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持新规大利好!不过,可能又是一次“6·24”

 anakin585 2017-05-30

红刊财经 特约作者 张俊鸣

减持新规火速出炉,瞬间刷爆了股民的朋友圈!5月26日收盘后,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才宣布准备要修改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规定,第二天减持新规就迅速发布,展现了监管层的超高效率。升级后的减持新规突出了“限售”,包括大股东90天只能减持1%、大宗交易不超过2%且接盘方60天后才能再转手等等。从资金角度讲,减持新规将大幅减少大小非的无序减持,相当于拧紧了A股市场的“出水口”,减少了场内资金的流出,毫无疑问属于利好。端午节后市场有望迎来一波比较有力度的上涨行情,前期套牢的各路投资者总算是迎来了一丝曙光。

减持新规上路之后,过往为人诟病的“清仓式减持”将不复存在,大大延缓了限售股解禁“逃离”市场的时间,给予二级市场投资者休养生息的机会。不过,对于需要套现的“大小非”来说,解禁之后依然会出现“顶格”减持。不管怎样,到期先减持1%“改善生活”再说,恐怕会成为不少“大小非”共同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可能还会加快“大小非”费尽心思进行减持,不排除采用司法拍卖等新招来应对新规,实现变相的套现卖出。

减持新规一方面减少了市场的抛压,但也会削弱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力。过去十年的两次牛市,正和“市值管理”有密切的关系。2006-2007年的牛市,除了有大盘调整时间长、幅度大的技术面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和经济增长快的基本面因素外,不可忽视的是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隐含的“主力面”因素。正因为当年“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改,原来无法上市流通的“大小非”支付对价之后获得流通权,和二级市场主力连手做高股价,才造就了上证指数两年5倍的大牛市。

而2012-2015年的牛市,领涨的创业板指数暴涨近6倍,也正和2009年开市的创业板公司大股东3年解禁期满,积极创造各种题材、做高业绩推升股价不无关系。而对比两轮牛市之前的走势,股价涨跌和大股东关系不大,不仅缺乏主动做高股价的动力,反而出现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

早在2001-2002年,监管层也出台过两次“减持新政”,针对的是当时新股IPO时的国有股减持。消息出炉之后,在当时的弱市中引发市场的热烈响应:

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上证指数从2245点见顶回落,短短四个月跌去700多点,跌幅超过3成。面对一泻千里的股市,当年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暂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宣布暂停在新股首发和增发中执行国有股减持政策。次日,沪深两市高开高走,全线涨停,其中沪市成交金额比前一交易日大幅增加2.77倍(图1)。

全线涨停的激情过后,市场再也没有突出的表现,上证指数两度在1750点附近受阻回落,到了2002年1月底已经来到了1300点附近。而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A股再度全线涨停(图2)。

照理说,既然当时市场见顶被归咎于国有股减持,那么措施完全停止之后市场理应见底回升,展开新一轮的行情,更何况当时中国大陆刚加入世贸组织不久,充分享受全球化的红利,境外股市也走势稳健并未对A股形成冲击。但2002年“6·24”全线涨停之后,次日上证指数便见顶1748点,此后展开缩量盘跌,很快再度考验1300点底部。虽然2004年4月上证指数一度突破“6·24”一日行情的高点来到1783点,但并未站稳重新陷入漫长的调整,直到2005年6月6日见底998点才结束为期四年的熊市调整(图3)。

显然,当时“国有股减持”虽然给市场带来短线暴涨的激情,但并未终结市场调整的态势,原因就在于只解决了当时A股走熊的部分问题,但并未形成一、二级市场共同的利益取向。直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才完全形成了牛市的合力。

和当年的“国有股减持”相比,目前“减持新政”对市场的影响有十分相似的地方,通俗地说就是减少了“出水量”,但没有增加“进水量”。特别是市场关注的新股IPO数量,依然保持较快的节奏。因此,本次减持新规也极有可能仅仅是“短期利好”。

而从技术面来说,本次新规出台前的走势,和2002年的“6·24”一日游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同样都是在利好曝光前几个交易日,市场出现止跌企稳,并伴随着标志性的长阳,极有可能是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出手扫货。而一旦利好见光,这些提前布局的资金在短期拉升之后,反而可能反手派发兑现盈利,形成波段高点。

目前市场对于减持新规基本上是一边倒看多,在过度集中的预期之下,节后如果出现集体性快速大涨,同时又没有进一步利好组合拳支持,很有可能再度重现15年前“6·24”一日游的场景。因此,投资者对于短期过快上涨也不必过于亢奋,反而应当保持一定的冷静,以免盲目追高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在2002年的“6·24”一日游中,部分在此前调整中表现坚挺的股票,在大盘的集体狂欢中反而出现放量出逃的迹象,此后股价连续走弱,跌幅远超大盘。典型的代表如太钢不锈、黑龙股份(现名国中水务)等(图4、图5)。如果此次再度重现“6·24”式的股指暴涨,那么前期走势坚挺、筹码集中的品种,不排除控盘主力借机倒货,成为市场上涨中的风险点。

而市场机会可能会出现在前期超跌的中小创,以及部分次新股中。这两类品种在前期的调整中表现较弱,加上市值较小,本身孕育着强烈的超跌反弹的动力。特别是部分有减持需求或面临股权质押危局的小票,在市场企稳之后更可能主动做多拉升股价,展开一轮比较可观的超跌反弹行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