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布在枣庄各处值得一看的历史记忆

 微游枣庄 2020-12-11

5.18世界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刚刚过去,枣庄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博物馆和散布在各处的历史遗迹却是枣庄真实的历史记忆,虽然没有成为旅游景点那样越来越精致,门票越来越贵,却值得我们一看值得我们通过它们这扇小窗口了解枣庄的历史和文化。 

蔡庄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展览馆

地点: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蔡庄村委会驻地

铁道游击队主题展览馆

蔡庄是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和副大队长赵永泉的家乡,

铁道游击队又称鲁南铁道大队,其前身为枣庄情报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活跃在鲁南地区的一支抗日队伍。 他们以枣庄为中心,战斗在百里铁道线上,依靠群众,协同主力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他们以铁道游击战这一特殊的战斗形式,顽强不屈的打击日本侵略者。

 展览馆2016年5月26日开馆,设有抗战展厅、文史展厅、乡村记忆展厅、影音室、书画室5个展厅,下步还将修建刘金山、赵永泉故居、藏枪地窖,抗战地下联络点等

薛城西仓古桥、孙家大院

地点:薛城区西仓

西仓古桥

西仓古桥,位于薛城区陶庄镇西仓桥村南,横卧蟠龙河上,始建于唐代,是青石结构的联拱石拱桥,桥长60米、5孔,孔高7米,跨度8米,桥底宽11米,拱圈采用并列式砌筑工艺,孔间迎水一侧砌有分水墙,高4.5米,墙上各卧一分水兽,桥头两侧各立一对石狮。   

地点:薛城区西仓

西仓孙家大院

孙家大院 ,经文物部门考证为明末清初孙氏先人建造,距今已近400年, 孙氏家族是当地大户,祖上曾在寿光县衙、孔府做官,后经商,开设多处当铺,发迹后不惜斥巨资营造宅第。孙氏家族宅第建筑占地100多亩,属典型的北方套院式建筑,分为一、二、三进院,最后是堂楼

孙家大院的昔日规模和档次可与山西乔家大院相媲美的古老宅院

1952年收回归国有的孙家大院,开始用作办学之地,为满足办学的一时之需,许多古房、古楼先后被大胆地拆除或改造,但是仍然完整的保留了东西客屋、堂楼等8处古建筑房屋38间。虽经过多次改造,仍能看得出来孙家大院房屋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房屋结构外形庄重大方,坚固耐用, 其建筑风格以及建筑中所带有的形态各异的石雕、木雕、砖雕构思巧妙、刀工精细。古薛先民在鲁南大地留下的人文景观极其贫乏,而能集中体现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特点、民俗风情的孙家大院应是难得的一处

孙家大院石雕

孙家大院木雕 雀替

峄县方屋

地点:峄城区城区内

古峄县县衙方屋

古峄县县衙在经历了鲁南战役时只剩一下了一座位于老县衙门里的大堂和二堂之间,官方的会议厅和接待厅的方屋。该建筑呈曲尺形,青砖瓦木结构,中间起脊四面坡,顶部现已换成红瓦,俗称方屋。

另外在方屋的周围还有峄县老城始建于元代的城墙和西门以及南关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俗称公鸡楼)以及铁楼和

公鸡楼

建于1929年的峄县天主教堂,由荷兰人伯多禄神父聘请设计兖州天主教堂的工程师邢路加规划设计而成,历经一年半建成。

据当地老百姓回忆介绍说:当时的天主教堂最前面的钟楼最顶端有一个公鸡风向标,当地人又称天主教堂为“公鸡楼”

南关基督教堂
峄城南关基督教堂始建于1906年,由美国基督教会所建,属于西洋式结构。建筑面积:东西长30米、南北宽30米。分上下三层,并且有地下室,建筑面积为900平方米。

柴胡店张家大院

地点:滕州柴胡店镇小石楼村,

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是滕阳鸿儒、清代名士、国学音韵大师张畊的故居。始建于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距今已近231年,村里人习惯称其为“张家大院”

张畊24岁(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时,在其属地现小石楼村不惜斥巨资营造宅第,当时叫“石家楼别墅”。后成张氏家族分支宅第,有东西5个分院、30余处四合院、220余间厅室组成,总占地120余亩。 

现仅存中大院内四合院3处,计有厅堂20间,占地20亩。

峄城天柱山

 地点:峄城城区南约3公里

天柱山及贞修庵

天柱山原名葛峄山,据传峄城的“峄”便来源与此山。《峄县志》对天柱山多有描写,天柱山上有大佛寺和佛母塔,佛母塔,塔高四十余米,九层,以方砖和楠木建成。绕塔古树数百株,茂密阴森。大概天柱山之所以由葛峄山称之为天柱,与山顶上的这座塔有关系,天柱山虽小,但因山上有佛母塔而闻名,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峄县志》记载 ,天柱山下有一个孔善人,乐善好施。他有一女儿,聪明伶俐,听读佛经后即能理解大意。到了始嫁的年龄,而誓不嫁人,一心向佛,于是削发为尼,法号“性训”。居茅屋上香诵经,种地化缘,早晚操劳。尽数十年积蓄,先后创建了大殿、千佛阁、庵院。由于其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庵里香火旺盛,成为鲁南名刹。

版权信息
      
 微游枣庄编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