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戏曲舞台灯光设计

 GXF360 2017-05-30
漫谈戏曲舞台灯光设计

漫谈戏曲舞台灯光设计

李广川

最近几年,我与两位多年从事戏曲导演工作同事的合作中,常听他们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在多年的排演工作中,越来越认识到戏曲舞台灯光的重要性,戏曲舞台灯光在当前的戏曲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戏曲的特点相近,与表演可以更自由地结合,没有任何具象的阻碍和束缚,从写意性的角度看,灯光也更能发挥其功能,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在人物外部塑造、内心刻划、动作烘托及其传情、达意、美感等方面,戏曲灯光潜力是巨大的,发挥的余地是无限的,结合的可能性是大有可为的。”这些话,是他们舞台实践的感悟,也可以理解为是他们遇到了挫折、汲取了教训后的经验之谈。

我引用这些话,只是客观地评价灯光的发展和功能,并不想为布景、灯光、服装、道具、化妆“排座次”,而且,我是历来重视整体感的,综合艺术本身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共同创造的“产品”。 舞台美术中所有环节,本应充分调动各自的表现手段为戏剧演出服务,整体效果完美才是真的完美。

近二十多年来,灯光照明技术发展较快,尤其是戏曲界的同仁,越来越重视它,应用它,去尝试,去探索,以图把戏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在舞台上,为创造新型的戏曲舞台美术做出新贡献。时代在前进,戏曲要发展,必须随着时代的脉博一起跳动,一起前进,在前进的征途中去创新。

近几年来,我院创排了几部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其中有的获了文华奖,有的获得了国家级其它奖项,也邀请了省外的专家共同创作,在合作中收获不少,应该说打开了眼界,交流了经验,切磋了技艺。在艺术实践中,我们对舞台灯光的功能展开了探讨,其中的一个小命题使我非常感兴趣,就是白光与色光,我认为无论白光与色光都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要多方尝试,因戏制宜,各展其长,不论白光、色光都有广阔的创造天地。

下面,还是用我自己实践的剧目谈点体会。大弦子戏《两架山》是我院抢救濒危剧种,与省艺术研究院合作复排的传统剧目。我们在布光上,使用白光为主。去济南演出时,张彤老师让我帮忙,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这出戏都是以白光来布光,我认为白光并非无色,而且通过明暗深浅的对比,白光的色感也是很丰富的。我看过莎士比亚的名著《请君入瓮》演出的视频,这个戏是由国外专家搞的灯光设计,他也用白光来布光,给我的印象是色彩很丰富,并无“白开水”之嫌。大弦子戏《两架山》在济南的演出效果不错,并没有因使用白光而逊色。事有凑巧,翌年,我院又和省艺术研究院合作,复排了大弦子戏《金麒麟》,由张彤老师和我搞灯光设计,这出戏也是地道的传统剧目,通过对剧本的详细分析,我们感到有几个场次在不损害表演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色光的威力创造一定的舞台气氛。比如最后一场,苏尚、徐文丙、徐鸿被押赴刑场,按在了包公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之下时,我们把全场光压暗,以深冷垫底,使用强烈的三柱大红色光束垂直投向三口铜铡和囚徒的头颅之上,创造出了善恶必有报,正义必伸张的规定情境,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全剧大都用浅色光来处理,在关键节点上,使用强烈色光,也可以说另有一番艺术境界。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齐白石的花鸟画小品,大片的泼墨,衬托着非常工细的昆虫,这就是东方审美的意趣,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产物,我们戏曲舞台灯光设计,也应遵循传统的审美取向,发挥戏曲灯光设计的魅力,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近年来已有不少同行对戏曲布光,做了有益的尝试,收获了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这里,我想简要地谈谈对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布光时应侧重注意的一些问题。虽是老生常谈,但我觉得也有必要谈一谈,请同行指正。

首先,在传统剧目布光时要有共性和个性之分,这里,只强调共性部分,也就是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探讨,是传统剧目中布光的一些共性规律。

