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诞辰:10首稼轩词,读懂词中大丈夫

 汉青的马甲 2017-05-30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且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辛弃疾诞辰纪念日,让我们重温这个词中大丈夫的豪迈与温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报国之志难酬,作者醉眼惺忪,挑灯看剑。在梦里终于得偿所愿,回到当年的营垒,军乐奏起,烤牛肉,烈马飞奔,张弓搭箭,点兵交战,收复失地,不亦快哉。奈何,两鬓已是白发。报国终究是无望了。其中的愤懑与落寞,又有谁知呢?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被王国维列入人生三境的第三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讲人在孤独中前行摸索,一如辛弃疾独自一人,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第二境,写人为了这个目标,消瘦疲惫,付出艰辛的努力。第三重境界是,在你寻寻觅觅,在要绝望的时刻,突然就有了答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你肯坚持,生命中总是不缺这样惊喜的时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明月、清风、喜鹊、鸣蝉,加上蛙声和稻花香,一幅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夏夜风景图。由于实在太过欣喜,以至于作者临近了那早就去熟了的茅店都没有察觉,转过小桥之后,惊讶茅店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语言平淡无奇,景物也是寻常,但是作者构思巧妙,令人玩味。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茅屋、小溪、小草、吴侬软语,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儿子豆田除草,二儿子编织鸡笼,小儿子溪头剥刚摘下的莲蓬。


辛弃疾客观地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鲁迅先生说“怜子如何不丈夫”,于生活的细腻温情之处,更见大丈夫情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在曹操占据北方,如日中天的时候,孙权在东南,不断征战,不断扩大,与曹操分庭抗礼。东吴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最后借曹操之口,“生子当如孙仲谋”,更是鞭挞满朝庸碌文武。发出奋发图强的呼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录用人才的慨叹。


一个垂垂老矣,壮志未酬,依然心系国家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后,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却道天凉好个秋,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与悲怆往往是不可说的。潇洒轻松只是遮掩罢了,所以周济说辛弃疾词“变温婉,成悲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本是上阵杀敌所用,如今只能放在身边把玩,心中怒气不平,所以拍栏杆来发泄。自己登临此处,心中所思所想无人能知,说不出的寂寥。国势飘摇,北伐无期,徒掬一把英雄泪。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赏析:作者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松说:“走开走开!”。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那句“以手推松曰去”,这个世界上 ,真正喝醉的,要被搀扶的,是昏庸的宋廷。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赏析:一场送别,作者绝不会如此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他一生志在恢复山河,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所以告诫朋友说,“江头为使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人间险恶甚于江头风波,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