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个人信息管理

 悠悠青山竹 2017-05-28

什么是个人信息管理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IM),是指人为了高效获取、组织、维护、提取和使用信息所采取的活动。

理想的个人信息管理是指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得到完全的、格式正确的、高质量的所需信息,让人们从繁杂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将精力投入更富价值的创造性活动中。

我的个人信息管理流程

1. 收集

网站浏览

网站浏览一般都离不开浏览器,在 PC 上我用的是 Chrome,在 iOS 设备上我使用自带的 Safari。我们收集网站信息使用的方法一般有:

  • 保存为书签
  • 复制为文本或图片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缺点,前者若是网站 / 文章不存在了,就会造成信息丢失,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也不方便查看,并且检索过程繁琐。后者的缺点是格式不易控制,不易检索,管理和同步不方便。

所以我通常会选择第三方的稍后读 (Read It Later) 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较为出名的稍后读服务有 InstapaperPocket,均有网页版和移动版,不同点是前者是收费应用,后者免费,至于哪个更好用就看个人习惯了。这类稍后读服务的好处是:去广告,优化界面(只显示主体内容),智能排版,离线阅读,对阅读体验的提升非常大;缺点是条目过多后管理不方便。

我个人比较偏好 Instapaper,原因在微博里也有提过

用多了 Instapaper 才体会到它的设计:一个是点击状态栏后弹出的「Stay at Top」 和「Return to Position」按钮,在阅读中经常需要翻回文章开头去查看东西,查完后点后者能回到原来的阅读位置继续阅读;另一个是脚注能直接在文章里的标记处查看,相比之下原来划到底部查看的方式太不方便了。

这些才是真正为触摸屏优化的设计。

细节上的设计打动了我,相比 Pocket 更简洁,再加上我个人对 Instapaper 原作者 Marco Arment 的喜爱,所以选择了 Instapaper。

印象笔记·剪藏:这是印象笔记官方推出的浏览器插件,能保存网页内容到印象笔记,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剪报。好处是能尽可能地保存原网页的所有内容和信息(也可以选择部分保存), 并且发送到印象笔记集中管理,解决了稍后读服务不好管理的问题,但是阅读体验没有稍后读服务做得好。

说到「剪藏」也顺带提一下「印象笔记·悦读」,也是印象笔记官方推出的浏览器插件,能优化在线阅读的体验。

网页中看文章,先开印象笔记·悦读,再按 F11 全屏,爽。

搜索引擎

这里只说一点,就是通过不同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搜索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所以我通常会综合不同的搜索引擎得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搜索正经东西主要使用 Google,搜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当然用百度了。

RSS 订阅

RSS 订阅实际上是对网站浏览方式的优化,去除广告干扰,将分散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不用一个一个打开网站进行阅读,而且可以及时获得订阅信息。

RSS(简易信息聚合)是一种消息来源格式规范,用以聚合经常发布更新数据的网站,例如博客文章、新闻、音频或视频的网摘。RSS 文件(或称做摘要、网络摘要、或频更新,提供到频道)包含了全文或是节录的文字,再加上发用者所订阅之网摘布数据和授权的元数据。

Google Reader 关闭后,我换到了 Feedly 的服务,iOS 上使用的阅读器是 Unread (iPhone)Mr. Reader (iPad)。我的订阅源主要是一些我认为的优质的独立博客,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以科技内容为主。(个人不建议订阅新闻类和每日推送过多的 RSS 源。)

社交网络

不可否认,社交网络仍然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主要特点是方便、时效性非常强,信息源明确,就算是朋友之间,有时候也会就最近发生的热点新闻进行评论转发,也达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公众账号我订阅的不多,不过订阅那几个几乎是每天必看,这里推荐几个:

  • 小道消息 by Fenng
  • 槽边往事(和菜头)
  • MacTalk By 池建强
  • 道哥的黑板报

移动 App

以前还会用网易新闻什么的看看新闻,现在全都删了,只留下了这几个应用:

