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康熙的瓷器制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瓷器高峰让人叹为观止

 h0ping 2017-05-30

说起清朝的瓷器制作水准,可以说,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次高峰。尤其在康雍乾盛世,中国瓷器的制作一洗明末清初的衰落局面,再次成为重要的外销瓷国家。在这么多瓷器里,毋庸置疑,给皇帝们用的是制作水平最好的。有喜欢瓷器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每年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瓷器展览。就在当前,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秘色瓷展览,十分值得一看。

大清康熙的瓷器制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瓷器高峰让人叹为观止

2015年首都博物馆展出的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展览

为什么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这么热衷于展出瓷器呢?答案很简单,在众多皇家珍藏的文物里,瓷器是一大品类,它代表了皇家的审美趣味,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今天我们介绍一个2015年展出的展览,继“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和“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之后,首都博物馆再度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了“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展,以帝王生活为主题,甄选100件康熙御窑瓷器,其中还包括了一些首次走出库房、走出故宫的瓷器。

大清康熙的瓷器制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瓷器高峰让人叹为观止

康熙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丰富和提高了瓷器的品种与品味,融汇了传统与创新,显现出万千姿态。

中国瓷器造作在17世纪经历转变期,清康熙一朝60年,前36年恰逢转变期的后期,在这期间,瓷器风格已从明代形质古雅、釉质肥腴转变为气度高贵、釉质清丽的清代风格,瓷器书款工整,许多产品形成定制,为后代的必烧之器。康熙瓷器承上启下,在工艺、纹样、型制等方面的创新上表现得尤为充分。

大清康熙的瓷器制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瓷器高峰让人叹为观止

展览现场,显示清代造办处的场景

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新品种层出不穷,多达百种以上,为前所未有。大器超过一米,浑厚奇伟;小器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独步当朝的青花,绚丽多彩的五彩,刻意追步的仿古瓷,以及崭露头角的粉彩和珐琅彩等,为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生产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大清康熙的瓷器制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瓷器高峰让人叹为观止

展览现场,展示一件青花棒槌瓶

不可置疑,至少在审美还有制作水平上,康熙时期的瓷器已经达到高峰。它是接下来清朝瓷器制作盛世的开端。从展出瓷器的器形还有制作水准来看,康熙的审美是很值得称道的。相比于雍正的清丽温婉,乾隆的富丽堂皇,康熙瓷器展示的是清朝盛世的恢宏大度,不拘一格。大气、洗练、朴素又不失优美。

大清康熙的瓷器制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瓷器高峰让人叹为观止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收藏1000余件康熙青花瓷器,与清代其他时期的瓷器相比较,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精,充分展示了"独步本朝"的时代特征。

康熙时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此时,胎土精细,瓷质紧密,早期胎体厚重硕大,苍劲古朴,中晚期胎体才逐渐变薄,但有别于雍正时期的轻薄隽秀。

大清康熙的瓷器制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瓷器高峰让人叹为观止

康熙青花拔白棒槌瓶

康熙时期瓷器造型众多,规格品种多样,难以数计,与明代宣德、嘉靖、万历三朝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可谓开清代造型先河。琢器中的大件,如尊、觚、鱼缸等,式样之多,尺寸之大,制作之规范,更胜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常见品种烧制出许多新颖器形,并多有模仿古铜器的型制。

康熙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

大清康熙的瓷器制作,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瓷器高峰让人叹为观止

康熙青花黄地绿彩对龙大盘

康熙御窑瓷器丰富和提高了瓷器的品种与品味,融汇了传统与创新,显现出万千姿态。康熙帝本人也为振兴御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所具备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修养,以及其对西洋先进科技和工艺的浓厚兴趣,成就了康熙御窑的振兴与繁盛,尽展风华,彰显于中国陶瓷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