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常识

 岐黄传人gpt 2017-05-28
博观 | 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专有病证释名?

古人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吾效偩曰:“器之不存,道于何有?”是时西洋之器盛,人皆附而从之,故轻中华之道也。是故愿为引路之人,启之以中华之器,以兴中华之道。

诸风:风为阳邪,善行而多变,临床多兼证例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风痰等等,另外还有外风、内风、五脏之风的分别如肝风,脾风等等。诸风就是包括以上所说的具有风的特点的病证。



痉风:痉是指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其中外感风寒湿邪,发病突然的为风痉。

项强:项强指头部后项的肌肉筋脉牵引不舒的症状。一般是由于外感风寒,寒邪侵入太阳经络,经气不舒所致。项强常与头痛并见,是太阳病的主症之一。

卒厥:无故昏倒。有尸厥、气厥、火厥、痰厥、血厥、中恶、魇死、惊死

诸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活动的概括。

1. 元气 ?

根源于肾,分布全身,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

2. 宗气 ?

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积于胸中,走息道司呼吸,贯心脉行气血。

3.营气 ?

来源于水谷精气,分布于血脉之中,营养身体,化生血液。

4.卫气

来源于水谷精气,运行于脉外。 ?

护卫肌表,调节开合



痰饮:即体液凝滞。

哕逆:恶心干呕。

呃逆:打嗝。

诸肿:有湿肿,风肿,热肿,水肿,气肿,血肿,虚肿,积肿八种。依字面意解。

转筋:抽筋。

瘵:特指结核病。

疰:发于夏令的季节性疾病,症状是微热食少,身倦肢软,渐见消瘦。

邪祟:鬼上身。现代人称其为神经症。

衄血:凡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症。

血汗:汗淡红如血。多由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所致。



吞酸嘈杂:吞酸是指自感口中有酸味,甚或他人闻之有酸腐气味。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一种病证。吞酸嘈杂一般为胃中湿热。

噎膈:噎与膈有轻重之分,噎是吞咽不顺,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咽即吐。故噎是膈的前驱症状,膈常由噎发展而成。

心下滞满:胸脘部痞塞,胀满的症状.多因气滞,郁结所致.实邪留结,则硬满按而痛者为结胸;虚邪留滞,则硬满而不痛。

黄疸: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肺痈肺痿:肺痈与肺痿为两种不同的肺脏疾病。肺痿之形象,与肺痈是似而实非。肺痿发在病虚之后;肺痈发在无病之初也。肺痿咳白痰而吐涎沫;肺痈咳臭脓而胸胁痛也。肺痿人肌瘦而神倦;肺痈人体实而强壮也。肺痿病久始洒寒而潮热;肺痈初发则毛壅耸而恶风。肺痿脉芤数而无神;肺痈脉浮数而有力也。种种脉证,不同如是。肺气壅而不通为肺痈,肺气痿而不振为肺痿。

齿衄:以牙龈齿缝出血为主证的病证。又称牙宣。多由胃火上炎、灼伤血络或肾阴亏虚,虚火内动,迫血妄行所致。辨证应辨清出血属实属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