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人生最大》的歌中唱道:“人生最大的事情是生死,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
有生就有死,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常言:“世间最公平者为死神,君不见,凡圣贤愚贫富艳丑寿天皆归一死,叱咤风云,不可一世之王侯将相,难免幻化,长寿如彭祖,虽为八百高龄亦终属南柯。”生死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对生者来说,要想到我从哪里来:对行将垂暮的人来讲,就要考虑我将到哪里去。从小到大,经历了太多与亲人的生离死别,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事,让我不得不再次思考这个问题。 今年,我的一个亲戚,夫妻两人先后查出来是癌症,一个动了手术,而另一个已是晚期。而就在一周前,我先生的表哥突然离世。那天晚上还和家人一起吃饭,第二天早上发现他时,已没了呼吸。他才四十多岁,女儿还在念大学。对于他家人来说简直就是晴空霹雳,家人痛不欲生,所有的人都为之惋惜。 道德经第五十章《摄生之道》中说道:“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人从出生到死,长寿人占十分之三;短命者占十分之三;本来能长寿却短命的人也占十分之三。 我细细想想,他就属于“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因为他也没有什么大的病。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这是一次意外,但在意外中也存在着必然。从他家人那了解到:他经常应酬,每天在饭店应酬大吃大喝,一年很少回家吃饭,因为吃得太多太好,以至于体重严重超标;他喜欢吸烟喝酒,而且经常喝高度酒,就在他去世的前天晚上,还和朋友喝到9点多;他喜欢熬夜,经常出去搓麻将,一直到很晚回家;工作经常超负荷,他收入一年几十万,可他还想着更多;体检出来三高,他也不当回事……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我们不妨看看现代人的“三高”表现出来的疾病,哪一个不是吃得太好、保养得太好、玩得太好、享受得太好造成的?这些人为创造出来的疾病,哪一个不是把主要的心思放在贪欲上,放在身体的享乐上?所以“生之徒”不是贪就能创造出来的;“死之徒”不是怕就能够远离的。为什么会出现“死之徒”的情况?回答是:“生生之厚”。生生之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过度满足各种欲望来折腾自己而走上死地。老子在四十四章里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获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过分贪爱必定带来巨大的耗费,过多收藏必定造成惨重的损失。 知足的人是富有的,知止的人是有福的,合乎大道就能长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学会引以为鉴。好好珍惜生命吧,走好自己生命每一步。享受完整生命,颐养天年的人。生命的长短,有些是我们人力无法掌控的。但很多人为因素造成的短命,比如不良的情绪、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行为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人力完全可以掌控、可以避免的!要想长生就要依道而行。如果违背了道,去厚其生,不仅不能养生,反而加速灭亡。只有不自生,只有忘我的人,才能长生。 祝道德三界安平泰!祝家人们健康、快乐每一天!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者感悟集锦》 作者:志英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悟道心得,不设版权,欢迎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