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能认识自己吗?

 gudian386 2017-05-29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很难,若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就更难。

苏轼有句名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对很多人来说,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如果我们能理智的、清醒的多反思自己,大致上对自己有个判断,认识自己还是可以做到的。你能认识自己吗?

一、通过与命运抗争中认识自己

“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只要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他的命运是值得羡慕的,因为即便是逆流而上,他也能在不断前行中获得充实的人生。精彩的人生靠不懈的奋斗,成功只垂青于与命运抗争的人。鄙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在郊区的一个普通农户里。在“十年动乱”里度过学生时代,那时批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和“学而优则仕”,学生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这是对其他孩子而言。但我逆“潮流”而动,借那时的“小字报”、“大字报”和“红板报”,练写字、习作文。我深信王仁裕的名句:“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了被同龄人羡慕的“文化人”。高中毕业后,与我同学的人都顺理成章的安排了工作,因为他们是吃商品粮的(城市户口),像我这样农民的儿子就只有再当农民了。因为那时一个人的出生,就决定其一生的地位和职业:农民的子女只会当农民,工人的子女也会当工人,机关干部的子女就会坐办公室等。但我不认“命”,回家后种过地,当过大队(村)广播员,又去当民办教师拿工分(大集体的报酬,年终可兑现金),我不甘心拿工分一辈子,决定设法“跳龙(农)门',我便弃“教”从“工”,在一家企业当了一名临时工。后来经过打拼转正提干(企干),从工人到车间主任,最后当上了厂长。但我还是觉得不充实,认为自己的“文墨”无“用武之地”,最后进了行政单位当了公务员,还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就凸现了“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的道理。只要与命运抗争,胜利就会向你招手!你能认识自己吗?

二、在成功和失败中认识自己

怎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鄙人一生中也曾有过很多掌声和花环。在教书时,在做工人时,在当公务员时,多次受到过省、市、县不同级别的嘉奖。有的时候也会有点飘飘然,但我时时提醒自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己不是最好的,但还可以更好的。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顺风顺水的,我也有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亚洲金融危机,市场疲软,我所在企业也面临破产,在加上改革大潮的冲击,企业改制,我这个“大厂长”也被下岗,当时失魂落魄,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时摸不着南北,沮丧过、徘徊过。回家后做过小生意,办过小企业,但都没能成气候。好在我先前借工作之余练习写作,有不少“拙文”见于媒体报端,后来被一行政机关聘用,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转正进编,又从一个小办事员,进入领导班子直到退休。成功总是眷顾不骄不馁的人。这就是真实的自己。你能认识自己吗?

三、从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人要想进步和成功,必须天天通过内省的方式认识自己。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还要知道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吐故纳新、有的放矢,不断进步和升华。更应清楚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多数人都以为知道自己的擅长,而不知道不擅长什么。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而如果从事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就无法取得成就,更不用说那些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我们只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就像我一生务过农,教过书,当过企业“头”,后来做过生意,自己也办过企业。但都没有施展“满腹经伦”,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自己以前的行当“此路不通”,便“改弦易辙”,进入行政单位,吐吐文墨。也还是几经周折,再拿“文凭”竞争上岗,从编外到编内,还升了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就能到达。多去尝试、多去体验,各种不同经历、不同失败、不同成功。多听听别人忠告,多分析、多动动脑筋,慢慢你就会越来越认清自己。(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