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分裂原因的探析

 自重互尊 2017-05-30
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分裂原因的探析

摘要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主要经历了三次严重的精神分裂,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伍尔夫几乎每次发病都是在她新的作品完成后不久。因此,有些评论家将她的经历神秘化。本文分别从性的自我危机意识、社会角色危机意识、人格分裂等角度解析伍尔夫精神分裂原因。
  关键词:伍尔夫精神分裂性弗洛伊德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美意识流小说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又是“布鲁姆斯伯里文学团体”的核心人物,也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关于伍尔夫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将分别从性的自我危机意识、社会角色危机意识、人格分裂等角度解析伍尔夫精神分裂原因。
  
  一性的自我危机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1月25日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门第。富裕的家境、博学的父亲、丰富的藏书以及学者名流的潜移默化,使她逐渐形成了细腻敏感的性格,同时兼具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伍尔夫的一生耐人寻味,主要经历了三次严重的精神分裂。伍尔夫首次精神分裂发生于1895年,即在她母亲病逝以后和她自己青春期的开始阶段。第二次精神分裂发生于1913—1915年,是在她的第二任丈夫伦纳德决定并且劝说伍尔夫不要孩子以后。1941年伍尔夫在完成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之后,又一次陷入了精神错乱的痛苦之中,并于1941年3月28日自溺身亡。对此,有些评论家将她的经历神秘化。
  笔者认为,导致伍尔夫从精神分裂到企图自杀,从精神崩溃到最终自溺身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她对性的自我危机意识,性是诱发伍尔夫疯狂的根本原因。
  
  1、漫长的无性婚姻
  伍尔夫在1896—1897年间曾经遭受到来自同父异母兄长的性侵害(也有学者认为性侵害甚至持续到1904或者1905年)。伍尔夫的第一任丈夫是一个同性恋者,两人结婚不久就宣布离婚。伍尔夫与第二任丈夫伦纳德于1912年结婚,婚后两人共同生活了二十九年,虽然二人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这一时期甚至可以说是伍尔夫创作的高峰期,在其他人看来是伍尔夫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双丰收时期。但是在1913—1915年间,伍尔夫却经历了生命历程中最为严重的一次精神分裂,其致病原因在于伦纳德决定并且劝说伍尔夫不要孩子。由此可见,他们二人的结合其实并不美满,而是一桩失败的婚姻,他们之间二十九年没有性生活,只具夫妻之名而无婚姻之实。
  关于伍尔夫和伦纳德历时二十九年的无性婚姻,学者Elaine Showalter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伍尔夫的羞涩和对男性激情的畏惧,因此,他们之间的性生活很显然是受到了来自伍尔夫性冷淡因素的困扰;另一原因来自于伦纳德本人,因为他似乎也不是一个激情洋溢的男人。
  学者Elizabeth Hardwick将伦纳德对伍尔夫广为人知的性冷淡的忍耐归因于他的社会声誉。同时代的人则将伦纳德视为殉道者和圣徒,丈夫伦纳德深受外界同情。
  笔者认为,伍尔夫夫妇性生活的不和谐不是受到了来自伍尔夫性冷淡因素的困扰,而是丈夫伦纳德的性无能所致。换言之,即使伍尔夫的确是个性冷淡者,那么她冷淡的矛头直指伦纳德。伍尔夫对性充满幻想和渴望,世间万物在伍尔夫眼中都相当性感,甚至颇具色情的味道,这使得她不得不把自己这种独特的感受,以对性的独特体会的方式表达出来。读者可以细细品味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传递出来的那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朦胧意境与韵味。
  
  2、被剥夺的生育权
  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认为,社会中的男女关系,用两性的生理区别来解释是无效的,二者的区别主要属于心理的范畴,是儿童的社会教化过程造成的。男性对女性的压制不是政治的和经济的,而是心理的。
  对女性而言,“母亲”是一个伟大的、能够延续自己血脉和生命的社会角色。成为母亲,即意味着将女性自己的生命推向圆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1913年的春天,伍尔夫第二次精神分裂,此次发病一直持续到1915年,这是伍尔夫整个生命历程中最为严重的一次精神分裂,其致病原因在于伦纳德决定并且劝说伍尔夫不要孩子。
  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通过借助医生的权威,来实现他早已经计划好的决定——不要孩子,并且还从伍尔夫身上找出不能要孩子的所谓的依据——生育对伍尔夫而言太危险。伦纳德轻而易举、堂而皇之地剥夺了伍尔夫作为女性的生育权的同时,又让伍尔夫对他怀有一种负罪感。这种因不能生育而带来的沉重的负罪感,和作为女人的不完整感令她终生都难以释怀。
  特别是在她进入更年期后,“不曾生育”这一不可更改的、无法挽回的、残酷的事实更加疯狂地折磨着她:寒冷感、挫败感、恐惧感、孤独感、焦虑感……种种恐慌接踵而至,令她芒刺在背、如坐针毡。对于女人,尤其是对于一个不曾生育的女人而言,更年期的到来无疑意味着死亡的来临。对于伍尔夫而言,则是在宣布她生命力的枯竭。而剥夺她的生育权、导致她生命力枯竭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丈夫伦纳德。伦纳德用他对伍尔夫所谓的爱,冠冕堂皇地剥夺了伍尔夫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伦纳德用他对伍尔夫所谓的爱深深地刺伤了她,葬送了她一生的幸福,并且将她推向毁灭的深渊。
  
  二社会角色危机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自杀是疯狂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些人在过度社会压抑下必然采取的一种生存方式、姿态和话语。伍尔夫自杀式的反抗,是对她生活的时代和自身所处特殊环境中过度压抑的无声挑战,自杀式的反抗是伍尔夫实现自由的特殊方式。
  
