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久病医治无效,令人“无不纳罕”的逝去。作为老公公的贾珍,悲痛不已,“哭的泪人一般”。 贾珍花钱为贾蓉买了个“龙禁尉”,虽然“心满意足”,但还是“心中不自在”,因为秦可卿的葬礼时间长、规模大,光停灵就有七七四十九天,“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客往,花簇簇宦去官来”。 贾珍的妻子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家务,各种诰命来往不断,贾珍生怕忙中出错,亏了礼数,怕人笑话,想找个人帮助料理一下丧事。 正在苦闷焦虑之际,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贾珍一听是王熙凤,喜不自禁,乖乖,谁说宝玉是呆子,呆子能有这样的慧眼吗? 贾珍犯难:王熙凤不是一般人物,她愿意来干这个苦差事吗?怎么样才能将她请到手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贾珍是如何运作的。 一、在行动上。贾珍尽管有些疾病在身,又兼“过于悲痛”,拄上了拐,但他还是亲自到家眷们住的上房,亲自拜见王夫人、邢夫人,还有主要人物王熙凤。 一见面,贾珍一面拄着拐,一面挣扎着蹲下身子向她们请安。邢夫人让他坐,他也“断不肯坐”,就一直这样站着和夫人们说话。看看,贾珍就是以这样虔诚的姿态给夫人们一个好印象,令人感动。 二、在运作的对象上。贾珍主要是聘请王熙凤,可他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对着王熙凤,而是同时对向两位婶婶:邢夫人、王夫人。 因为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媳妇,是王夫人的侄媳妇,更是荣府的实际大管家。鉴于以上这些原因,贾珍哪一个也不敢、也不能偏袒。 所以贾珍说“恳求二位婶婶并大妹妹”,贾珍提出聘请王熙凤的事后,首先作为婆婆的邢夫人先接话,知趣地说王熙凤目前在二婶那里主事,你就直接问王夫人好了。自己的儿媳妇,由于不归自己管理,也没有决定权啊。 这个时候,贾珍才把主攻方向转向王夫人。其实,贾珍完全知道是王夫人决定这个事,但他还是按照长幼有序的规则先大后小:邢夫人王夫人是妯娌倆,邢夫人排序在王夫人之前,所以,他先邢,后王。 三、在言语上。贾珍完全站在邢夫人、邢夫人的角度,所有称呼都以二位夫人的身份为准。叫自己为“侄儿”,称妻子尤氏为“侄儿媳妇”,称秦可卿为“孙子媳妇”,称王熙凤为“大妹妹”。 所有这些称呼,让二位婶婶听起来很是受用,受到尊重。贾珍这样称呼,无形中紧密了双方的关系,缩短了距离,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亲近感。 同时,最重要的是,贾珍极尽赞美之能事,大赞王熙凤。 王夫人婉言拒绝王熙凤出马,贾珍就说“怕大妹妹劳苦了”。还说王熙凤小时候就有对事情的决断力,况且现在又经过历练,就越发老成了,从根子上说明王熙凤生来就有管理的才能。 他还违心地说“想了好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其实刚刚才由宝玉推荐)。贾珍不仅这样,还拿出杀手锏——不看活人看死人的份——把秦可卿给搬出来了,还滚下来几滴眼泪。 四、在权责问题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王熙凤答应了贾珍,贾珍就授王熙凤以绝对权利。在这点上,贾珍做得还是蛮够爷儿们的。 贾珍首先把象征权利和财富的“对牌”交给王熙凤,要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主意自己拿,自己定。同时,还请王熙凤大胆管理,“不要怕人抱怨”。 此外,贾珍还关心王熙凤的生活,担心她天天往来辛苦,要给她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居住,虽然王熙凤拒用了,但贾珍的做法还是挺让人受用的。 就这样,贾珍成功地请到了王熙凤。王熙凤也不负贾珍的期望,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大刀阔斧的气概,把宁国府管理得井井有条,把秦可卿的葬礼举行的荣光又体面。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休闲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