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犟牛模板 2017-05-28

糖尿病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病,大多数的患者还不能做到规范用药。

误区1用胰岛素就不用口服用药 胰岛素分泌不足只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其中一种原因。血糖升高还可能由于脂肪分解过剩,肾脏对糖回吸收增加,肝脏糖原分泌过多等。有时候即使用了胰岛素还是应联合口服用药。

误区2不经常监测血糖 有的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之后,就忽视血糖监测,血糖有时会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运动过量、进食减少等发生变化。经常监测血糖可以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作为选择调整药物或剂量的依据。

误区3 同时服用多种同类药物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每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但是同类的作用机制相近,不建议同类药品同时服用。以免导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误区4拒用胰岛素,怕成瘾 有人认为胰岛素是激素,怕用药成瘾。实际上胰岛素是生理性降糖激素,不存在成瘾性。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是需要终身用胰岛素,这是病情所决定的,并非成瘾。

误区5跟风吃药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不同,用药必然不同,吃药不能盲目跟风。用药应组从个体化选药原则,掌握好适应症,严格按医嘱用药。

误区6 擅自停药 糖尿病尚未可以根治,需要长期用药。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糖的到控制,症状消失。但这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还应坚持用药,控制饮食等,以免病情重卷而来。

误区7频繁换药 有的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的药物,感觉没有效果而急于换药。药效发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用药的时间增长,药效才会显现。如胰岛素增敏剂类要服用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降糖效果。

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是慢性病,患者必须长期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糖尿病管理的五大要素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监测。

1.生活中的自我管理:⑴合理膳食,达到满意控制血糖和体重的目的。实施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同时定时、定量。

⑵适量运动:最好每日进行,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运动时携带甜品及写有姓名、家庭住址、亲人电话号码卡片,以便低血糖发生时急用。

⑶正确应用降糖药:注意:①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定时进食,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变换药物;②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变化;③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④使用胰岛素治疗,多采取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法。学会观察胰岛素的不良反应,防止延时进餐引起低血糖。

⑷正确监测血糖: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2~3时。

⑸保持乐观心态:既不要特别紧张、焦虑,又不要满不在乎,不当回事,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去生活、工作和学习。

2.患病期间的自我管理:①最少每2~4小时测血糖一次;②如果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应每4小时检查尿酮体一次;③即使生病,也要坚持像平时那样用胰岛素和/或其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④如果食欲差,可选用宜消化饮食,如米粥、燕麦粥、面条、清汤等;如不能进食,每小时应少量多次饮水或饮料,如250毫升的牛奶、豆浆或果汁。如正呕吐和/或腹泻,应避免吃奶制品和果汁,可进食含盐的流质或清汤。

⑤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必须到医院就诊或入院治疗: 血糖水平超过15毫摩尔/升,并且持续不降;感觉口干、多饮、多尿,突然的体重下降(超过5%);尿酮阳性持续4~6小时以上;不能进食和喝水;体温超过38℃持续24小时;持续呕吐或腹泻;既往的慢性感染加重;发生紧急情况如骨折、外伤、昏迷、心脑血管急症等。

此病属于慢性病,建议固定一个内分泌科的专科医生诊疗,这样医生熟悉病史和体质及用药情况,就会找到风险较小的治疗方案,防止误治。医生熟悉日常情况,问诊能提纲挈领,缩短就诊时间。更重要的是时间久了,医生与患者之间会形成一种朋友关系,患者不仅可从自己的医生那里得到健康指导,甚至得到如何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方面的指导,医生还可根据患者的收入和病情提供建议,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