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因我有何不同?只为一场与最真实自己的团圆

 AndLib 2017-05-30


2017411日,杭州在微微的小雨后放晴,空气中还带着些许潮湿。

我有幸来到湖畔大学,接受一天的上课。

这是难忘的一天。

 

湖畔大学在杭州西湖三台山路上,校门隐匿在一个深深的绿树环绕的车道旁,一不小心就错过了,一早从上海的高铁出发赶到杭州,出租车司机一听到湖畔大学很熟悉的样子,告诉我以前湖畔大学叫江南会,后来改名为湖畔大学,他崇拜的问:你的同学都谁啊?我满头大汗同时不好意思的回答:俺还不是湖畔的学生,但有一天,我想我会是的。

 

同学们都忙着在校门口那块印着红色四个大字“湖畔大学”的石头面前合影,怀着向往和臭美的心我当然也不客气的,留影。

 

顺着绿树成荫的石板路往里走,远远的就看到湖畔大学教室正门口的牌楼:上面写着“功在利民”。



 

 


湖畔:草根的创业精神

湖畔大学是马云柳传志冯仑郭广昌史玉柱沈国军钱颖一蔡洪滨、邵晓锋等九个企业家和著名学者等共同发起创办。一直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主要培养拥有新商业文明时代创业家精神的新一代创业家,目标学员主要为创业三年以上的创业者。2015327日,第一届学生入学;马云出任首任校长,曾鸣教授任教务长。2017419日,曾鸣教授出任校长。

 

非常幸运,今天给我们上课的分别是原浙江工商局长、浙商总会秘书长郑宇民老师,以及湖畔大学校长曾鸣校长,同时接待我们的是2000年就加入阿里,花名“鹰王”的阿玛。阿里有花名文化,马云花名为风清扬,新进CEO花名为逍遥子。

鹰王一直在阿里做人力资源,2014年被马云叫来做湖畔大学。他告诉我们,办一所大学本来是马云计划60岁退休以后干的事,但因为不丹之旅办大学这件事被提前了,开始说要办这所学校时,大家最先就想办的是新淘宝大学,但马云和他们说自己要办的是一个能办300年的大学,能真正对中国发展有影响的大学,大家伙心里一紧,知道自己想“低”了,于是乎一伙人到牛津、哈佛、剑桥等全球知名百年老校深入参观考察了一圈,回来,于是有了现在的湖畔大学。

 

为什么取名为“湖畔”,寓意一种中国式的草根创业精神。这一点从我们走进湖畔大学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浓浓的“创业精神”,每一期学员的照片都贴在大教室两旁的墙上,有58到家创始人姚劲波、唱吧创始人陈华、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河狸家创始人孟醒,以及汪小菲、胡海泉、罗振宇等一众大家熟悉的名字。湖畔大学入学第一届学生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有校董事会成员三个人以上推荐,后面的两届也必须满足校董成员或老学员三人以上的推荐方可具备申请资格。

 

湖畔大学的使命是发现和训练能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令人尊敬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使命”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每每公司面临重大利益抉择时,干这个还是干那个时,是“使命”在起坚定作用。

 

湖畔大学强调的价值主张是坚守底线,完善社会。而教学定位也不同与中欧创业营和黑马会等“创业培训”班模式,而是一所真正的中国民营企业大学,聚焦点在“决策点”上,学员们不是来学习成功的,而是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马校长天生对“3”字偏好,湖畔大学学制3年,申请人必须创业超过3年,团队超过30人,营收超过3000万,有3年以上纳税记录。湖畔大学的学生年龄跨度特别大,三届学员中最小的有94年出生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回来国内某知名制药集团的接班人,也有已经超过50岁的外婆家的创始人吴国平,但吴国平总是保持着童心和年轻的心态,被称为最时髦的Uncle

 

 

世界因我有何不同

湖畔大学第一届学员面试的题目是:世界因我有何不同。2015127日,在杭州第一次校董会上,每一个新生入学要面向老师、同学和面试官回答:世界因我有何不同——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放弃什么。

三年后,还是同样的这个问题,每个学生要在毕业答辩时面向所有老师回答:世界因我有何不同。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放弃什么。

