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到了家家户户吃粽子的时候。 古人为何吃粽子?除了祭奠屈原,中医认为,糯米养阴,常吃有止汗、存阴的作用,夏天不易中暑;而包裹粽子的竹叶或荷叶亦清热解毒、利尿消食,能降低粽米的黏腻,有助人体对粽子营养成分的吸收。 作为现代人,让我们回到吃粽子最基本的「原点」:你知道应该怎样吃粽子吗?需要回答的只有两个问题:从健康角度,什么时候吃粽子?怎么吃粽子? 什么时候吃粽子? 一日三餐中,午餐比较适宜吃粽子,早上、晚上则有些勉强,夜宵坚决不要吃。 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糯米粘度高,缺乏纤维质,又含很多盐、油、脂肪等物质,自身消化不完全,加上油脂类物质多,消化时间延长不说,还容易产酸。 如果一次性食用太多粽子,危害不小。首先,可能导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的问题。其次,会刺激胃酸分泌,过量可导致胃溃疡或慢性胃病。再者,甜粽含糖量不少,一次吃太多个,容易引起血糖飙升。 早餐、午餐倒还好,相比有稍长的时间可让胃缓一缓。而晚饭距离睡觉时间比较短,如若消化不良,还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怎么吃粽子? 吃粽子的时间、个数都有讲究,关键是要让上(嘴巴)下(肠胃)都「满意」。食用粽子时,按照这几个注意事项进行,更有利于健康哦。 1、尊重它主食的身份 因为糯米本身很管饱,加上肉、蛋黄之类,已经完全可以充当主食。 所以,吃粽子第一个注意事项,是要尊重它的主食地位,不要把它当辅食,也不要当成饭后零食、甜点。 吃一个咸粽子,大概是吃了一碗半米饭,根本不需要其他主食了。 2、严格计算食用的个数 正常个头的粽子,肠胃功能良好的人,建议一天吃不超过3个,小孩和老人需再减量。 3、请一定加热后再食用 不用怀疑,糯米在热乎乎的状态下,会稍微好消化一些,而且吃起来会更香糯可口。 而冷糯米又凉又硬,难以吞咽和消化,更容易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 4、别连续3餐食用粽子 小九一直在强调,粽子是个比较难消化的食物。所以一餐吃它当主食,已经够给面子啦。 连续3餐吃粽子,只会加大肠胃的消化负担。这么闹下去,肠胃罢工也是可能的哦。 5、注意搭配其他食物吃 不建议和高油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冷饮一起食用。 吃粽子,最好同时搭配白萝卜、山药、洋葱、菠菜等蔬菜和橡胶、苹果等水果,再加一杯淡茶。 可以帮助肠胃蠕动,既能达到营养平衡,又能减低消化不良发生的可能性。 6、自制可更换粽子的「料」 如果是自家包粽子,糯米中加入五谷,用鸡腿肉、瘦肉、海鲜、胡萝卜、板栗、植物油等食材取代五花肉、蛋黄、猪油,粽子就变成少油,低热量,健康又好消化。 记住这些,才能更健康合理地品尝粽子的美味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