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录制和直播中的灯光运用

 GXF360 2017-05-30
电视录制和直播中的灯光运用

电视录制和直播中的灯光运用

孟庆民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摘 要】电视文艺类节目,有的是在演播室录制完成,有的是在会堂或剧场舞台演出,由电视台进行实况录制或现场直播。但录制节目播出的画面效果没有实际演出效果好,剧场内的效果变化在电视画面中不能再现原有的气氛效果,并且画面中的人物肤色出现偏差,原因是舞台灯光师对电视摄录系统的特定技术要求没有掌握。要想做好舞台演出电视录制和直播中的灯光效果,舞台灯光师必须了解舞台演出灯光和电视录制灯光在技术上的要求和区别。本文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舞台演出 电视录制 色温

1 舞台演出的灯光接受体与电视录制中的灯光接受体不同

舞台演出的灯光直接接受体是人眼。舞台演出灯光的明暗光比关系、色调的反差和亮度,都是专门为人眼设计的。观众在一个昏暗的剧院中,在远近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角度欣赏舞台上的演出,在视觉选择上完全是主动性的。演员在舞台上的任何位置进行表演,都是观众关注的对象。舞美灯光的各种色彩渲染变化和明暗变化直接作用于观众视觉,由于人眼对明暗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一点光亮都能形成清晰的视觉印象,产生明确的心理感受。在用光处理上,明暗反差越悬殊,色彩对比越强烈,观众的心理感受越明显。舞台演出需要借助灯光明暗反差变换、色彩对比变化,营造环境气氛、烘托剧情,引导观众视线。让观众在观看演出中,感受到舞台灯光的艺术效果。

电视录制的灯光直接接受体是摄像机。摄像机是将光信号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传输,最终在屏幕上还原成光信号。因此,电视录制节目时,灯光的第一服务对象是摄像机。摄像机对光线亮度和亮暗适位范围的基本要求是,基本照度不能低于300勒克斯。摄像机照度在800勒克斯至2000勒克斯之间其记录影像效果最佳,图像质量最好。低于300勒克斯照度,摄像机记录图像的部分功能会随之降低,如景深范围变小,画面清晰度减弱,色彩饱和度降低,出现物体拖尾(拉毛)现象,录制质量不符合播出技术指标要求。在保证摄像机足够照度的基础上,进行场景变化设计、色调设计和效果变化设计,从而达到所需的画面效果。

2 舞台演出灯光和电视录制灯光的技术要求和区别

2.1 舞台演出的灯光照度低

舞台灯光效果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许多灯光效果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点设计创作的,在照度上没有硬性指标和要求。电视录制节目时,灯光有技术要求和指标限制。照度、色温和色彩,必须达到电视摄录系统的技术要求和电视传送系统等光电转换特性的要求。

2.2 舞台光线亮暗间距大

在舞台演出的一个场景中,从1万英尺烛光到0.1英尺烛光,人眼都能有良好的适应性,不管这个区域多么亮或另一个区域多么暗。有时人眼明暗适应范围可以达到1000:1,但摄像机接收的宽容度是30:1,这决定了灯光的明暗反差不能太大,有一定的技术限制范围。演出中必须将明暗变化控制在摄像机光圈的宽容度范围内,并掌握符合光圈值中所能接纳的感光量。掌握最高亮度不能超过摄像机所定光圈的最大进光量,同时最暗需要显现在画面中,则不能低于摄像机所定光圈的最低进光量。

2.3 舞台照度变化是非线性的,电视照度变化是线性的

在演出中经常有快速切光和快速起光,瞬间进行大的照度变化,给观众造成视觉冲击。在电视录制中,灯光从亮瞬间变暗或从暗瞬间变亮,摄录人员必须调整光圈,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如果不能随着灯光变化调整好光圈,电视画面不是暗,就是白切。因此,电视一般要求照度变化是线性的。舞台录制时需要灯光的快速转换,需要将变化尽可能控制在摄像机感光的宽容度之中。

