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客户经理必读'订阅号由一位银行信贷人创办,目前已有几万人关注订阅,欢迎您转发!
年末理财规模29.05万亿元,增速23.62%,较年中明显下降。在MPA考核约束下增速逐步放缓,一季度增速18.6%,预计未来不改放缓趋势。国有大行年末占比较年中下降1.79个百分点,中小银行占比有不同程度提高:股份制提高73BP、城商行提高91BP、农村金融机构提高17BP。 [解读三]【研报】理财资金投向“脱虚向实”:《银行理财年报》点评 作者:国泰君安银行团队 邱冠华 王剑 张宇 1.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银行理财年报》 今日,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年)》(以下简称《银行理财年报》)。这报告就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2.总量继续增长,结构较上半年有所变化 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部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9.05万亿元,下半年增长2.77万亿元,该增量与上半年的2.78万亿元几乎持平。2016年全年增5.55万亿元,低于2015年的8.48万亿元。 下半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继续下行。 然后,其他结构信息包括: (1)产品类别结构上,非保本理财23.11万亿元,占79.56%,保本理财5.94万亿元,占20.44%,保本占比近年持续压缩; (2)投资者结构上,个人投资者仍然占年末余额的最大比重,为46%。但,2016年下半年2.77万亿元的增量中,银行投资者(即同业理财)占了71%,个人投资者占35%(含私人银行),企业投资者在赎回。因此,同业理财成为增长的主力。 (3)发行银行结构上,下半年股份行增量占比最大,为49%,农村金融机构增量占比为7%,比上半年的19%已明显收敛。 3.投向实体增加,显示融资需求有所向好 2016年末的理财余额中,占比最大的仍然依次是债券(43.76%)、非标(17.49%)、现金及存款(16.62%)、货币市场工具(13.14%),与上半年类似,说明资产配置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 下半年2.77万亿元的理财增量中,占比较大的是债券和非标。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理财产品对实体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投向实体的余额为19.6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比例67.41%,这也就是回到2014-2015年的水平),下半年增3.6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增量的比例为131%,意味着有其他投向的资金被收回,改投实体)。 这背后,一方面反映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走弱,利率债配置收缩;另一方面,经济启稳复苏,实体融资需求有所向好。因此,理财资金投向也出现了“脱虚向实”的良好苗头,这也有助于减轻理财业务的监管压力。 [解读四]滞后的验证,疯狂的同业:2016年理财年报解读——华创债券银行理财专题报告-20170520 2016年银行理财年报姗姗来迟。5月19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2016年理财年报,尽管年报发布的时间比较晚,且内容相较此前年度和2016年半年报明显缩减,但是依然印证了过去一年疯狂的同业链条增长和债券牛市的配置力量。也许正是同业理财的高增速引发了监管的重视,毕竟监管比我们知道这些数字早上好几个月。今天的日报,我们和大家一起读一读理财的年报,看看过去一年理财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理财年报改版?少了哪些信息 银行理财研究遇到的一大问题是没有高频数据跟踪,信息不透明,每年的银行理财年报是大家跟踪市场最好的工具。但是今年的年报,相较于以往版本和2016年半年报省去了很多内容。 第一部分,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情况,删减了不同运作模式产品余额情况,即对于封闭式、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占比数据没有披露;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余额只公布年底时点值,不再公布月度值,无法了解同业理财2016年下半年的月度变化情况。 第二部分,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删减了不同期限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第三部分,银行业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情况,不再公布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类资产情况;理财资金投资债券情况不再公布信用债评级分布;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情况不再公布资金投向的行业分布。 第四部分,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不再公布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和银行收益实现情况;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也仅做简单描述,不再区分产品类型。 理财年报的改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可能和监管逐步推进过程中的工作安排有关,但是从有限的数据中,还是可以窥探出过去一年,银行理财发生的重要变化,及其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 二、解读理财年报:同业理财快速增长,债券投资持续放量 (一)理财业务平稳发展,增速先快后慢 理财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共有49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7.42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0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55万亿元,增幅为23.63%,相较过去6年平均55%的增幅看,增速明显放缓。 从2016年月度理财发行量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理财增速发展较快,特别是4月和7月有显著上升,现半年则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2016年11月达到全年理财规模高点29.11万亿,12月规模小幅回落0.6万亿。从净增量看,上半年理财净增量2.78万亿,下半年理财净增量2.77万亿,基本持平。 (二)同业理财快速增长,占比超五分之一 2016年末,银行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5.99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0.61%,较年初上升7.84个百分点。2016年7月半年报发布时,我们就提出同业理财快速增长,成为银行主动负债的新工具,2015年6月之前,同业理财占整体理财的比重在4%左右平台波动,15年5月份之后,同业理财进入快速上升期。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年中,同业理财占整体理财的比重为15.3%,此后6个月同业理财占比大幅提升5.32个百分点。可见下半年是同业理财发行的高峰期。由于年报中没有披露每月的客户占比,但是我们判断,7月-10月理财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银行扩充同业业务,进行委外投资的需求;11月-12月则可能出于维系已有同业链条的目的,继续通过同业理财进行主动负债。 除同业理财快速增长外,一般个人理财和机构专属类理财占比较2016年年初分别下降3.2和4.76个百分点至46.33%和25.88%,私人银行理财占比较2016年年初小幅上升0.12个百分点至7.18%。 此外,2016年理财年报对银行同业类产品的定义进行了说明,即专门面向银行同业发行的,由其他银行表内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在过去银监会的各类理财监管文件中,均没有对同业理财作出定义,只有每年的银行理财年报会披露同业理财的占比,但均为对其定义进行说明。2017年版1104非现场检查报表中,G06理财业务表,专门将同业理财进行单独列示;最新披露的理财年报也对同业理财定义进行明确,我们判断后期将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将进一步对同业理财进行明确和管理。 (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