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控制严密,部队具有畸形的战斗意志 抗战初期,侵华日军士兵普遍表现“不怕死”,这与长期日本武士道的文化贻害有关,但是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日本在近代走上武力扩张的道路之后,非常重视向军人灌输“效忠天皇”的封建忠君思想,同时日本还开展反华灭华教育;将侵略战争说成是为了解决日本“人口过剩”问题,捍卫日本的“生命线”“主权线”等。日军士兵长期受到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形成畸形的死战不降的战斗意志。在战局陷入僵持后,日军往往会组织自杀式的死亡冲锋。二战末期,美国最终决定先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而不是直接登陆日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惮于日本在本土进行“玉碎”作战,将会给美军带来巨大人员伤亡。与日军不同,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和战斗精神是在民族危亡中激发出来的,具有自发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正义性,这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战斗意志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构成。今天,培育军人的战斗意志,必须以过硬的军事技术和丰富的科技知识作基础。要把战斗意志培育融入军事训练内容体系,渗入各项军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担负的作战任务,练胆量、练意志、练作风、练技术战术,保证战斗意志和军事素质同步提升。 编后感言: 以敌为鉴是赢得胜利的重要方式 面对侵华日军这部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这头人类历史上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主义怪兽,中国军民不屈不挠、奋起抵抗,使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侵华日军是“很难打”,但绝非“不可战胜”。特别是到了战争中后期,随着日本战争潜力的枯竭、士兵反战情绪的蔓延,侵华日军的战斗力迅速衰落,已难逃失败投降的结局。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因此,作为战胜者,承认敌人的强悍不需要什么勇气,但需要秉持正确认知态度。以敌为鉴为我所用,是胜者恒强的重要手段,也是赢得胜利的方式。随意消费血与火的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