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主要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引起,这场动乱,惊碎了大唐盛世的梦,历时七年零三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然而,它却也成了大唐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而值得惊叹的是,作为安史之乱的主导,安禄山和史思明,竟然都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 安禄山 安庆绪原本是安禄山的次子,虽然性格内向,但骑马射箭都一流,于是成为其父麾下大将。成为安史之乱时的重要人物。 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娶了荣义郡主,留在长安,或者安禄山觉得自己儿子多,少一两个也没什么,发动叛乱的时候,丝毫不顾自己的儿子还在长安当质子,说反就反,可想而知,当安禄山起兵的时候,安庆宗哪里还有活路?一早就被唐玄宗砍了。 这样,安庆西就成了事实上的长子,按理说,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安禄山称帝的时候,仅仅封他为晋王,而不是立他为太子。反而溺宠小妾段氏和安庆恩母子,还多次扬言,要立安庆恩为太子。 安庆绪 有自己大哥安庆宗的前车之鉴在前,安庆绪自然不会以为安禄山对自己有多少父子之情,宠爱哪个儿子,全凭他的喜好了,若是任由他继续扶持庆恩,焉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再加上被周围的人一怂恿,安庆绪就和安禄山身边的太监,李猪儿一起,把安禄山捅死了。 当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己继承皇位以后,好景不长,退守邺城,后来史思明打来,他不得已,前去见史思明,拜了两拜跪下叩头称臣说:'我不能担当重任,丢失了长安洛阳,长时间陷入重重包围,没想到燕王看在我父亲的面上,率领部队远道而来援救。'史思明说:'丢失长安洛阳,打仗失利,那又算得了什么。你作为儿子,杀死自己的父亲夺取王位,难道不是大逆不孝吗?我替你父亲来惩罚你这个奸贼。'说罢就把安庆绪拉出去,连同他的四个弟弟以及高尚、孙孝哲、崔乾佑,都处以绞刑。 史思明 谁知道,史思明这厢,把弑父的安庆绪杀死,他自己却也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他和安禄山一样,犯了偏心的错,喜欢小儿子史潮清,还动不动威胁要杀掉大儿子,立小儿子为太子,终于大儿子史朝义也怒了,干了和安庆绪一样的事,于是史思明也去见安禄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