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揽胜图 局部 饮酒[晋] 陶渊明 来自西窗烛App 00:00 00:44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綵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 5月27日 五月初二 周六 丁酉年 乙巳月 甲寅日 「晴川历历自返照,叶落归根进步来。可有龟巢莲叶上,化为脉望戏琴台。」 【名称】晴川揽胜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作者】恽寿平 【尺寸】纵:112cm,横:39.1cm 【材质】绢本、设色 【现存】辽宁博物馆 该图中所绘楼阁、山峦、丛林、江舟,乃武汉江岸黄鹤楼一带的胜景。该图取意系藉唐人崔颢《登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诗境,发遗民之情怀。 画面构成右边以直线为主,林木直干密植,山峰耸立突兀,形成密不透风的格局,左边以横线描绘沙渚平波,空阔无际,左右对比大疏大密,别具新格。其运笔灵活洒脱,用墨浓淡相宜,层次分明。从形式上看,是南田的早年之作,尤其是作品透露出来的习古痕迹,与其后来荒寒、冷静、奇逸的意境是不一样的。在笔墨上,师法其伯父恽于迈的风格也依稀可见,用笔细心严谨,线条也是工整安详。 寿平在此画的题款中说:“十四叔父登大耋之年,行登飘然,远游江楚,访友数千里外。所至登临山水,探揽名胜,长篇短咏,几满游囊,神气轩举,不减少壮时,使人望若神仙中人也。今秋重九前三日为皇揽之辰,呼友登晴川楼,白云黄鹤、洞庭潇湘,尽在杯斝间,收其胜概,兴酣狂吟得句,把酒以问江山,有笔摇五岳啸傲沧洲之意,归时览诗称叹,嘱同人共和之。寿平因制图奉觞以志胜事。小侄寿平拜题”。 恽寿平(1633~1690),清代画家,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白云外史、云溪外史等。江苏武进人。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清初四王及吴历合称“清六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在绘画理论上亦甚有建树,后人为其编有《南田画跋》一书。 ![]() 帆影高低过石头,看云合上几层楼。 空江易作三春雨,古岸微同六代秋。 大别山于窗牖入,武昌城向画图收。 登临不用伤怀抱,矶下何人著钓钩。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