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着和服的欧洲美人儿

 雁飞云 2017-05-31


1862年,英国率先将这种受日本影响的艺术风格取名为Anglo-Japanese。Anglo特指盎格鲁血统的,即最早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部落,因此,Anglo-Japanese也可大致翻译成英式日本风


正如他的名字一般,Anglo-Japanese仿佛在日本的外衣下掩盖着一副白人的身躯。参考下面这间位于美国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的孔雀房:


Peacock Room, designed by Thomas Jeckyll (1873-76), murals by James McNeill Whistler (1876–77), Freer Gallery, Washington, D.C.


这幅作品的画家是来自美国的詹姆斯· 麦卡尼尔· 惠斯勒。在她的文艺圈子里,她和她的另两个表亲,玛丽亚·赞巴可和阿格拉娅·克罗尼奥被誉为是希腊神话里的美惠三女神(是的,那个年代的女神还是真女神)。姑娘不止有才华,颜还好,长这样:


Marie Spartali Stillman


而她的表亲,玛利亚·赞巴卡,更不得了,是令画家爱德华·伯恩·琼斯余生为情所困,郁郁不得的“妮缪”。爱德华·伯恩·琼斯为她画了一幅举世闻名的《欺惑梅林》。 这段情感细八出来又是一段故事,先忽略。


The Beguiling of Merlin, by Edward Burne-Jones,1874


回到文章主线,詹姆斯· 麦卡尼尔· 惠斯勒深受日本艺术的影响,除了又名《玫瑰与银》的上文中《来自瓷器国度的公主》之外,他还有幅稍早的《紫金随想曲:金色的屏风》。顺带一提,画家的特色千千万,但能做到像惠斯勒这样具有“通感”能力的画家寥寥无几,他特别擅长将音韵通过笔触表达出来,也因此他的作品常常用乐曲的种类来命名(随想曲、交响乐、协奏曲等等)。


Caprice in Purple and Gold: The Golden Screen by James McNeil Whistler (1864)


画中,也是穿着和服的西方女子,坐在金色屏风前,近景处也有一只青花瓷,充满了东方味道。


惠斯勒的画从未受过他祖国美国和他居住国英国的认可,然而却特别受法国垂青,甚至获得骑士荣誉勋章。其实和英国一样,法国也是第一批被日本艺术风格影响的国家。今天当我们形容这种被日本风格影响的欧洲艺术作品时,我们用一个专有名词,日本主义,便是从法语词汇Japonisme翻译而来的。日本主义这个词诞生于1864年,受到日本主义影响的画家数不胜数,其中包括了詹姆斯· 麦卡尼尔· 惠斯勒的朋友,法国油画和插画家詹姆斯 提索。


詹姆斯提索是一名风俗画艺术家。风俗画以图像的形式来表现日常生活,因此最能反映时代的一些特征。詹姆斯提索擅长将穿着时髦的女性放置在各种日常生活中。他的画作出名的,如下图,《年轻的女士观看日本工艺品》,活泼而真实的反映了西方大众对明治维新时期传来的日本物件的强烈好奇心,也表现了当时这些日本传来的物件或艺术作品在西方常常被展示和出售:


Young Ladies Looking at Japanese Objects by James Tissot (1869)


他的另一幅作品,《日式浴衣》,描绘了西方女子穿着浴衣从和室内出来,倚在门边。和室和浴衣均是日式意象,然而浴衣在保留了日本款式的同时,却印着西式的花纹:


The Japanese Bath by James Tissot (1864)


詹姆斯提索对细节敏锐的观察力,和他的艺术所表达的鲜明的故事性,使他在作为一个油画家之余,更是一名成功的插画家。这些早年创作风俗画的经验,也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基础。1871年他前往伦敦,成为著名杂志《名利场》的插画家。从1885年至余生,他一直致力于为《圣经》绘制插画,他的插画版本直到今天都仍被沿用。


James Tissot的圣经插图: Adam and Eve Driven From Paradise, between 1896 and 1902


日本主义逐渐影响欧洲其他内陆国家,突出代表为画家阿弗雷德·史蒂文斯。早年,在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史蒂文斯曾经疯狂地迷恋日本主义。他的代表作之一,《日式巴黎人》(The Japanese Parisian),就是于1872年,从普法战争后归来后所创作的。


The Japanese Parisian by Alfred Stevens (1872)


如果说之前的画作都只是将和风披在白人的肌肤上,那么受日本主义影响最大的印象派画作,便是把日本主义刻在了骨骼里。


像前拉斐尔派和唯美主义一样,印象派画家也因为日本主义的传入而打了鸡血。马奈、莫奈、梵高……这些印象派里程碑式的人物无一逃得出日本主义的五指山。


浮世绘: 富岳三十六景(东海道今谷不二)by 葛饰北斋


他们发现,相较于西方画家喜欢将物体(人物)置于画面正中的习惯,浮世绘的画家通常将物件放在背景对角线之下,使得画面上方大部分干净清爽,大致等同于我们所知的留白。同时,浮世绘的画作更为平面,不像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西方画作这么重视视角和阴影,没有阴影的影响导致立体感也相对较弱。画家们还对浮世绘里的浓烈色彩极感兴趣。大多数西方传统艺术作品,色彩并不鲜明。浮世绘里,平面的画作却使用了鲜艳的颜色,种种这些特点在西方艺术家眼里看来新奇无比。


