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常见的生理病害有哪些及防治方法

 剪切万花筒 2017-05-30

在番茄的种植过程中常出现很多生理现象被误认为是病害,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列举一下番茄的生理病害及防治技术。

(1).生长点停止生长。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苗期发病, 2个子叶或几片真叶后没有生长点,.群众俗称“没头苗”。成株期发病.第一或第二穂花后,生长点停止生长,有点类似“自封顶”,但花穂之间间隔2~3片叶,而不是自封顶类型的间隔1~2片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苗期低温低于5°C、高温(高于35℃)导致生理缺硼。苗期长势较弱的品种.发生的几率略高 。

番茄常见的生理病害有哪些及防治方法

(2)花数少、弱花、小花或一整穂花没有出现,不易坐果。番茄花芽分化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在花芽分化期, 严重的低温寡照或35~4o°C高温, 植株的营养状况差时, 花芽分化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花芽分化会停止。若第一花穂分化停止,就会出现主茎第十节出现第一穂花的现象; 若只是第二穂花分化终止,就会出现第一穂花与第二穂花问隔5叶以上的特殊现象。影响严重时, 就会分化出生活力很弱的花朵来, 具体表现为花弱、花小,. 不坐果, 用激素处理也坐不住, 个别坐住的果也不发育, 形成豆果或僵果。. .

(3)畸形果、扁形果、幼果开裂漏籽。2~6叶花芽分化期夜温长期低于12℃,特别是长期处在5~8℃的状况下,极易出现畸形果。在苗期氮肥过多、缺钙、缺硼、徒长、点花过重的情况下发生几率偏重。在华北、中原一带, 8月、9月播种的番茄, 翌年春季出现的第一、二、三穂果果形好,容易点花。而第四、五穂,畸形果、裂果、漏籽果较多,原因就是第一、二、三穂花分化期.(2~7叶)处在温度条件好的-1o月份,而第四、五穂花分化发育期处在十分严寒的12月份和. 1月份。以后的花,会随着花芽分化期温度、光照条件的改善而逐渐好起来。另外,缺钙、缺硼也是形成幼果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苗期开始直到果实采摘每1o~15天喷施一次6o0倍天达2116液或浇灌3oo倍牛奶、豆浆,对于降低幼果顶裂有重要作用。

(4)果实偏小、僵果、豆果。原因:

①定植缓苗后,第一水、肥浇得过早,营养生长过旺形成的,或者是第一次水、肥浇得过晚,营养生长过弱,第二、三穂果实的发育由于植株营养不足形成了小果或豆、 僵果 。

②密度过大,肥力不足。越冬栽培每南超过32oo株,光照弱, 光合积累少容易形成小果 。 越冬栽培原则上每商不超过3 000株。

③没有实行换头整枝, 第四、. 五穂果实偏小的, 大多是由于第一至三层果实发育集中, 导致第四、 五层果实发育营养不足形成的。

④畸形花点花时,为防止幼果顶裂,点花浓度降得过低,或点花过晚,致使激素不足,容易形成僵果或小果。

⑤有些年份或季节,果实发育期光照过弱,温度较低,容易形成僵果或小果 。

(5)空洞果。形成空洞果有以下原因:

①促进坐果的激素使用的过早, 浓度过重 。

②第三、四层果实空洞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第一、二层果实发育较快,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不能满足第三、四层果实发育而形成的。建议换头整枝,加强肥水管理。

③上部果实出现空洞果实大多是营养不足所致, 应改善光照,加强水、肥、温度管理。

④使用了果实膨大剂,但光照弱,温度低,植株的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 。

⑤夜温过高,植株徒长,光合产物不能顺利地运输到果实中去, 可引起果实空洞 。

(6)显网果(网纹果、网筋果)。绿果时,果肉网纹明显,. 成熟时果肉较软, 果皮较薄, 有时从外面可以看到种子。 原因是苗瘦弱老化,苗龄长,秧子弱,果实膨大期严重缺水。长势弱的品种, 出现显网果的几率高。 一旦出現显网果, 较难恢复。

番茄常见的生理病害有哪些及防治方法

(7)叶片发黄。叶肉发黄, 叶脉仍然是绿色的,系生理缺镁造成。每年1o月至第二年3月·份低温阶段, 由于地温低,根系的吸收功能受到影响, 不能吸收镁而导致镁缺乏 。 在植株坐果较多,. 根系衰老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生理缺镁 。 解决办法: 叶面喷硫酸镁;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吸收。

(8)叶片扭曲,蕨叶状。一般发生于两个时期, 一个时期在定植后第一穂花开花以前, 植株叶片扭曲, 原因是番茄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时促进坐果的内源激素水平比较高造成的 。 另一个时期多半发生在第三穂果实以上, 花穂点花后, 上部叶片呈蕨叶状 。 其原因是下部果实发育需要较多的营养, 而迫使上部叶片正常生长需要的营养倒流向下部果实, 使叶片自身发育受到了影响; 发育成扭曲状, 也与点花激素浓度大有关。以上两种现象,切莫误认为是病毒病。解决办法:加强植株营养,增加光照,喷施天达2116, 冲施钾肥,降低点花激素

浓度 。

. (9)果面部分变黄。夏季或冬季番茄果实,向阳光面或外面果面发黄, 而背阴部或内面果面仍然是粉红的, 这是由于温度过高、过低抑制番茄红素形成而造成的。番茄果实着色过程是叶绿素分解和番茄红素、类胡.萝t、 素形成的过程。 20~30℃可形成番茄红素;高于30°C,特别是在30~35℃,或低于20℃,特别是气温降低到13~14℃时, 番茄红素合成已经停止, 而类胡萝l、 素合成还可进行。类胡萝I'、 素色泽是黄的.所以果面就会发黄。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