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桡、尺骨茎突位置关系

 panyunbo 2017-05-29



国人桡、尺骨茎突位置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本文原载于《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5年第4


在评估和治疗累及腕关节的损伤时,桡骨远端的形态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此,针对桡骨远端解剖的正确理解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大部分书籍[1,2,3,4]中将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的位置关系描述为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高1 cm,而国外书籍及文献中的相关表述是桡骨茎突平均高度为1.2 cm[5,6,7,8];显然国内外书籍中相关概念与数据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的影像解剖位置关系,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资料库中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由同一个技师拍摄的57例腕关节正位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成人腕关节正位DR资料;(2)所有DR片由同一技师完成拍摄。排除标准:排除腕部创伤、畸形、肿瘤等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平均43.6岁。


1.2 方法

1.2.1 摄片方法

患者坐于摄影床一侧,肘关节屈曲90°,前臂前侧和手掌朝下,手背朝上平放,第3掌骨与桡骨排列成直线。球管距离约为1 m,球管中心对准月骨。摄片范围包括第3掌骨全长和尺桡骨远端。将上述数码照片以Dicom格式转存在小型计算机上,用测量软件Sante DICOM Editor测量。


1.2.2 测量方法

取桡骨茎突顶点(A点),过A点做桡骨纵轴线的垂线AB;取尺骨茎突基底最底点(C点),过C点做AB平行线CD,交过A点的CD垂线于D点,取尺骨茎突顶点(E点),过E点做AB平行线EF交线AD于F点;分别测量AF、AD距离,AF即为桡骨茎突到尺骨茎突顶点的距离,AD则为桡骨茎突到尺骨茎突基底的距离(如图1)。所有测量人员经过统一培训使用DICOM Editor软件,每张DR片均由3人分别测量3次,测量数值取3人测量的平均值。数据精确度为0.01 cm。


1.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用方差分析比较本研究测量结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以P<>


2 结果

本组57例腕关节正位DR片测量结果显示,桡骨茎突顶点与尺骨茎突基底间距离为(1.24±0.18)cm(0.63~1.89 cm),桡骨茎突顶点与尺骨茎突顶点间距离为(0.97±0.22)cm(0.57~1.56 cm)。由于国内书籍中缺乏相对应的解剖研究数据,所以本研究只能与国外数据[5,8]进行比较,显示3个研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表1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占上肢骨折的8%~15%,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腕关节的正常解剖参数对于骨折复位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于复杂的腕关节骨折。桡骨茎突高度的丢失将使腕关节受力的传导发生巨大变化:当桡骨茎突降低2.5 mm后,尺腕关节承担传导的力由18%上升至42%,导致腕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以至骨关节炎的发生[9,10]。国内书籍中对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位置关系表述为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高1~1.5 cm[1,2,3,4]。此描述含义不明,未表明是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顶点间的距离还是基底间的距离。国外文献中提及'Radial height'为桡骨茎突的高度[5,6,7,8],即桡骨茎突顶点到尺骨茎突基底的距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桡骨茎突顶点与尺骨茎突基底间距离为(1.24±0.18)cm,桡骨茎突顶点与尺骨茎突顶点间距离为(0.97±0.22)cm;与文献[5]和文献[8]的研究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本研究为国人的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的位置关系描述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容易理解的描述方法以及影像解剖数据,即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的位置关系为桡骨茎突顶点比尺骨茎突基底高约1.24 cm。由于每个人尺骨茎突高度不一,且桡骨远端骨折常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移位,从而导致尺骨茎突顶点高度改变,很难观察桡骨茎突顶点至尺骨茎突顶点的距离;所以临床上表述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的距离应为桡骨茎突顶点至尺骨茎突基底的距离,这样的表达方式更便于临床理解及应用。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4-07-16)

(本文编辑:张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