马奈的日本主义代表作是这幅《埃米尔·左拉像》(1868):


Portrait of émile Zola by Edouard Manet (1868)


这幅《埃米尔·左拉像》是爱德华·马奈1868年的作品, 他与马奈是挚友,并称赞过马奈的画“将来一定会挂在卢浮宫里。”马奈的画作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日本主义的创作手法,并影响了后来出现的印象派。革新的画作打破了西方艺术数百年来的枷锁,也让马奈成为了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同样的,莫奈也深受日本主义的影响。比如下图的《穿和服的莫奈夫人》(1876),同样是在他的成名作《印象·日出》的五年后所作:


La Japonaise, Madame Monet en costume japonais by Claude Monet (1876)


这幅作品有强烈的莫奈的风格。绘画中淡化了轮廓和阴影,色彩也大胆鲜亮,在用色和素材上均受到了日本主义的影响。画中,莫奈夫人手拿折扇,身着和服。不同于之前詹姆斯· 提索的《日式和服》里和服的款式西洋的花纹,莫奈这幅画里和服上印的也是相应的日式传统花纹。莫奈夫人身后的墙上则挂满了团扇,团扇上的意象,如日式庭院、艺妓和丹顶鹤,也都极具日本风格。折扇上模糊的红天蓝海,也许代表了莫奈当年的《印象·日出》罢。


莫奈著名的日本主义风格画作,还有他的睡莲日本桥


The Japanese Footbridge and the Water Lily Pool, Giverny by Claude Monet (1899)


从1890年到他失明为止,莫奈专注于绘画他的庭院。在他这系列作品里,日本桥和睡莲成了他的一个标签。在莫奈的一生中,他经历了成名、丧妻、游历、兵役、丧子等各种事件,到了晚年,即使在患了白内障后,莫奈仍然坚持画画。


最后一名被日本主义影响的后印象派大师,梵高,最明显的表现在他临摹的两幅歌川广重的浮世绘:《龟户梅屋》《大桥骤雨》


Flowering plum tree (after Hiroshige) by Vincent Van Gogh (1887)


这幅是梵高1887年临摹的《龟户梅屋》。这年,他结识了印象派的塞尚和毕沙罗等人,开始受印象派的影响。以近景来框出画作结构,还有近远景的相互搭配,这样的艺术形式在东方非常常见,比如我们的园林艺术里的复廊和亭子,然而西方艺术里并没有类似的画法,反而是浮世绘的传入让梵高发现了这种东方韵味的美感。


Almond blossom by Vincent Van Gogh (1890)


现在在回过头来,看本文开头的那幅《开花的巴旦杏树枝》,梵高用完全二维的方式和鲜艳的色彩展现了开花的杏树,并使用了《龟户梅屋》里的近景画法,使画面“浮世绘化”。因此,即便梵高并没有画出任何日式的意象,整幅画却隐隐透出“东方味”。


艺术史上,还有一位大师受到了日本主义的影响,他就是著名的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克林姆特的作品中带有强烈日本主义的,最出名的是封面图片,《持扇的夫人》Lady with Fan(1917)。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艺术作品,比如下图《舞者》The Dancer(1918):


The Dancer by Gustav Klimt (1918)


画中除了女性主角之外,后面远景中的人像也依稀穿着东方样式的衣服。克林姆特也吸收了浮世绘使用强烈色彩的特点,大多数他的画作都是使用鲜艳的色彩创作的。


到了19世纪末期,日本主义持续在西方社会里发挥余温,典型的代表是1885年的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 or, The Town of Titipu)。


The Mikado海报


歌剧《日本天皇》展现了一个刽子手Ko-ko、出逃的太子Nanki-Poo、美丽少女Yum-yum和天皇之间的妙趣故事。作为一个萨沃伊式歌剧(喜剧中的一种),《日本天皇》充满了英式幽默,并使用白人来扮演日本人,沿袭了日本主义在西方传播的特点。


日本主义也影响了西方的插画文化。比如英国插画师查理斯 罗宾森(Charles Robinson)和马佐里 米勒(Marjorie Miller)。他们分别是插画黄金年代最顶尖的插画师之一,一直到今天,许多的新版的《格林童话》或《爱丽丝梦游仙境》仍在使用他们当年绘制的插图:


Charles Robinson: Her Love Parade (1931)


出版业里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杂志,图片来自《Life》杂志1922年八月的封面:


Life Magazine cover - Japanese American number - US - August 1922


这股日本主义的浪潮自19世纪中叶而起,直到今天仍旧不息,影响也从英法蔓延到欧洲内陆国家,甚至辐射至美洲,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一场审美上的饕餮盛宴。



4100幅高清图、27G内存

西方大师油画图库U盘


.仅售198


全国快递包邮


机会难得,抓紧抢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