酒传统酿制,将其打造成非物质文化集聚地。现在,楼内各房舍已经打通,将传统工艺展示其中,每间房舍一道酿酒工序,历经十道工序最终酿成芦溪红酒。

  图4.1:傍溪而建的福峙楼

  图4.2:如今已改造成芦溪红酒的传统酒坊

  图4.3:溪边有许多小孩在戏水

  图4.4:楼内正在搭建木平台,方便游客行走。

  图4.5:还有几户老人家在福峙楼下居住

  图4.6:楼内各房舍已经打通

  图4.7:酒窑

  图4.8:一醉方休

  图4.9:楼外溪边也有一棵古榕树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

  如何到达:芦溪红酒观光酒坊毗邻绳武楼,走路过去不到5分钟,过桥就是由福峙楼改造而成的酒坊。

  桥上书屋—世界阿卡汗建筑奖作品

  桥上书屋坐落于闽粤交界边崎岭乡下石村,是清华大学教师李晓东带领学生设计的一件公益建筑作品。书到里摆着各类书籍,供游客、当地村民空闲时间阅读。桥上书屋长28米,宽8.5米,主要采用钢制材料建成,铺上木板,围成书屋,腾空横架在小溪上,连接溪两岸乾隆年间的两座古老土楼—“到凤楼”和“中庆楼”, 同时为两个对立宗族(石姓、林姓)长期敌视状态画上句话。这种现代艺术与古代文明的碰撞,产生了全新的火花。

  桥上书屋自建成投入使用后,已获得世界“阿卡汗建筑奖”,英国“建筑回顾”主办的2009年度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等多个世界级大奖,并于2012年入选全球八大环保建筑。

  桥上书屋作为建筑奇葩,不仅解决了村里的交通、教育、娱乐等问题,也给古老的土楼注入新的活动,让缕缕书香飘进土楼农家。

  图5.1:横跨在小溪上的桥上书屋建筑

  图5.2:桥上书屋连接着“到凤楼”和“中庆楼”两座古老的土楼

  图5.3:书屋内有两个公共的空间,可供游客和村民免费参观使用

  图5.4:桥上书屋

  图5.5:桥上书屋的管理员石茂火老人

  图5.6:已经无法居住的“到凤楼”残破内景

  图5.7:“到凤楼”外的护厝还有一些老人居住

  图5.8:墙上写着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标语

  图5.9:桥对岸的“中庆楼”

  图5.10:“中庆楼”大门上的楹联,这幅对联难倒了许多专家,你能看懂吗?

  图5.11:“中庆楼”旁荒废的古民居

  图5.12:下石村外被柚子树林包围着的祠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