传统剧目演出,从服装到化妆都十分讲究,十分华丽,演出本身是造型美和色彩美等方面的综合,表演方法也是程式化的。比如《三岔口》的演出是一场夜斗,而舞台上却亮得出奇,但观众仍“深信”他们是在黑夜中搏斗。又如主要演员上场亮相,常用突然加光的办法,一方面提醒观众,另一方面为主要演员助阵渲染。在连排合成时,导演总是要求“亮”,因为脸谱的色彩和服装金银刺绣的图案,只有在白光和强光的照射下才能显示光彩。对于演员的表演,也希望后排的观众能够不费力地观赏演员的表演艺术,所以,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亮”。根据以上特点,即使用色,我也主张宜用浅色为好,当然特殊处理除外,因此第二个要求就是“浅”。再从表演的角度说,不少主要唱段和重要情节都安排在舞台的前区和中区。因此,布光时还应注意这个特点,即“中”和“前”。另外,戏曲舞台的布光不同于话剧舞台区域光和自然光的要求,以面射为主,点射为辅,所以第五个要求必须强调一个“匀”字。因此,亮、浅、中、前、匀五个字是戏曲舞台传统布光的一般规律。

再从纵深方面看,应是前区亮,中区显,后区托为宜,前区布光仍必须注意亮度,不少自报家门和唱段都在这一区域活动。中区是舞美布置环境的地方,如硬景和软景,这里要抓住必须显示的景物和必须突出的形象,要注意一个“显”字。而后区布光时则可强调一个“托”字,甚至在光色上也可以稍浓,为传统戏的气氛做一些烘托。以上只是一些经验之谈,且并不成熟,我们还是要根据剧目的具体情况,因戏而定。

关于戏曲现代剧目的布光,除了以上几点可以借鉴外,我认为大体上还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戏曲现代剧目布光要紧紧抓住时代感,即时代精神、时代气氛、时代特点和时代风貌。现代戏不抓时代感,就会失去“现代”的特点。

我院2003年创排的山东梆子《山东汉子》一剧,舞美设计是写意形式:用浅灰色豆包布制作的十几片不规则椭圆形组成基础背景,用五条形似五线谱的红线,穿透象征工业化时代的钢铁模块,组成的Z字形,隐喻了主人翁不远三千里登三轮车送残疾人的真情和壮举。舞美设计为灯光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我们利用色光的变化,使抽象的背景,时而像群峦叠障,时而像牡丹盛开,配合着剧情的发展,利用光色变化为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描绘环境,揭示主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戏的舞美,既继承了传统戏曲的写意精神,又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二、提倡多样尝试,多种手段,千方百计,因戏制宜。舞台灯光要在这方面进行大量探索。题材内容的多样性,也要求我们表现手段的多种尝试。即使是同一剧目,在不同的设计人员手里,也可以在处理方法和选材手段上各有所求、各显其能。

三、在设计戏曲现代戏时,由于表演歌舞化的特点,舞美要提倡写意性,装饰性,结合某些剧目的特色,把剪纸,套色木刻、铁画、青绿山水等多种表现手段,吸收溶化在设计中。我在我们院创排的《枣树情》《忠诚》等剧目的灯光设计中做过探索,深深地尝到了创作的甘苦。

戏曲现代戏,不但要善于继承,而且要勇于创新,要追求新意,这是非常困难的课题。因为创新不是只玩技术,玩设备,只有恰当地融合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优势,展现了戏曲写意的美学意蕴,才是真正的创新和发展。从近些年上演的剧目看,大家都在为创新而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出新创新的重任,落在当代人的肩上,相信通过努力,真正继承传统的、新型的、戏曲现代戏,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艺术园地中。

归根结底,继承也好,创新也好,戏曲舞台灯光设计必须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规范,我们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豪华面貌上,要多思考“戏曲是什么”这一根本课题,多思考如何在“悦目”的基础上,达到“赏心”这一创作的落脚点,多进行一些符合艺术规律的理论思考和舞台尝试。

(作者单位: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