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玛雅文字和印加奇普

 mingmu888 2017-05-29



玛雅文字和印加奇普

来自古哥古点

00:00 08:10

许多人都知道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分别是中北美洲和南美洲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土著文明。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原始的玛雅部落和印加各部落都曾独自的发展出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不过随着殖民者的进入,两个文明体系先后都烟消云散,只留下无数神秘的遗迹和文物让后人叹惋。可以说,因为与主要的亚欧大陆长期隔离,玛雅与印加是现在最充满神秘色彩的两大象征。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两大文明各自的文字体系,玛雅文字和印加奇普。


玛雅文字


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西班牙人发现玛雅人拥有一种奇特的文字,但他们对此并不感兴趣,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种异教徒的原始文字。主教朗达(Diegode Landa)出于宗教狂热将这些异教徒的文字书籍统统收集起来付之一炬,同时强迫当地人学习西班牙语。很快古老的玛雅文字就无人认识无人会念了。在这场文化浩劫中,只有四本手抄本书籍幸存下来。



朗达主教


不过朗达也做了一件好事,那时候少数玛雅祭司还会认读玛雅文字,主教认为这些玛雅文一定和西班牙语一样属于拼音文字。(因为那时西班牙人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的表意文字)出于浓厚的兴趣,朗达把接触过的自认为是字母的29个玛雅符号按照他听来的读音记录下来,就形成了著名的玛雅字母表。尽管我们现在知道这些字符并不是字母,玛雅文字也不是拼音文字,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字母表,玛雅文将永远不可能破解。另外,朗达留下了一本珍贵的笔记,记录了大量当时发生的事件,这也成为整个玛雅研究当中最重要而且几乎是唯一的完整资料。



玛雅字母表


19世纪中叶人们再次发现玛雅古文明,开始破译玛雅文字的艰苦历程。一般来说,要破译一种古代语言,需要这种语言和另一种已知语言的对照样本来提供信息。然而从1810年开始到19世纪中叶,只有三本幸存的玛雅文字手抄本接连被发现,到20世纪70年代又发现了第四本,却没有玛雅文字和别的语言对照的双语文件,所以破译工作一直无法进行,人们对手抄本的内容完全不知所云。



玛雅手抄本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如何破译玛雅文字的呢。首先,美国的拉菲内斯特猜想三本手抄本当中频繁出现的若干点画线符号应该是数字,根据这一推测,他成功的解读出了玛雅人使用的是一种二十进制数字。接着,法国传教士布拉塞尔在西班牙皇家历史学院图书馆发现了上面提到的朗达主教留下的笔记,结合已经识别出的数字,人们认出了玛雅文字中的一些重要节日、方向、颜色、金星、玛雅历18个月份等词,以及搞清楚了玛雅文采用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两行两行并列的独特书写顺序。



德累斯顿抄本


20世界30年代,又有人解读出了月历。但是所有这些进展可以说都是对于一些容易猜测的关键词的认读,并没有真正深入语音和真正的语义,因为确实太困难了。以至于后来玛雅学方面的权威汤姆森,一位因为在玛雅学贡献巨大而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骑士称号的大专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玛雅符号根本不算是标准的文字,只是一些表达概念和想法的绘画,不能构成语言系统。


而就在1952年,年轻的挑战者出现了,他就是苏联研究生诺罗索夫。诺罗索夫17岁时考入莫斯科大学,入学不久就参加了卫国战争,随红军一直打到柏林,参加了最后的攻克柏林的战斗。在攻克柏林时,他经过烈火熊熊的柏林国家图书馆,从火堆中抢救出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三本玛雅手抄本的复印件,而这本书就此决定了他的未来。



诺罗索夫


诺罗索夫后来从学习西班牙语开始,把朗达的笔记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钻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他首先假设玛雅文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类似汉语的表意文字。因此朗达字母表记录的其实就是一些基础字符的读音。而汉字等表意文字都是用一些基础字符经过相互组合搭配而形成更多的文字,就像偏旁部首。这样只要去检索手抄本上大量的图画符号,找到那些由朗达字母表上基本符号组合而成的玛雅文字,就可以拼出他们的发音。然后再对照现代遗留下来的土著发音,这些发音基本都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因此近似的发音就意味着很可能是指同一样东西,这样就推测出原始玛雅文字的含义。

 

诺罗索夫的分析思路为破解玛雅文字铺平了道路,许多年轻的研究人员转而支持他的方法。60年代初,卡内基研究院的俄裔女学者塔提亚娜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发现,她在玛雅遗迹石碑群组纷繁的玛雅文中发现了两个反复出现的特殊符号,称为“倒立青蛙”和“牙痛”。



