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氣功療法 站樁功之功法,既不需要入靜、更不用人為的調整呼吸、也不要求意守單田,對初學者而言是相當易學,只要擺好姿勢、站立不動、猶如樹樁,自然呼吸、全身保持”鬆而不懈,緊而不僵”的狀態。 1.練功的步驟: (1).雙腳左右分開與肩同,膝蓋彎曲鬆沉入湧泉,坐胯鬆腰,頂頭懸尾閭中正。 (2).雙手抬至肚臍上、乳下的位置,呈抱樹狀。 (3).手心向內、十指微開,呈舒指狀。 (4).肩部放鬆不要用力,站立不動。 (5).眼睛半開、以無意識的方式向遠方凝視,不要想其它的雜事。 (6).自然地腹式呼吸。 (7).保持這樣的姿勢二十分鐘。 (8).站樁完畢,慢慢直起雙腿、兩手輕輕放下,原地休息二至三分鐘。 2.練功的時間與地點的選擇: 此功法在用餐前、後半小時不宜進行,以免影響食慾及消化,其餘時間均可以練。在場地方面,只要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的地方,不論室內、室外均可進行。 1、站樁的好處 站樁時,人體處於外靜內動之狀態中;也就是外在形體呈現出安詳、穩靜的樣子,意念也己於靜止;內部血氣卻為之翻騰。所以一方面能讓中樞神經獲得充分的休息;另一方面能促進血液循環與加強五臟六腑的新陳代謝的機能。一般來說對於慢性病中的神經衰弱、腸胃病以及身體虛弱、循環功能等症之療效較為顯著。 2、站樁之方便性 養生樁是依據樹木深根於地,享天地日月精華之氣,而生長發育乃至於擁有千年壽命之原理,轉化運用於人體保健與療病強身的一種方法。而此種練功法不需特殊場地與設備,任何時間與地方都可以練。僅需衣物寬鬆而已。故站樁功一直是一般人們所喜愛的養生治病法。但將站樁功練好的人卻不多。 3、站樁之姿勢 樁法如以蹲姿的難易度來分時,可分為高位站樁、中位元站樁及低位站樁等三種程度。 高位站樁-膝關節微屈,狀似站立。因消耗體能小,較適合老年人、身體虛弱及身有重病者。 中位站樁-介於高低樁位之間的樁法,狀似人將安坐於椅子上。消耗體能適中,適合一般人習練。 低位站樁-狀似人安坐於椅子上。消耗體能大,適合身體強健者習練。 4、站樁要領 A、兩腳打開與肩同寬或略寬,兩腳掌平行,兩腿彎曲。意想腳掌如大樹磐根入地九尺(就像大樹般的穩固的站在於天地間)。 B、膝蓋不超過腳尖,全身力量平均放於腳掌。 C、上身放鬆挺直,含胸拔背(上身似立正,但不要用力挺直),微向前頃。 D、頭頸部正直,兩眼微張,平視正前方的一點,並意想將遠處之景物收進眼裡,凝神不眨眼。 E、面帶微笑,舒展眉心,意想將遠方的聲音收入耳底。 F、呼吸自然,勿忽快忽慢;如能行體呼吸更佳。 G、站樁時,身體四肢肌肉皆應儘量放鬆。練功中如感覺現有的姿勢不舒服或不正確,應即時調整。
5、習練所花時間 老年人、身體虛弱及身有重病者(高位站樁)-初期以五分鐘為目標,但可量力而為。隨著體力加強,習練時間也隨著加長,再降低蹲姿。 一般人(中位站樁、低位站樁)--初期以十五分鐘為目標,但可量力而為。後期以四十分鐘為佳。(欲想進一步修行的人,初期以四十分鐘為目標,後期以超越一個小時為佳。)
6、練功意念 A、心懷喜悅-帶者喜悅的心情練功。 B、以一念帶萬念的方式消除雜念或穩定混亂的思路;也就是專心的去想一件事。 C、因功法眾多,意守之部位及心法各有不同,但如習練者不知應意守何處時,建議意守下丹田或不要意守。
7、注意事項 A、如兩手或兩腿有顫抖或不停的抖動,那是體力不支或陰陽不平衡的原因,習練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消失。 B、身體如發生上下跳動時,此狀況屬練功自然現象,可放任跳動或不斷默念「我不動、我不動、我不大動」,直至停止或將姿勢蹲低即可。 C、身體一半熱、一半冷或兩手一熱一冷,是為血氣不順,持續習練將可改善。 D、如發生氣上頭頂時(頭重腳輕,前後左右擺動),兩腳腳趾用力抓地或將姿勢蹲低即可。 E、練功過程中的一切異樣感覺(如:全身輕飄飄的、看到任何影像),請放其自然,既不要追求,更不要害怕或恐懼。 F、習練時勿背風而練,以免大椎受涼外邪入侵。室內習練時,應保持空氣流暢。 G、過餓或過飽不要練功,飯後三十分鐘內不宜練功。身體過度疲勞時也不宜練功。 H、不可在廁所、屋簷、大樹下練功,打雷時請勿練功。 I、女性生理期可照常練功,但勿練提腎功或意守下丹田。 J、收功後不可洗冷水及喝冷水,流汗需用乾毛巾擦乾。 K、作好收功動作。