2. 分析,整合与集中管理

印象笔记

前文也有提到使用「印象笔记·剪藏」保存网页内容到印象笔记,然后再通过「笔记本」和「标签」能进行有效的分类,再加上软件自带的搜索功能和全平台同步,是储存信息的好工具。

我的印象笔记笔记本分类(目前较为满意;标签我用得不多就不贴出来了):

Evernote

我个人是不太建议直接保存看过的文章到印象笔记。第一是这样使用,慢慢的笔记的数目会变得非常庞大,同步也缓慢。第二是很多文章你日后根本不会再看第二遍。所以我的使用原则是:能直接用搜索引擎搜到的,绝不保存到印象笔记。

不把信息当作知识,不把收藏当作学习,不把阅读当作思考,不把储存当作掌握。

— warfalcon

包括前文提到的收集方法,许多软件都支持直接发送到印象笔记,还有善用邮件分享功能,把文章保存到「00@Inbox」笔记本,然后再进行提炼和总结,最后再分类到具体的笔记本中,我认为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学习过程。

Dropbox

重要文档与图片的备份,也是我的写作同步中心(后面会提到)。有朋友曾问过我和国内那些网盘有什么区别,我回答说:「百度和 Google 的区别。

当然 Dropbox 的用法还有很多,比如和第三方应用的整合,共享功能等,这里就不多写了。

附上我的 Dropbox 注册邀请链接:https:///5Et94ZeE
(从这里注册我将获得 500 M 的额外储存空间)

3. 编写

写作工具:

可以看得出来这三个工具的共同点是都支持 Markdown,最近我非常痴迷使用 Markdown 语法进行写作,这是一种能让你减轻排版压力,更专注于写作的轻量级标记语言,反正我用 Word 写东西的时候写得想死。

Word、Pages 实际上是字处理软件,这些东西的真正目的在于排版而不在于写作。

我这整篇文章就是使用 MarkdownPad 编写的:

MarkdownPad

我会将文章以纯文本格式保存在 Dropbox 中,在 PC 上用 MarkdownPad 保存 / 打开文件的默认文件夹就是对应的 Dropbox 文件夹,同时 iOS 上的 iA Writer 也与 Dropbox 同步。有时候在 PC 上写累了,跑到床上躺着用 iPad 继续写,或者出门了坐在长途汽车上,也能随时掏出 iPhone 增添新想法。基本上能实现无缝的云端同步写作

至于 Drafts,则有更进阶的用法(比如和 Evernote、Mr. Reader 的配合使用),这里就不多提了。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下这几篇延伸阅读:

辅助工具:

  • MindNode: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辅助思考工具,比如这篇文章的大纲我就是用 MindNode 写的:

MindNode

  • Paper by FiftyThree:可手画思维导图,或者辅助用图。
  • DroplrCloudApp:由于 Markdown 是纯文本 (.txt) 写作,所以并不支持直接在内容中嵌入图片,只能通过引用链接的方式,需要将图片上传到云端,然后获取它的链接添加到文章的语法当中。因为 Droplr 即将停止对免费用户的服务,所以转向使用 CloudApp,这类服务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能将长长的链接转化为短链接。

4. 发布

  • 转化为 PDF:真的,如果你是一个注重排版的人,别动不动就把你的文章保存为 Word 文档然后发给别人,因为有可能在你这儿排版是整洁的,但是到了他那儿就乱成一团了。Word 2003、Word 2007、Word 2010、Word 2013,你真的有把握在每个 Word 版本上的排版都一模一样?你怎么知道对方用的是哪个版本的 Word?
  • Blog: Post to your blog. And enjoy it.

后语

年后就要换 Mac 了,所以很多在 PC 上的流程可能会有所改变,比如 PC 端上并没有什么好用的 RSS 阅读器,还有在 Mac 上 Markdown 编辑器的选择也多一些。

说起来以前买电脑的想法真是幼稚,无非就是买个配置好一点的,能玩游戏的,定位完全是游戏机,从来都没有把电脑当成一个生产力工具来看待,提高效率,输出价值,这才是我如今想要的。


注:部分内容参考自《OS X Mountain Lion 高手进阶》(作者:@ibuic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