塔提亚娜


这位细心的女性学者发现,倒立青蛙与牙痛符号所对应的日期之间的距离总是在12年到31年之间,而每一组石碑所记录的时间长度都不会超过64年。因此她提出这些石碑内容应该是各个玛雅王朝真实历史事件的记录,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宗教内容。12到31年,估计是每个国王的登基时间,而64年的上限符合人的寿命。这个突破等于变相找到了前面提到的破译语言必需的双语对照样本,因为玛雅王朝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学者是知道的。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有接近90%的玛雅文字被解读成功,至此玛雅文字基本宣告破解。



玛雅石碑

 

古老的玛雅文字的破解已经给让人们废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然而还有更加难懂的印加文字至今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这种文字根本就不是书写在平面上的2D符号,而是一组连接在一起的3D绳结。这就是无比神秘的印加奇普。

 

人类已知的任何文明,只要延续的时间足够长,社会进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文字。然而南美印加文明是一个例外,它尽管非常强大也绵延了许多世纪,可是只有语言却没有任何文字。一直以来,人们都只是把这种现象当做是一个特例,但是直到最近人们对于一种印加特有的绳结形式的记录载体有了全新的认识,才开始意识到,印加人可能创造了一种绝无仅有的三维文字。



印加人制作奇普




神秘的绳结被印加人称为奇谱,是用各种颜色的棉线、骆驼或羊驼毛线制成。它是在一根主绳上串着上千根副绳组成。主绳通常直径为0.5至0.7厘米,上面系着很多细一些的副绳,一般都超过100条,有时甚至多达2000条。每根副绳上都结有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绳结,副绳上又挂着第二层或第三层更多的绳索,编织形式类似古代中国人用于防雨的蓑衣。在目前所发现的700个左右奇谱中,大多数都是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间打的结。不过,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最近1000年制作的。



印加奇普(Quipu)


最开始,人们只以为这些绳结是记录数字的。但是这种说法有一个问题,奇普少则几百则上千的线条组如果只是些纯粹的数字,那么这几百上千个数在一起谁能知道都代表什么。而后来的一个传说也许更能说明奇普的记录能力。500多年前,几名西班牙旅行者在秘鲁中部遇到了一个印第安男子,可能是一个官员。西班牙人看到他时,他立刻准备藏起一样东西,西班牙人觉得很奇怪,就上前搜查了他,发现是一串古怪的绳子。经过盘问,印第安人说这个绳结叫奇普,是用来记录西班牙殖民者在这个地区所做的事情的。好事坏事都记录在其中。西班牙头领听完后,惩罚了这个印第安人,并没收了绳结。



复杂的奇普


尽管西班牙人很早就认识到奇普可以帮助人们记录事情,并且毁掉了大部分的奇普,但是多数人包括后来的科研学者很长时间以来都认为奇普只是一种帮助记忆的工具,根本算不上是一种文字。也就是说,奇普的绳结表达了一些已经约定好的关键词,却不是单独的单词。不过,最近以来的研究显示奇普也许要更复杂。1997年,华盛顿纺织品博物馆研究助理康克林提出绳结只是奇普的一部分,颜色、旋转方式、材料的种类、编织方向都代表了编码信息,所以每个绳结代表了一个多位的二进制信息单元。



多颜色,多方向,多材质的绳结


在这个思路的启发下,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格里·乌尔顿和数学家凯利·布热利开展了研究工作。他们收集了现存700多个奇谱当中的300多个,详细记录下每条奇普的完整信息,包括:绳索的大小、长度与颜色,垂挂的穗的数量,绳结数目,每股绳的旋转方向与次数、年代等,然后形成数据库。



奇普的编码


之后他们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个惊人事实:在印加当时的中心城市普鲁楚柯发现的一条奇普上,它的许多条副绳都能和其他地方找到的奇普的某一条副绳基本一致。这就说明,奇普的确是记事的文字,中心城市的一段话,汇总了周边汇报上来的许多句话。而且,位于其他副绳绳结之上的总绳结很可能就代表了中心城市,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破译了第一个奇普单词:普鲁楚柯。这个成果最后发表在了《科学》杂志。



Gary Urton


这些进展距离真正破解奇普的秘密还有漫长的距离,尘封在印加绳结中的密码看起来也还有待继续发掘。不过难以理解的又岂止是印加绳结。宋代张先形容恋爱中的女孩“心似双丝网,心有千千结”,而歌手周亮却告诉大家:“女孩的心事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创业不易,耳娱心憩之余如有您偶或中意的节目期次,请帮我们随手转发。书不尽言!您的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