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法海不懂爱!

 木柳书屋 2017-05-30

 古典美女免抠图片 - 漫步 - .

 

 

不是法海不懂爱!


(本文转自:凯风网·河南频道)
 

导语

提到经典传说故事《白蛇传》,浮现眼前的首先是许仙、白素贞和法海和尚。在《白蛇传》中,修炼千年的白蛇白素贞幻化成绝世美女,想以身相许来报答1700年前许仙的救命之恩。法海为拆散许仙与白素贞,将许仙骗进金山寺,还将许仙软禁在金山寺。白素贞为救许仙,不惜水漫金山,最终被镇压在雷峰塔下。传说最终成就了许仙和白娘子的经典爱情,无辜躺枪的却是法海!


凯风网河南频道 供稿:王思贤 编辑:安静 仲德

金山寺.gif
不是法海不懂爱!

  一、寻踪觅源,传说来自河南黑山之麓?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故事最早出现在冯梦龙整理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有史学家考证,《白蛇传》的发源地在今河南鹤壁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从白蛇传传说形成的过程来看,从最初人妖不能共处的《白蛇记》,到后来形成一个故事规模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白蛇传影视图 

自从2006年《白蛇传》传说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不少学者及非遗保护工作者纷纷将目光投向《白蛇传》传说。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   但是金山寺的法师法海却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无情地将白娘子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诅咒说,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则白娘子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人间。

 

白蛇传影视图

在它的发展道路上,作家、艺人以及宗教人士,都曾对它产生过重大影响,《白蛇传》传说势必要受到俗文学的影响。游湖借伞、饮雄黄酒现原形、盗仙草救许仙、水漫金山斗法海、断桥相会等情节一直是人们对白蛇故事这一浪漫传说的全部印象。【详细】

  二、白蛇入世,娘子到底是妖还是仙?

关于白蛇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人志怪小说《李黄》一篇中,但那时的白蛇就是一妖,被佛祖给镇压了。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算得上是《白蛇传》最早的雏形之一,那里面的许仙不叫许仙,而是个读音很像的名字,叫“奚宣赞”。而那时候白蛇的形象也并不可爱,比较险恶,并且未出现青蛇这一形象。

 

白蛇传影视图

“白衣女人”是本质为恶的蛇妖形象,她或是使与其交合的男人身体化水,或是想摄取其心肝。到明代记录下的故事中,白娘子虽然仍不脱其“若生外心,教你满城都是血水”的妖怪之险恶本性,但其法力已只是针对想侵犯她的轻薄者和道士,而不是她所追求的男人了。

 

白蛇传影视图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收录的白话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最为接近后世戏曲《雷锋塔》的作品。清代戏曲作家方成培改写的戏曲剧本《雷峰塔》又发生了质的变化,增加“水斗”“盗仙草”等能表现白娘子性格。有的弹词本甚至直接名之为“义妖传”,虽为妖而有“义”,这就几近于仙了。许仙变成了忠贞勇敢的大丈夫,白娘子由最初的妖变成了美丽多情、勇敢坚毅的女子,故事结局也由悲剧变成圆满结局。【详细】   

  三、成了恶僧,无辜躺枪的是裴头陀?

明末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是最早的《白蛇传》,法海禅师的“恶僧”形象就开始流传了。史书中有一则法海禅师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金山志》中曾记载“蟒洞,右峰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获金,重建精蓝。”其实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和杭州西湖的雷峰塔相隔甚远,所以法海和雷峰塔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白蛇传影视图

法海禅师出身名门,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原名裴文德,据《金山寺志》记载,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并由时任潭州观察使的父亲亲自送往湖南沩山去修行,因为夙具善根,向父母恳请出家求道,获双亲慈允才剃度出家。密印寺主持灵佑禅师为他赐法名“法海”,这便是法海名字的由来。法海禅师在密印寺出家以后,先后苦行六年(砍柴三年挑水三年),苦行结束后又闭关修行三年,一心参禅,三年圆满。法海禅师,实为今天江苏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的开山祖师。

 

法海禅师

历史上的法海禅师是得道高僧,是一位对中国佛教发展有卓越建树的唐代高僧,更重要的是法海禅师自身的修养和著作对于佛家的贡献。几乎可以说,自明末至当今,使汉传佛教禅宗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来自江苏的金山江天禅寺,来自法海禅师。【详细】   

  四、高僧辈出,法海禅师不止一人?

金山寺的裴头陀出生在唐朝,比最早的白蛇故事还要早几百年。镇江金山寺初建于东晋,时间也早于雷峰塔。所以《白蛇传》中的法海与裴头陀不是同一个人。但当时人们却是把法海和裴头陀看成同一人的。唐朝李华的《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中也说,法海是径山大师(俗姓马,名元素,延陵人)的同门师弟,他们都是南京牛头山(今南京市郊牛首山)威法师的传法弟子,这一辈的僧名都带个“法”字。

 

江天禅寺

明吴郡陈谦的《讷庵随笔》说:“余考法海,金陵人,见颜鲁公《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又清末民初骗篡的《丹徒县志摭余》也说;“法海洞在京口金山,原臆其为裴头陀栖隐之地。然法海之名见于稗说,女孺皆知。丹徒县志及金山诸寺“方外”一门独佚其人。……又杨秉把《杂录》云’缪雪庄(谟)有《题法海禅师像传》’。”但他们指的法海是中盛唐之交的金陵和尚,不是宰相裴休的儿子。

 

雷峰塔

抗战前出版的《人名大词典》中“法海”条目写道:“法海,丹阳张氏子,字文允。少出家于鹤林寺,该通外学,圆入一性,擅独悟之名,剖不决之义。……天宝中,预扬州法慎律师讲肄,与昙一,灵一等同推为颜冉。复与杼山画公为忘年交。”因此,真正的法海其人,俗名张文允,丹阳人,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僧,精通佛理,年少时出家于润州鹤林寺,擅长修建佛寺,与裴头陀非同一人。【详细】

  结语

回顾中国历史,李白、欧阳修、苏东坡等名士,既是学贯古今的文化大家,又是著名的佛教护法居士。苏东坡、苏小妹与佛印禅师应机对答的故事,千百年来传为佳话。对历史人物、特别是佛教历史上祖师级别的宗教领袖,必须要有一些敬畏之心。综合资料来源网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