  1、性别角色分裂
  伍尔夫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不但精通哲学,而且对书籍出版颇有研究。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家庭主妇,她在伍尔夫童年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弗吉尼亚·伍尔夫崇拜父亲,热爱母亲,但是她却发现她自己的生命处于性别角色分裂的困惑中。伍尔夫本人确信自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或者更确切地讲,是两种相互对立传统的继承人。从父亲身上,伍尔夫继承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神经质般的索取意识;从母亲身上继承的是艺术般的优雅和敏感。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暗流在她的血液内相互撞击,虽然能够汇聚一起,但是却不能相互融合,甚至处于彼此纠缠的、令其疲惫的冲突状态中。

  伍尔夫将她精神疾病中的疯狂状态同母亲及其所具有的女性化的人生观相联,将她精神低落时期的状态同她的父亲及其所具有的男性化的人生观相联。这种对性格中两种性别模式主观上的划分,因她个人的独特经历而得以增强。她母亲所代表的女性模式导致了她的自我毁灭,而她父亲所代表的男性模式则为她的自我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对男性模式的选择即意味着对女性角色的放弃,意味着不得不承认她在性能力和母性能力上的不足。两种相互对立的性别模式对伍尔夫而言意味着一场战争,而且在战争中只能将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保持平衡,而不能让其中一方屈服于另一方,原因在于,无论是完全的男性模式还是完全的女性模式对伍尔夫来说都是同样的危险。
  
  2、人生价值难以实现
  人在人的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人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具有通过其自身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去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特性;人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又具有自身需要的特性。人在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二重性,是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的特点。人的价值的二重性,在人生价值领域中表现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一般认为,人生价值是反映作为客体的个体的实践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社会与个体自身需要的关系范畴。按照主体的不同划分,人生价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生实践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称为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叫为他的价值;人生实践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称为人生的自我价值,也叫为己的价值。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美意识流小说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又是“布鲁姆斯伯里文学团体”的核心人物,也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作为自觉的主体,伍尔夫是有需要、有理想、有追求的主体。她创造价值的活动总是同自己的需要和欲求相联系。但是被迫进入精神疗养院进行所谓治疗的伍尔夫,完全丧失了社会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提供的社会权利,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正当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失去个人的尊严,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泡影。
  1913年初,伍尔夫在丈夫、姐姐及医生的欺骗下被迫到疗养院进行治疗。精神疗养是对理想化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气质(慵懒、沉默、自恋、依赖)的恶意戏仿,尤其增肥疗法被视为疗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实际上无疑是在制造一种怀孕的假象。在疗养院里,她被迫躺在暗室的病床上,白天喝牛奶,晚上喝温热的甜酒。没有书籍,没有信息,没有朋友,与外界完全隔绝。独自休养六个月后,出院时伍尔夫体重已增至168磅(约76.2公斤)。伍尔夫几乎绝望自杀。1913年夏,当丈夫联合医生再次欺骗她入院治疗的当天晚上,伍尔夫企图以自杀来反抗,但是最后她还是带着负罪感再次住院治疗。
  人生价值领域中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人们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进行疗养期间,伍尔夫作为社会成员,社会提供给她的权利被剥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正当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她的自我价值根本无法实现,因而其社会价值也无法实现。
  
  三人格分裂
  
  弗洛伊德在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人格系统理论:即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完全隐没在无意识之中,主要由性的冲动构成。本我遵循的是“唯乐原则”。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本我与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之间的居中间者。自我的功能是控制和指导本我,促进人格的协调发展。自我遵循的是“唯实原则”。超我是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现,是理想的东西,超我分为自我理想和良心,需要努力才能达到,它是完美的而非快乐或实际的,它是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宗教戒律的体现者。
  总之,本我是进化的产物,是人的生物禀赋的心理代表,自我是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比本我更高级的心理过程,超我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传播媒介。自我出自本我,超我又出自自我,它们在人的一生中相互作用、混成一体,但是有时又相互矛盾、产生抵抗。当三者处于平衡时,个性就正常发展;当三者处于矛盾状态,神经就出现毛病,个性发展就受到阻碍。
  由于家庭变故(母亲、父亲、姐姐相继去世),由于两次婚姻的失败(第一任丈夫是一个同性恋者、伍尔夫和第二任丈夫伦纳德经历的又是二十九年的无性婚姻),由于社会时局的动荡不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以及由于自身健康状况欠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伍尔夫人格系统危机。伍尔夫成为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气质的原型人物——疯女人、疯妻子。换言之,伍尔夫严重的精神分裂,也正是她人格严重分裂的外在表现。
  伍尔夫的精神世界处于崩溃的边缘。她无处控诉,她只能通过手中的笔将她的恐惧、她的不满、她的愤怒倾注在她的作品中。这也为读者揭示了一个谜,即为什么她的精神分裂几乎总是发生在她的新作完成后,其原因就在于伍尔夫在自己的作品中重塑了她的另一个自我。
  
  四结语
  
  伍尔夫成为众人眼中的疯女人、疯妻子。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结构理论,性是诱发伍尔夫疯狂的根本原因。伍尔夫的疯狂是对来自丈夫伦纳德性压制的愤怒的反抗。伍尔夫用她的疯狂表达她的焦虑,用她的疯狂表达她的愤怒,用她的疯狂表达她对那个既给予她关爱又迫使她产生双重罪恶感的丈夫的复杂情感。依据弗洛伊德人格系统理论,伍尔夫严重的精神分裂,也正是她人格严重分裂的外在表现。
  
  参考文献:
  [1] Elaine Showalter,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李银河:《女性主义》,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上一篇:丁玲与姜敬爱小说的主 下一篇:解读《茶花女》中的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