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施工行业必将迎来一次大洗牌2

 钟家台 2017-05-29

建筑施工行业必将迎来一次大洗牌2

 “四了”:市场游戏规则变了

三十多年前刚开始建立建筑业市场经济时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既要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甚至把这种理念写进了建筑法。这种做法也确实在市场化初期为培养一批新建筑施工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代价也很大。

第一大代价是剥夺了作为市场主体一方的出资建造方自主选择优质承建商的权利。市场化的本质是市场主体权利的回归。市场主体的个体行为的集合形成市场行为,形成“市场选择”,也就是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一个市场化规则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业,不利于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选择的承建商是否优质与“公开、公平、公正”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有冲突矛盾的地方。

第二大代价是:“劣币驱逐良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优劣企业在一个项目竞争中都只有一票,而劣质企业可以无所顾忌的串标围标买标卖标,从而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优质企业往往出于保护自身品牌的考虑,不敢随便做这些违法的会受到市场处罚之事。因此,建筑业招投标市场上往往是劣者胜。

近几年,许多地方主管部门为改变这种局面做了许多努力,例如建立信用评分制度,以对抗资质在市场中的泛滥;建立寻求和发现优质承建商的机制。但结果符合中国国情,演变成了一场人情盛宴和屠杀外地施工企业的饕餮大餐。

可是,PPP模式的推出却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因为PPP模式在建设方和承建商之间多出了一个中间组织,这个中间组织基本上都是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PPP模式下,这个中间组织不同于以往BTEPC模式下的中间组织;更不同于代建制里的代建方。BT模式下的中间组织实际上是承建方自己成立的一个子公司作为垫资方,然后把工程包给母公司,业内行话叫“儿子接话老子干”。所以,BT模式并没有实质上增加关联方,还是建设方和承建商之间双方的关系。双方的经济关系从一边干活一边给钱变成了活干完之后慢慢给钱。EPC把设计施工捆绑在一起作为模式的运作基础。代建制下的代建方下俗称二老板,收点代建而已,并没有太大的实质上的意义(这种模式据说在某些国家很有威力,所以只能推断可能是引进来后被异化了)。这些模式都没有本质上改变承建商市场的选择游戏规则和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作用。         

PPP在这方面带来一些变化,建设方,承建商和一家金融类机构三方作为股东成立一家公司作为项目投资方。这就给建设方一个机会。什么机会呢?抛开住建系统制定的一系列游戏规则,甚至包括建筑法里隐形限制建设方行使选择承建商的权利的一些条款,而且因为多了一家金融类机构一起选择,限制了建设方利用这种选择权进行权利寻租的空间。这一变化,使市场的天平向规模施工企业和优质施工企业倾斜,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改变施工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问题是,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这些施工行业的“劣币”怎么办!谁是施工行业的劣币?其实“劣币”本身最心知肚明。有多少“劣币”存在于施工行业?行业内大家也心知肚明。不要说施工行业全部“劣币”遭到淘汰,就是一半被淘汰那也是了不得的事,“劣币”本身做好心理准备了吗?行业做好准备了吗?社会做好准备了吗?如果全国的建筑业“劣币”有三分之一出问题,带来的社会压力甚至动荡将是巨大的。

“五了”:银行不给贷币了

曾几何时,解决中小企业货款难融资难,媒体关注政府关心,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媒体的声音没有了,政府也不喊了。笔者不知道个中原由,知道不知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和肯定的,就是不再给中小企业增加贷款,将中小企业贷款收走一大部分成为金融机构的既定政策。施工行业前几年是金融机构营销的重点行业(金融所谓的营销就是想方设法把款贷给你),因此绝大部分企业有贷款,有些甚至拿到巨额贷款。施工企业拿到这些钱干什么呢?许多施工企业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现金,不知道该怎么样使钱生钱。老实一点的,用于扩大再生产了,买钢筋水泥,或者借给挂靠老板和承包项目经理了;活络一些的,炒房,买地搞房地产,买煤矿,甚至炒股票。因为缺乏经验,这些年许多钱都亏进去了。现在银行突然说要把这些钱收回去了,这些施工企业一下子傻眼了。有些破产了,有些成了僵尸,更多的是艰难度日,总之没有了往日的活力和风光,新项目使用银行的钱成了奢望。这种局面对于有些施工企业却是好事情,比如没有银行还贷款压力的,有能力做PPP项目法人自营施工的,甚至那怕挂靠能管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