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的真迹在王羲之书写之后究竟去了哪里?

 ddzmx 2017-05-27

△冯承素所摹神龙本《兰亭序》


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被作为书法的代名词,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据了解,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兰亭序》的任何版本都不是王羲之的真迹,都为历代书法家的勾摹本。即便为世最为推崇的、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神龙本”《兰亭序》也都是唐太宗令冯承素精心勾摹而成,虽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王羲之所书写的字形和结构,但无论再怎么精美也都无法和原作的那种神采和行笔的流畅相媲美。


那么,问题来了,《兰亭序》的真迹在王羲之书写之后究竟去了哪里?


△兰亭雅集图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相聚山阴兰亭,群贤毕至,王羲之有感作文并书写下来,这便是《兰亭序》的诞生起因。相传,王羲之回到家中,又书写了几遍,但都没有当时书写的那遍好,便自己一直珍藏,死后其子孙一直认真保存,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圆寂的时候便传给爱徒辩才。


智永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在云门寺阁楼苦学20年,写坏的毛笔埋起来题名“退笔冢”,曾书写《真草千字文》上百种,至今也流传多种版本。



△智永所写千字文


智永的爱徒辩才一直谨遵师命,将《兰亭序》藏于屋梁的暗箱之中保管。那么,《兰亭序》是如何流出辩才的手中呢?这是一个帝王的阴谋所致,这个阴谋也导致了辩才和尚在不久之后郁郁而亡,这位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酷爱书法,曾经下令在全国征集王羲之的作品,哪怕是一个带字的纸片。在帝王权力的号召下,虽然许许多多的王羲之作品收入囊中,但唯独《兰亭序》一直没有出现。后来唐太宗听说藏在辩才之处,虽多次询问未果。为了讨皇帝欢喜,大臣房玄龄推荐箫翼取回《兰亭序》。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藏有一幅传为赵孟頫所画的以翼赚兰亭为题材的长卷,很好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辩才和尚


△萧翼


翼得到唐太宗命令后,便带着数件王羲之作品乔装接近辩才,骗得信任和好感之后,用激将法让辩才拿出了《兰亭序》真迹,由于辩才已经信任了翼,故不加防范,一天趁辩才和尚不在,翼便卷着《兰亭序》真迹跑回了皇宫。在这幅画面中,中间盘坐的就是辩才和尚,右边与之交谈的便是翼,画面的最左侧有两人在煮茶,人物表情刻画十分精彩,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巨然所画的《萧翼赚兰亭图》


更有意思的是,一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五代巨然所画的《萧翼赚兰亭图》又是另一番景象,画面将一个骑着毛驴的人和一个紧跟着的书童置于深山高林之中,毛驴的奔走体现出两人的慌张,仿佛就是在描述翼赚得《兰亭序》之后狼狈逃走的样子,两幅作品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翼回宫后,皇帝看到《兰亭序》真迹十分高兴,不仅提拔了翼,还召辩才觐见,辩才看到殿堂上站立的翼,这才恍然大悟,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便命善书法的大臣纷纷临摹,我们现在见到的褚遂良临本、虞世南临本、欧阳询临本等等都是在《兰亭序》的基础上临写的。


△虞世南临《兰亭序》


△褚遂良临《兰亭序》


由于对《兰亭序》的喜爱,唐太宗去世时特将《兰亭序》陪葬昭陵,至今无人开启,等昭陵打开的那个时候,不知道《兰亭序》真迹是否还存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