8、暫停練功之事項 A、全身發冷甚至於打冷顫時,就必須立即收功停止習練,用溫水泡手、擦臉,次日再練。 B、如發生頭暈、惡心、流冷汗時,就必須立即收功停止習練,喝杯溫水,坐或躺一下,幾分鐘後即可恢復正常。下次練功時可將蹲姿調高或縮短時間。 C、練功被打擾或驚嚇時,先穩定情緒,再氣沉丹田,然後才可收功起身。切記不可馬上起身,更不可生氣或害怕。
9、收功法 C、將兩手掌心疊放(男性左手在內,女性則為右手),按於下丹田處,作調息、聚氣數分鐘。*以下動作可以不作或隨時習練,但以練完功後作,效果最佳。 D、搓熱雙手做1.乾洗臉2.乾梳頭。 E、擦大椎、搓耳朵。 F、以空心掌拍打1.頭部2.肩膀、雙臂3.背腰臀部4.兩腿(外側向下、內側向上)。 G、活動雙腿膝蓋、腳踝、腳趾關節。 H、結束此次練功。 鍛煉養生樁的注意事項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但是劇烈運動,一般只適合年輕人,對於那些身體虛弱,津乏氣短的人來說,劇烈的運動會增加內耗,傷津動氣,不增其益,反受其累。因此有養生經驗的老人經常說:大動不如小動。養生樁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看似不動,其實是不動之中有大動。這種大動又不同於跑步、跳繩等體育運動,那是劇烈運動,尤其是那些身患嚴重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炎等疾病,以及隱匿性疾病的人,劇烈型運動更是要不得的。 站樁是怎麼站的呢 站樁的動作要領。“千年柏萬年松,松之氣令人壽”,田教授認為,在老松下站樁氣感強,效果好。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先服用一點松花粉,然後再站樁,氣感會更強,效果會更好。如果寒氣太多的人,那麼站樁前可適量喝一點生薑紅棗湯。但切記不能晚上服用。因為“早上吃生薑,勝過人參湯,晚吃生薑,猶如吃砒霜”。 目光平視,凝神入氣穴 手指相對,掌心內照, 腳尖稍內扣,兩腿微屈.五趾趴地.兩臂鬆直抬起.手指相對.掌心內照.呈水準抱球狀置於中丹田和下丹田之間。沉肩墜肘,開始配合呼吸,吸氣時舒展全身毛細孔.吸氣入丹田,呼氣時要透徹.全身放鬆。 田教授從多年的站樁經驗中體會到,養生樁是靜中有大動,看似靜靜站著,只有輕微晃動,實則全身的氣血都在動,這是真正的動,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動,站養生樁雖不能全無雜念,但卻能使心生歡喜,精神愉悅。簡簡單單的養生樁,養身和養心就這樣完美地結合起來了。 站樁有很多功效,田教授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1)協調陰陽,增強體力,變上實下虛為上虛下實,內氣充足,底盤有力,有相當一部分人剛站樁時,兩腿顫抖或兩臂、兩手不均勻地抖動,此為體力不支或陰陽不協調所致,練習一段時間後,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 (2)對胃腸系統的疾病有特殊療效。正常人的自然呼吸方式其胸膈運動僅在1~2釐米,而練習逆腹式體呼吸時,胸膈運動增大到4~5釐米,胃腸系統在這種呼吸方式中得到自然按摩和蠕動,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強,同時,使病灶處的經絡經過運動後得以順暢。 (3)調節胖瘦,使人健美。逆腹式呼吸可使腰圍變細,胖人站樁時,可把樁變得低一些,運動量加大,逆腹式體呼吸加低位站樁是減肥絕技。瘦人(遺傳性的瘦體形除外)長期站正常的樁位,即可增加體重。 不過,每次站樁15分鐘後,還要注意收功。 搓雙手:深吸一口氣,氣沉下丹田。雙手相對搓擦.目的是提高手掌部位的生物電位.增加熱能。 搓手、乾浴面、乾梳頭、拍打頭部、搓耳朵、擦大椎6個收功動作,在急需收功的情況下,可不必全做,只做“拍打頭部”,讓留在頭部的氣下沉至下丹田,內視下丹田一會兒即可,或只做深呼吸也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