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婷《致橡树》

 荧荧渐积 2017-05-28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重读《致橡树》
  何言宏
  作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致意者”——这是一个形象鲜明的抒情主体,它和当时同为“朦胧诗”代表诗人的北岛的《回答》《宣告》、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一样,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呼喊与宣告,发出声音,表达呼声,且在语调上具有同样的急切与激昂。所不同者,在于《致橡树》中的抒情主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女性的声音,她所表达的话语,是女性的话语。她的吁告对象、她的客体,也是被比拟为“橡树”的男性。当代中国的诗歌史上,女性的声音和女性的话语,从未如此高亢地激荡于诗中,超拔于沉默的男性客体。爱的话语不以呢喃,而是以如此高亢的激情宣言一样地表达,这也许是以舒婷为代表的女性诗歌在当时获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致橡树》中的话语,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现代女性话语,在“爱”的关系和“爱”的话语中,独立、自主、与男性平等,是其中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诗人以“如果……绝不……”这样的虚拟和否定句式,不仅显示出女性主体“爱”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更是从反面强化了这一主体明确与决绝的否决性力量,界定出了主体自身的形象与价值观念;从“我必须……”开始,“爱”的话语才直接表达,“爱”的想像和“爱”的观念,也才得到正面抒写。一种现代女性所主张与向往的“伟大爱情”的典型形象,从而也如雕塑一般历史性地突出于时代背景,深植于我们的精神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