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刘氏族谱载:刘庭槐“究及天文、地理、阴阳、医、卜诸书”。也就是说,刘基的祖父精通风水,祖上以及他本人的墓地,基本是出自他之手所卜。 另记载:刘基之高祖刘濠,以祖荫遥授中书舍人,只是虚衔,并非实职。入元后,祖父刘庭槐为太学上舍,本可直接参加进士会试,而无需通过举人乡试,旋因元朝时科举废除,不能重上仕途。父刘爚幼有神童之誉,也因仕途无路,内心苦闷,只能授徒为生,曾任遂昌县教谕。刘基出生,科举恢复,方有仕进之望。 刘爚幼时是神童,刘基幼时亦是神童,父子两代都是高智商,在风水基因上并不简单。最后请大家看完刘伯温祖坟系列之三,再综合三个祖坟,作出自己认为的看法: 01,卫星图 ![]() 图1,刘伯温的高祖和祖父墓,都是在同一大局内,图中绿圈为刘集墓,红圈为刘庭槐墓的位置。 02,卫星图 ![]() 图2,图中绿圈为刘集墓,红圈为刘庭槐墓的位置,黄框为刘基故居,蓝框为武阳书院。 03,卫星图 ![]() 图3,来龙先开帐,后开手。 04,卫星图 ![]() 图4,绿圈为刘集墓,朝向第一重水口,但有近案挡住,不见水去。红圈为刘庭槐墓,以水口山之大小贵人形为朝山。 05,于第一重水口看内局之山。 ![]() 图5,在第一重水口停车看内局之山,可见到刘集墓的分脉少祖山。 06,第二重水口捍门山。 ![]() 图6,第二重水口有捍门山对峙,数水交汇于此而出。 07,拉镜头看第二重水口外贵器。 ![]() 图7,第二重水口外可见有贵器,拉近镜头看可知。(因山谷中有淡雾,那些小山照得很朦胧,现经过光线处理才把它们突现出来。) 08,于朝山半腰略侧看穴星来龙A。 ![]() 图8,朝山很多树木,本以为照不了穴星,后来看到一峭壁边上树木少一点,就爬了上去,刚好从树缝中看到穴星和少祖山。 09,于朝山略侧看穴星来龙B。 ![]() 图9,再找个空间看没那么多树枝挡,红圈处是刘庭槐墓的大概位置。 10,于朝山略侧看穴星来龙C。 ![]() 11,于朝山拉镜头看穴星来龙。 ![]() 12,于朝山脚下远看穴星和后山。 ![]() 图12,这是在朝山脚下,远看穴星和后山少祖。 13,于朝山脚下拉镜头看穴星和少祖山。 ![]() 14,于朝山脚下看穴星和后山。 ![]() 15,于左帐山上侧看穴星。 ![]() 图15,这张是在左帐山上侧面拍摄的,穴星看不清楚,主要是看一下白虎方的远山贵器。(原相片摄到的远山很朦胧,现在是经过光线处理才把山的轮廓突显出来的,并画线示意才能看明白。) 16,于本身青龙砂侧看穴位。 ![]() 图16,于青龙砂上侧看穴场,可见乐山高高在后方,穴星圆突,青龙砂较厚,白虎砂略薄。 17,于青龙砂上看穴场。 ![]() 18,于案山上看穴场。 ![]() 19,于案山脚下正面看穴场。 ![]() 20,于白虎砂前侧看穴场。 ![]() 21,于白虎砂上侧看穴场。 ![]() 22,于白虎砂侧看来龙和穴星。 ![]() 23,说明碑 ![]() 碑上说明,此是刘庭槐夫妻合葬坟。 24,于坟前看明堂。 ![]() 图24,青龙抱作案,来龙和主要来水俱是从右方来。 25,于坟前看青龙方。 ![]() 26,于坟前看白虎方。 ![]() 27,于坟上看明堂。 ![]() 图27,坟前石头不是很平整,大约测得:坐戌山296度至297、5度这个范围。 28,于坟后看明堂。 ![]() 图28,内水约出巽方136度,朝山在乙方103度和112度。 其它山峰:丑35度, 辛291度,庚258度,亥330度, 子361度,癸17度,丑23度,丙162度,未203度。 (注:以上俱是地盘,大家按周天度数折算回自己所用即可。) 29,于穴星顶上看明堂。 ![]() 图29,朝山是大小贵人形,刘基的高祖刘集墓左前方亦是同此山。 30,民国时所立墓碑。 ![]() 图30,此碑立于坟后,是民国时重修坟墓时所立。 后补资料: 人物家谱: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 1. 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在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2. 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3. 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娱,躬自食。 4. 刘集,受父亲影响,没有出任官职,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 5. 刘濠,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6. 刘庭槐,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7.刘爚,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8.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9.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至刘基的孙辈后,每代都有受荫封诚意伯的,一直到崇祯年间。 其它资料: 刘爚育有三子,长子刘伯祥,次子刘伯温(刘基),三子刘伯陞。伯陞宦游在外,后人中有留居异地者,恐与湖南刘姓有关。 刘濠育子庭槐,在丽水宗亲介绍下,娶了望族梁姓淑媛,生了神童刘爚。刘爚长大后,娶了南田浯溪富弼相国之后富氏,生了三子,刘基是老二。 刘爚时代科举被废,仕进无路,已经痛苦不堪。如今科举恢复,刘基又那么聪明,“学而优则仕”的条件完全具备,在外教书的刘爚宁肯放弃工作,回家全力教育三个儿子。而对刘基更是精心培养,节衣缩食供他上丽水府学(郡庠)随名师郑复初钻研“河洛心法”。 至此刘伯温在武阳居住的三代祖坟案例发表完毕,至于在未迁居至武阳之前的祖坟已经无从可考,只略备资料与图片给大家参考了。 至于刘基故居只是路过未入,当时一天的时间只够考察三个祖坟,另外传说葬他本人的九龙戏珠地,亦无时间去,只待以后有机会再作考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