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人不追寻快乐,而是尽力避免痛苦

 昵称21361959 2017-05-27


作者:叔本华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导读:


大叔说话,永远都是一副智商超群的样子。那种样子完全超出傲慢的范畴,而是升华成了一种对世间所有笨蛋悲悯的境界。


智商这种东西是天生的,所以智商超群的人,就是天生的贵族。大叔就有一种智商贵族的气质。


光这种气质,就能把人给镇住。帅。





我们为你领读,这书更值得你购买、珍藏。






整理丨左页    

内容丨《人生的智慧》第三次分享





1

第三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亚里士多德:“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身体的整体健康并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始终只集中在那疼痛的伤处。生活中的总体舒适感觉,总会因一小处伤痛而烟消云散,同样,尽管各样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和发展,但只要有一件事情违反了我们的意愿——尽管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也会总是惦记着这件事,而不会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经如我们所愿发生了的事情。

 

亚里士多德的这条绝妙格言告诉我们: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面;而是尽可能地注意躲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

 

快乐只不过是一场幻梦,但痛苦却是真正实在的。——伏尔泰


 所谓幸福的生活,实应理解为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2

幸福和快乐只不过是一层晨雾,我们只能从远处看到它,一旦走近,它就消失不见了。相比之下,痛苦和磨难则既具体又真实。我们直接就可以感受到它们,用不着幻象和期待。


如果我们得到的教训能够结出果实,那我们就会停止追逐幸福和享乐,更多地关注如何尽可能地堵住痛苦、磨难的来临;我们就会认识到这个世界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好东西,不外乎就是一种没有苦痛、宁静和可以让我们勉强忍受下去的生存;我们必须限制对这个世界的期望和要求,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把握实现它们。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求很幸福。

 

我们应该把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等的期望调至一个节制、适宜的尺度,因为正是对幸福快乐、荣耀排场的渴求和争取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3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一个建筑工人,不会知道一座建筑物的总体规则。一个人在度过生命中每一个小时、每一天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总体生命进程及其特征也不甚了解。

 

一个人认识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致脉络和自己的计划,这对他大有好处。

 

为此目的,他有必要踏上“认识自己”的第一步,亦即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的意愿——这些对于他的幸福而言是至为重要的东西;然后,对于何者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置必须心中有数。同时,他也应该大致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何种职业、需要扮演何种角色以及自己与这一世界的关系。



4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达致恰到好处的平衡,这样,现在与将来才不至于互相干扰。许多人太过沉迷于现在,这些是无忧无虑、漫不经心的人;也有的人活在将来,他们是谨小慎微、忧心忡忡的杞人。

 

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或者任意践踏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

 

歌德美妙的诗句“我从不寄托希望在任何事情”其实就是说:只有当人挣脱了各种期望,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幸福的构成基础。



5

在我们患病、困顿的时候,每当念及在这之前没有疾病和痛苦的时光,就徒然让人心生羡慕——那些美好的日子就犹如不曾得到我们珍惜的朋友,它们简直就是失去了的天堂。


健康、美好的日子,应被我们时刻牢记在心,这样,我们就会倍加珍惜和享受此刻的好时光。



6

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因为随着这一范围的扩大,我们的愿望、恐惧、担忧也就相应增加。

 

部分由于这一规律,我们后半生比前半生更加凄凉痛苦。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的关系和目标的范围总是不断伸展。人生中,儿童期最快乐。



7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被视为一本书的正文,而对生活经历的咀嚼和认识则是对正文做出的解释。

 

如果一个人沉于世俗事物或者纵情于感官享受,对过去的事情不加回想而只是随波逐流地生活,那么,他对生活就欠缺清晰、周密的思考,情感就会杂乱无章,思想也夹杂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不清。



8

拉布叶:“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9

 嫉妒对人来说是自然的,但也是一种罪恶和不幸。我们应该把它视为破坏我们幸福的敌人,应该像对付恶魔一样地消灭它。

 

塞尼加以美妙的言辞给予了我们指示:“如果不跟别人作比较,那我们就会为我们所得到的感到快乐;如果由于别人比我们更加幸运而内心不安,那我们将永远不会快乐。”


“如果你看到很多生活得比你好的人,你就想想有多少处境比你糟糕的人吧。”在灾祸降临在我们头上时,最有效的安慰——虽然这和嫉妒出自同一源头——就是想到那些遭受了更加巨大的痛苦的人,其次就是多跟那些和我们处于同一处境,亦即同病相怜的人交往、接触。