“没有经过三年,你不能证明你对这件事情的热爱”,三年的创业继续发展过程,三年湖畔大学的学习,三年前和三年后每个人对上面问题的回答都有了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世界因我有何不同”——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放弃什么。自己作为成长营四期班级一员,也是成长营校友会成员,在加入成长营快两年的时间里,这期间自己一边在成长营和老师同学学习天使投资和创业的实战经验,同时选择了离开之前的事业平台,经过两次创业尝试和突破,就是为了重新挑战自己的人生高度,重新刷新自己的舒适外延,这中间虽然也经历了很多不顺和误会,甚至是非……,但是,一切尝试和挑战都值得,因为,只有去尝试了,你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现在,我在青普创业,坚持我们内心的使命和理想不容易,这中间有来自外界和行业的质疑、不认可,也有来自内部的被误解、否定,甚至有时候看不到希望和前景,有时候更撕心裂肺茫然无措……

 

湖畔说,当你决定出发和开始的刹那,想一想“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放弃什么”。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期间经历从零到一孕育的痛苦,从一到二的成长的摔打,从二到三发展的砥砺,从三到万物的破茧成蝶……如果三年是一个轮回,三年中有太多回可以放弃,放弃是最容易的选择,可是放弃,世界因自己有何不同?

 

 

“失败课”比“成功学”更值得研究

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却可以避免,湖畔教授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避免错误。

“很多聪明和能干的、智商情商高的人很多都死在沙滩上面,连尸体都没找到,为什么?他们不聪明、不能干、不勤奋吗,不,他们犯了一些有意识、无意识的错误,这些错误必须找出来。在战场上活着的人才是胜利者,活着出来的人才是成功者,有些死门是不能进去的。湖畔大学就是告诉你,有些事情是不能干的,有些事情是要抓住的。”——这是马云在2015327日湖畔大学第一届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湖畔大学不是MBA一样学习成功的案例,成功者有的时候是各种各样的元素造成的,但是所有的成功者经历的失败都是差不多的,上战场一样,死的那些,自己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一枪打死太多了……我花很多时间研究别人为什么失败,我把这些书拿过来,认真看,认真反思,你觉得这些愚蠢的问题是别人犯的,其实你也会犯……去融资,被人拒绝是正常的;去销售去卖一样东西,出去一天做十个客户,十个都拒绝是正常的……凭什么人家买你的、相信你,但是有人给一次机会,有人买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务,有人给了你投资,应该感到由衷的幸运——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所有失败是最佳的营养,这是心态,你怎么看待这个失败,你怎么跨过这个失败……”这是马云在2017327日第三届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而作为湖畔大学第三届学员的周航(易到用车的创始人),在湖畔领的课题,就是研究“失败”,易到用车在共享网约车市场发展中的结局虽然还不到最后定论,但被乐视收购后的诸多问题大家有目共睹,周航曾在“四十的彷徨”一文中写道:“尽管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但对失败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恐惧感。”因为“成功真的有点无迹可寻,运气可能是最大的变数。”——也许对于周航而言,这样直面并且还要剖析自己的“失败”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但,又何尝不是一件与幸运和可敬可赞的事——因为,有太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还未开始,就已经放弃。

 

 

敢于改变的力量

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有民族文化,一个企业更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氛围,一种思考做事的习惯和方式。

在湖畔大学,在浙江,在从上海来杭州的高铁上……我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民营企业生生不息草根创业的氛围:那是一种敢于改变的力量。

 

一路来的高铁上,坐在我斜后方的三个年轻人一个小伙子两个姑娘,“找款、修图、刷单……每天都熬夜到凌晨,每天上新款,第二天一早一定发货……每双鞋利润可以几倍……,上个月她换了一辆新的奥迪……言谈中听得出他们都是在淘宝上开店铺的淘宝店主,谈话中议论的对象显然是一个他们彼此都认识的让他们佩服的同行。

“浙江横店圆明新园影视基地以及清明上河图影视拍摄基地,在之前一片农田土地上生生打造出来的,现在已经集影视拍摄、演艺演出、餐饮住宿、旅游景区门票售卖、旅游购物等一体的大型综合清宫影视旅游区……那里几十万村民都是职业群众演员,每年各种清宫戏、古装剧以及其他抗日剧开拍,一年几百万的日本鬼子被打死又复活…..”郑宇民老师介绍横店集团的模式时,更是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的浙江民营企业敢于改变自己的魄力。

