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友唱和诗集锦(十七) 【一】 (水调歌头)一带一路展宏图 文/花好月圆之神话 古有丝绸路,欧亚有通无。 千年曾未断绝,文化又传输。 都信黄金为贵,几度干戈玉帛,世界大同乎? 规则破还立,大道直如曲。 能互惠,合双赢,德难孤。 五洲谁主?一带一路展宏图。 今日北京来会,朋友越洋跨海,中国梦新书。 狮醒东方舞,威武世惊呼! 【二】 七律:咏幽兰(和牛郎师友) 文/芳草思思(2017-05-24) 愿宿春风着露香,何堪寂寞倚泥墙。 幽幽曼妙长亭道,隐隐犹征野谷芳。 影若仙身尘不染,性随诗意韵飞扬。 清名从醉骚人笔,多少娇姿今古藏。 * 【七律】幽兰(和心若止水) 文/洒家何人 幽怀定定弄幽香,细叶疏花种北墙。 无意蝶媒飞满径,自教仪态冠群芳。 杏坛人去音容杳,楚水帆高风气扬。 猜得琼瑶前度是,轻轻入韵也琳琅。 * 七律《幽兰》 文/心若止水 梅谢知谁续暗香,幽隅瑶草淑南墙。 畹前蕴藉杳人赏,月下清芬孤自芳。 惟与骚人馀馥郁,岂同桃李逐风扬。 虚哗不近由春去,野圃崖林深处藏。 * 【七律】也咏幽兰和牛郎、芳草思思 文/花好月圆之神话 诗人暗恋这幽香,未阻深山未隔墙。 君子身名颜有幸,伊人怀抱雅涵芳。 高姿寂寞月来赏,古意清芬风为扬。 应有知音不须问,帘珑轻动韵琳琅。 【三】 七律:母亲节有寄(和牛郎师友并和诸友) 文/芳草思思(2017-05-18) 一怀香乳涤尘襟,甘为儿程定世音。 风雨磨花身上韵,愁伤休乱发中簪。 有生每每矜才节,到老时时存赤心。 多少温情常苦忆,几诗何表念思深? (注:牛郎师友帮助指导修改后!谢谢牛哥 ![]() * 【七律】步萱妹《写在母亲节》 文/洒家何人(牛郎) 忽坐清香独敛襟,萱阶仔细听无音。 相思入骨风吹梦,却忆开颜月满簪。 彼岸炎凉难涉水,今生懿德胜遗金。 白云飞过如新摘,寄向门庭荫更深。 * (七律*写于母亲节时次韵并和芷若静萱) 文/花好月圆之神话 哺儿几度解衣襟,哄睡当时听妙音。 但笑舒眉已欢喜,才啼握发不容簪。 多培萱草堂前桂,三跪男儿膝下金。 只恨黄花开昨日,惟留桂树荫阴深。 * 【七律】写在母亲节 文/芷若静萱 楼前萱露剩沾襟,乳燕初飞唤雅音。 折翠如傍驼背母,换装却笑白头簪。 三年客梦迷归路,空壁槐庭流暗金。 一饭半丝容报否?难酬春老受恩深。 【四】 七律:题牛郎师友自拍京城初夏照 文/芳草思思(2017-05-11) 绿嫩红鲜钓梦柯,牡丹嫣紫已成歌。 絮飞妒去桃酥软,叶老犹携意趣多。 雅客寻真追美色,思人念旧叹新窠。 隔屏漫赏京城貌,不尽诗情醉几何。 * 七律】和答芳草思思题牛郎京城照 文/花好月圆之神话 恍然如梦醉南柯,五月京城又放歌。 开到荼蘼知春老,流连风景觅词多。 牡丹已竞新词句,雅意犹循旧韵窠。 来日方长不须问,诗情漫漫乐如何! * 【七律】和思妹神弟题牛拍京城初夏照 文/洒家何人(牛郎) 浓阴织绿上层柯,溽热忽侵能若何。 珠玉溅花光影舞,笑谈穿幕水帘歌。 冲凉应羡街头好,纳福当称毂下多。 最是绝佳休动问,词穷愧我费吟哦。 【五】 鹧鸪天:和牛郎师友题自拍京城牡丹照并和诸友 文/芳草思思(2017-05-09) 为引娇姿到客家,馨香婉婉荡云涯。 随春织出层层锦,沐雨犹新缕缕霞。 莫待谢,早相赊,风流绝色做诗花。 纵能吟笔传心语,难解幽容裹梦纱。 * (鹧鸪天)咏京城牡丹和牛郎、芷若静萱 文/花好月圆之神话 玉笛箜篌羯鼓笳,琵琶檀板共生涯。 谪仙醉写清平调,乐圣新翻御苑霞。 春色美,岂能赊,杨妃解语是何花? 倾城倾国非为贵,开向人前羞罩纱。 2017.5.9早 * 【鹧鸪天】京城赏牡丹(雅和牛郎兄) 文/芷若静萱 禁阙真妃引玉笳,倾城倾国冠无涯。 猩唇占断人间色,紫抱嫣妍上苑霞。 楚台见,帝京赊,倩谁闲看洛阳花。 从来富贵浮云似,眼底何人解浣纱? * 【鹧鸪天】题自拍牡丹照 文/洒家何人(牛郎) 颠沛吹芦又引笳,天香故故到天涯。 会当敲满三春韵,即便飞流五色霞。 长安贬,北邙赊,知谁唤作洛阳花。 含烟弄雾惊倾国,羞面逢迎撩翠纱。 * 【六】 * 【鹧鸪天】叠韵答谢神弟雅题牛拍 文/洒家何人(牛郎) 不用回身舞佩刀,维天维地看征袍。 高标直爱霞为骨,笑靥何愁侧有蒿。 花帘动,倩谁敲,紫烟耕罢赋风骚。 上林香色尤真态,一见倾心自折腰。 * (鹧鸪天)再和一首牛郎牡丹照及其他 文/花好月圆之神话 看有双雄剑佩刀,共欺三俗泽同袍。 照中留住花容貌,句下犹生香艾蒿。 闲即兴,漫推敲,空间每每领风骚。 牛郎神话多年后,笑问何人不折腰。 *艾的象征意义:象征着爱,象征着平凡,象征着奉献,象征着正直朴实,象征着默默无闻自芬芳。 *与牛郎兄相识加友于11年,每每步韵唱和,心心相惜。 * 鹧鸪天:和牛郎师友并和诸友题牛郎自拍赏牡丹照 文/芳草思思(2017-04-29) 着翠凝胭秀色抛,芬芳入眼倍妖娆。
沾香劫玉佳人醉,对影摇姿蝶梦招。 观美照,赋花娇,痴情雅客竞风骚。 丹青一笔嫣容挽,不枉书生挺墨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