10

对于一切涉及痛苦和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把牢想象力的闸门,不要夸大想象那些只是有可能发生的不幸,以免受到无谓的惊怕。

 

新柏拉图主义者波洛克利斯有这样一个美妙比喻:在每个城镇里面都居住着高贵突出的人物和卑鄙下作的乌合之众,同理,在每一个人——甚至最高贵、最出众的人物——身上,同样存在着因人而异的某些深藏在人性,甚至动物性中的极其庸俗丑陋的成分;千万不能让这些暴民受到煽动而起来闹事,也不能让他们从窗口往外张望,因为他们会暴露出自己丑陋的模样。而我刚才说过的那些想象之物,正是鼓动暴民造反闹事的头目。

 

微不足道的烦恼——不管它出自人或事——如果我们脑子里老是想着它,老是以强烈的色差夸大地描绘这一烦恼,就会膨胀成为可怕的巨物,让我们束手无策。



11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林子里总少不了一些怪鸟。”


在这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吵闹。



12

拉罗什富科说过:很难在高度尊敬一个人的同时,又非常喜爱他。

 

别人对我们的喜爱总是出于私心,虽然个中原因因人而异;此外,我们获得别人喜爱的原因并不会让我们引以为豪。


取悦我们所必需的思想深度刚好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深度。——爱尔维修


总的来说,我们受别人欢迎的程度和我们降低对别人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相等同,并且,我们这样做必须出于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容忍,因为容忍植根于鄙视。



13

别人对我们的尊敬是我们强行从别人那里、违背他们的意愿所获得的,所以,别人通常都把自己的尊敬掩藏起来。


别人的尊敬能够给予我们内心更大的满足,因为它与我们的价值紧密相关;但别人对我们的喜爱并不直接与我们的价值连接一起,因为喜爱出自主观,而尊敬却出自客观。当然,别人的喜爱对于我们更有用处。



14

常人跟小孩相似:如果我们娇惯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所以,我们不能太过于迁就和顺从任何人。


一般来说,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他。同样,如果我们对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气和疏忽、大咧的态度,那我们不会轻易失去他们;但如果我们表现出太多的礼貌和周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失去这些朋友,因为我们的礼貌和殷勤会使朋友变得傲慢、令人难以容忍。朋友之间的裂缝也就由此产生了。



15

造作的行为总会引起别人的鄙视


首先因为它造假和欺骗,这样,它就是懦弱的行径,因为欺骗源自恐惧;其次,造作是我们对自己的某种自我谴责和贬低,因为我们试图显示出一副我们认为比自己更好,但我们其实又不是的样子。精心打扮,假装具有某种素质,其实就是承认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16

正如一个人背负着自己的身体而对此重负一无所觉,在移动他人的身体时却感觉到了重量,同理,他不会注意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恶习,而只会留意他人的这些东西。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人为镜,从这面镜子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恶行及其他的不好之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却像一只对着镜子咆哮的狗——它以为镜子里面的是另外一只狗,殊不知它看到的正是它自己。


“只见别人眼中刺,不见自己眼中梁”说了一段美妙的道德教诲。眼睛的本质就是往外看,它并不能看到眼睛自身,所以,注意和批评别人的缺点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不足的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我们需要一面镜子去改善自己。



17

正如流通的是纸钞,而不是真金白银,在这个世界上,流行的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谊,而只是做得尽量逼真和自然地显示尊重的表面工夫。


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罕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



18

一个人表现出聪明和思想只能激起人们对他的憎恨和反感;并且,这种憎恨和反感因为这一原因而变得更加强烈:感觉这些情绪的人找不出理由抱怨引起这些情绪的原因,他们甚至必须把这些原因掩藏起来,不让自己知道。

 

格拉西安:唯一能取悦别人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裹以最傻呆的动物的外皮。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其实就是间接地指责别人愚蠢和无能。


因此,一般来说,男人当中,愚蠢无知的人会受到欢迎,而在女人当中,相貌丑陋的人能够让人喜爱。这些人很容易获得心地很好的美名,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喜爱找一个借口,以欺骗自己和欺骗他人。


(未完待续)



2  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


1  幸福属于能自得其乐的人






-END-




悦读


3-4次干货分享,1次延展解读,1个礼拜1本书

我把书嚼碎,你把精华拿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