 

去年很火的马校长说的“鸡蛋打破论”:鸡蛋从外部打破最多做成一个荷包蛋,而从内部打破却是小鸡小鸭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一个新生命;曾鸣校长说“认知系统迭代很快,每个人每5年就要彻底给自己升级一次”——这些看起来很“鸡汤”的话,都在讲我们要有“勇于主动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在这一点上,虽然看上去简单,但真正“认识”到并能“做到”的人真是少而又少。

 

 

战略就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似乎每个商学院和MBA都有一堂甚至几趟“战略课”,而市面上讲“战略”和做“战略咨询”的公司和个人也比比皆是……但事实上,从战略、到战术、再到执行、到执行百分百到位——这中间是从第1步到第99步的距离,即使走到了第99步,如果没有最后一步的“运气”,一样功亏一篑。

我自己这么多年在创业公司摸爬滚打的经历,看到了太多的公司在上面任何一步没做到位最后,要么死,要么生不如死。

 

长江商学院的校训谓之:取势,明道,优术。这个“道”更多也是西方企业管理当中“战略”的含义,如果翻译成白话就是资源整合、清晰正确的战略方向,以及匹配的经验与技巧。

湖畔大学曾鸣校长把“战略”归结为一句话: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核心是“取舍”。

这个取舍不是漫无目的的“取舍”,而是基于“目标”的取舍。

这个目标不是漫无边际的“目标”,而是基于自己的使命和愿景。

这个使命和愿景不是抽象虚空的使命和愿景,而是基于自己的发心和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

 

这里,把曾鸣校长的战略模型复原一下:

想做:发心,意愿

能做Why you?自己有什么资源、优势和能力

可做:市场需求和机会判断


确实没人能保证做战略选择的时候百分百对就一定带来百分百的成功——但在开始“做”之前,我们仍然要尽可能百分百的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也即:明道。

如果我们在上述三个“做”之间去做一个交叉时候,我们发现:真正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最大化“正确”的战略选择空间和余地如此之小——即一个同时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创业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市场上有两种企业:Vision导向型,和机会导向型:Vision导向的公司起步比较难,挑战的是长跑能力和坚持的意志力,但一旦发展基础奠定壁垒很高不易模仿和超越;机会导向的公司起步容易,更容易挣快钱,但挑战的是只是一个生意,发展中很快会遇到增长瓶颈。

——从“资本发展”角度他们无所谓谁比谁高贵和更伟大。

回到本源还是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可做什么”的一个取舍而已。

自己有远大的愿景和使命,是否有支持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基于这个使命和愿景的市场需求与机会是否足够大,大到能撑起自己的愿景和使命。

愿景和使命是Vision,那么执行力就是ActionVision指引ActionAction验证Vision;一个好的创业公司的CEO,一定是VisionAction并重。

 

创业是一场与自己的人生小团圆

湖畔大学倡导的是一种“草根创业精神”,说的是要具备一种“打不死、压不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拼搏精神。

所以,创业其实并不是一个“大众”都可以轻易尝试的行为,创业其实是精英试错的一场厮杀游戏。

 

我尊敬的业界前辈梁宁姐对创业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创业痛苦,创业使人入妄。在创业的真空里,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停止什么,该往哪里去。你再也不能通过迎合某人的要求而获得晋级。在这场马拉松里,不管开始时,Cosplay谁,跑到终点,你只能成为自己。一场创业,一场劫。此劫后,有人成为大佬,有人成为小老板,有人回去继续当白领。没关系,都穿破了束缚,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都,有了一次和自己的小团圆。值了。

——梁宁前辈的这段话,有些悲怆,有些无奈,但却真实客观。

没有人愿意去主动寻求“挫败”,更多人当然愿意享受“荣耀”。在挫败和荣耀之间,有人选择去主动“淬炼”和“磨砺”自己,有人选择就做一个简单快乐的普通人。

 

“道理听了很多,可是我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从“知道”到“做到”,那是一个从199步的过程。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好吧,我们就是一群不甘寂寞、自己找抽的人,我们就是要通过这场“创业”的实修,来一场努力到底、精进到底的证悟,来一场,与最真实自己的团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