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的是我的心”——怡红公子的人生境界

 俄罗期咧巴 2017-05-28


夜读红楼,每每感动。感动之时,真想和宝玉说几句话。真的非常感谢作者为我们记录了宝玉这一充满灵性的人物!即使在今天看来,怡红公子的三个价值取向仍然是熠熠生辉的。


一、厌恶八股假学问,醉心痴情真文章。


宝玉厌恶仕途经济,不爱八股时文,讨厌雨村之流,观书者皆深有体会。但这样的性情也不是一开始就谁都知道的。贾雨村为了溜须拍马,到贾府大院走动得比较频繁,还每次拜谒政老爷,总是要会宝玉一面。


雨村在政老爷眼里那是学富五车的大儒,内心甚至暗暗视为贾门的骄傲,故而雨村来时,总唤宝玉来见。


后来我们知道,宝玉在雨村眼里根本就不算个人物,雨村在宝玉眼里根本就是一个国贼禄鬼,原来他们是如此的相互不欣赏,哪能尿到一壶!


关于“要不要读书,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读书干什么”这些问题,宝玉没少闹心。


先是袭人巧言相劝,被他直截了当顶了回去;接着是湘云直言规劝,被他大不高兴反唇相讥;后来还有宝钗的见机导劝,他反生起气来,只说:


“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需要说明的是,宝玉并非不喜欢读书,只是不喜欢读那些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空洞枯燥的孔孟八股时文。


他的聪明灵秀之气与生俱来,虽不十分好学,然其诗词歌赋功底却很了得,大观园试才题诗对那会儿已经牛刀小试,这点特长,一向过分严厉的政老爷也是没有否认的。



虽然后人拿《西江月》损他,说他“愚顽怕读文章”,但那些富有真情实感、感人至深的佳作,虽然未列入科考之列,甚至是禁止青少年传阅的,如《会真记》,他更是喜之切爱之深,如痴如醉!


相对于当代青少年那种“不考的有用也不学,要考的没用也会学”极端功利境界,何止是天壤之别!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有一段精彩文字。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背后有人说话,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经过一阵似瞒非瞒的过程,答应与黛玉同看,并且介绍说:“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这就是红楼中最经典的画面,期待着大腕画家能弄出一幅传神佳作。


宝玉的关于读书与仕途经济的观念,其实是与他求真的本性相一致的,当然也带有求善与崇美的因子。


他认为与其读那些没有用的八股文,不如读一些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他读书完全没有世俗的功利追求,为的只是自己简单明了的真性情。毫无疑问,他是真的做到了拒我所恶,爱我所爱。


二、男子堪为浊臭物,何似女儿清爽容。


宝玉不怕暴露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在如何看待男人与女人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始终是非常鲜明的。


早在书的第二回便通过冷子兴之口向贾雨村介绍贾府典故,摆出了宝玉关于男人女人的第一个观点,即“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我们分析他所看到的男人,大多无外乎三种:一则如雨村等国贼禄鬼之流,二则如珍、琏、蓉、蔷等好色龌龊之流,三则如薛潘等无赖好事之流。是不是对所有的男人都深为厌恶呢?非也。


因为也有三种男人他是愿意交往的,一是人品出众如秦钟、少年甄宝玉者,二是富有狭义之气如柳湘莲者,三是优伶名角如蒋玉菡者。方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研究一个人交往圈子便可大致洞察其旨趣。


研究宝玉所交往的男人圈子,会发现一种强烈的倾向性,即不以世俗的标准为标准。世人重之,宝玉轻之,世人轻之,宝玉重之;世人趋之,宝玉避之,世人避之,宝玉趋之。除了为避免黛玉生气,宝玉极少保留自己的观点。


是不是他对所有的女性对非常在意呢?非也。五十九回借春燕之口介绍了宝玉关于对女儿的补充观点: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所以,芳官可以吹汤,甚至可以先尝一口,芳官干妈那老婆子是断乎吹不得的,用晴雯的话说是即使让碗给砸了也不会让老婆子吹。当然春燕对老婆子情况作了补充说明。


在宝玉眼里,贾府里的老婆子们粗俗鄙陋多于端庄娴雅、偏心私心多于宽容爱心、倚老卖老又不懂自重,更何况,人老之后不再拥有清爽美丽的容颜,哪里能算是水作的骨肉呢!


综合宝玉的关于男人女人的观点,总体上是趋向于求善的,遵守着谨慎交友的原则,体现着拒恶趋善的倾向,当然这当中也带有求真与尚美的因子。



三、感慨美丽之短暂,唯恐韶华之即逝。


当宝玉正看到《会真记》中“落红成阵”时,忽然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脂砚斋给这一段文字定位为“情不情”,就是说宝玉对一些本来没有情感知觉的事物都赋予细腻善良美好的情感。


像这样的情景,书中还有不少。二十八回开头写道: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在杏子阴那段自言自语的文字也同样是动人心魄的。由稠叶翠阴想到无可奈何已然飘落的那些被自己辜负了的杏花,由小杏又想到绿叶成荫子满枝,并联想到邢岫烟择夫、出嫁、生子到老去,变得“乌发如银,红颜似槁”思维跳跃得多么快啊!


接着又通过揣摩乱啼的雀儿,表达着心中的疑惑。宝玉的痴在这一段表现得丰富跳跃却又有条有理,炯异常人却又入景入情。


通俗地说,宝玉多么希望让时间停止,让美丽永恒啊!可是韶华易逝岂是人力所可扭转的。他那番辜负了杏花的感叹,真诚又无奈。


他喜聚不喜散心理也很感人,对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物事懂得小心珍惜。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麝月掣出了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


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红学家读到这里指出,袭人没有服侍宝玉到头,袭人之后,是麝月挑起了后勤服务的大梁。而我读到这里,最深切的体会是宝玉那份害怕离别的隐隐的伤痛。


宝玉希望抓住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可是他又知道这不可能,他已经能够感知生命的短暂。这短暂的生命旅途,人应该怎样度过呢?


四、“我为的是我的心!”


这句话其实是黛玉先说出来的。那是第二十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的一个情景。黛玉正在为那个永恒不变的敏感原因而伤感,宝玉进行着耐心而温情地解释:


“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


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不同版本对于宝玉语句中的第一次出现的“我的心”有所不同,比如邓遂夫编校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则是“你的心”。这个有趣的问题姑且不放在这里讨论。


宝玉对黛玉的感觉,其实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感觉,也是他对待人生的感觉。他感悟到生命之短暂,并用自己的内心标准定义了人世间的美好和丑恶,始终坚持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心,决不去敷衍那些没有意义的人和事。


凭着他非凡的灵性,宝玉很早就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即使没有能够长命百岁,又有什么遗憾呢?宝玉的一生,实际上是追求并珍惜真善美的一生,拒绝和反对假恶丑的一生。其实,他却因此而不朽了。


宝玉是与他所身处其中的那个没落时代格格不入的,他身上带有某种“新人”的影子,这个“新人”善于洞察世间生生不息的万物,能够重新思考万物生命的意义,并且始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实践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因俗流而盲从。


这种完全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清朗俊逸地活着的人,应该是人类走向精神自由王国的先遣大使。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红楼漫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