2.4 舞台色光颜色浓重

舞台演出中使用的色光颜色浓重,与电视用色纸重不同。舞台用色纸,蓝色纸选用802、803、804、805型号,红色纸选用102、103型号,玫瑰色纸选用210、211型号。电视用色纸,蓝色纸用806、807、808型号,红色纸用105型号,玫瑰色纸213和214型号。舞台演出在面光、耳光处都加用色光,这些浓重的色光对于人眼是可以接受的。对电视录制来说不行,这是电视摄录系统技术所限。因为摄像机对色彩接受再现与人眼不同,摄像机对色彩接受和再现,是将进入镜头的光信号按其不同的频率分成R(红)、G(绿)、B(蓝)三部分接收处理,在荧幕上通过将R、G、B三部分的不同组合,发出各自对应的色光,从而被人眼接收。这一接收、分解和再现只是一个尽可能的还原过程。实践证明,过重过浓的色彩对比对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的正常再现是不利的。摄像机对色光十分敏感,在确定白平衡后,对不同的色光有着很强的分辨能力,因此,电视录制时面光要用白光,保证人物肤色正常还原。特别是古装戏曲节目,演员的服装艳丽,色彩丰富且化装浓重,脸谱头饰装饰性很强,在制作这类节目时尽量用白光,可在布景和天幕上使用些淡色色纸。

3 电视录制时应掌握好光源色温平衡问题

电视录制或直播舞台演出时,应注意色温平衡问题,这是色彩还原的极其重要的条件之一。在舞台演出中对光源色温没有严格要求,因而容易被忽略。因此,舞台的面光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色光营造气氛,高色温光源和低色温光源混合使用。造成电视录制画面人物肤色出现偏差,特别是因用追光灯突出的人物肤色偏紫、偏蓝的现象,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光源色温平衡问题。

录制舞台演出时,灯光师要尽量平衡光源色温。光源的色温是表示光源颜色的量。一个黑体在发光的情况下,其颜色与温度存在惟一的对应关系,即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只有一种颜色,相反,某一种颜色的黑体也对应一个温度。一个热辐射光源,如果它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的颜色相同,则把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色温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各种不同的光源之所以能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光谱成份不同。如果光源色温高,颜色就变蓝、青;如果光源色温低,颜色偏红、黄。

目前,舞台灯具运用的光源有卤钨光源与金卤光源(气体放电光源)两种。影视回光灯、影视聚光灯、筒子灯、成像灯(不同光束角度的)、天地排灯等灯具,使用的石英卤钨灯泡或灯管,光源色温是在2800k~3200k之间。各类型的电脑灯和追光灯使用的是金卤光源(气体放电泡),光源色温是5600k左右。现场录制时,摄像机的色温平衡一般在规定的3200k标准档。为使摄像机要求的色温与光源色温一致,应该将电脑灯使用的金卤光源(气体放电泡)色温降低,掌握好光源色温的平衡,使两种光源色温接近。比如,电脑灯的光源色温是5600k,为了与影视回光灯、影视聚光灯、筒子灯、成像灯、天地排灯等灯具和摄像机的色温相匹配,在用电脑灯具做一些定点光和特写光时,在编程时将光源色温降到3200k,这样才能使人物肤色得到还原。尤其是独唱、独舞、诗朗诵等节目,为了突出演员,吸引观众注意力,在使用追光灯时,应采用雷登85滤色片降低其光源色温,确保演员肤色得到正常的色彩还原。

掌握舞台灯光与电视灯光的不同作用和途径,在今后的电视录制和直播舞台节目时,能够确保舞台灯光在不破坏原有舞台意境的前提下,减少明暗反差,降低色彩对比,提高总体的照度。对大型表演,需注意用光的均匀性,避免舞台中间亮,两边暗。面光尽量保持全用白光,用侧、逆色光起烘托作用,并用较淡的色光代替浓重的色光。各种灯光要进行分多组、多杆控制,注意光源色温的平衡与校正。

审稿人:杜中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正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王学敏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751(2017)02-0017-02

作者简介:孟庆民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高级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