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3.8万是如何变成445亿”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复星集团的掌门郭广昌。 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 赚到第一个100万 1989年,郭广昌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留在校团委工作。因为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放弃了铁饭碗下海创业,借了 3.8万元作为起步资金,开了一家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 机遇和努力,使他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同样毕业于复旦的复星“五剑客”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等人陆续加入。 其后,郭广昌先后搞过彩色火焰蜡烛、咕咚健身糖、婴儿尿湿报警器,都不成功。眼看着赚来的钱越做越少,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决定做房产销售,利用老同学关系,获取客户名单,做精准营销,为复星赚来了第一个1000万。 涉足医药行业 赚到第一个1亿 “复星五剑客”中有3位是遗传工程学专业毕业的,做生物制药有天然优势,经过潜心研究,他们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学院研究的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 该试剂为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也开始了复星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步。 3.8万—100万—1000万—1亿,靠着地产和医药两个实业起家的郭广昌,之后逐步转入多元投资,逐渐崭露头角。 1994年,复星进入房地产业; 2002年,涉足商业零售业; 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 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 2007年,投资矿业; 2011年,进入保险行业。 令人称道的是,其所涉足的每一个产业投资,都被认为是踩对了风口,抓住了趋势,正好赶上了中国经济的步点,在合适的时间做着合适的投资。 复兴的投资逻辑 与资本对接 1998年改制后,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郭广昌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魅力无穷,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 在让产业与资本对接成功后,郭广昌和他的团队开始尝试借用资本链条扩张产业。如今,复星集团涉及的产业包括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服务等多个领域。 而一向以“巴菲特学徒”自居的郭广昌,也借鉴了其“产业 投资 保险”的模式,将保险作为复兴最重要的投资板块之一。 郭广昌曾表示,“在复星的架构中,保险资金是血液,度假村、奢侈品等都是内容,地产等是载体。”不断扩张的保险版图,为复星提供了充足的血液。 与此同时,复兴也一直在不断投资拓展新的业务,诸如公寓托管、快递物流公司等,最新消息则是五月初入股内衣品牌商都市丽人,其旗下子公司认购都市丽人价值 6 亿元的股份,入股后,复星将持有都市丽人11.18%的股份,成其最大股东。 结语 从1993年借来的3.8万元作为起步资金,到现在身家超过445亿(2016年胡润百富榜数据),郭广昌用了23年时间,让自己的财富滚雪球般地增长,也缔造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 作为复星国际的大股东,郭广昌持股45.84%;其次还持有复星医药18.83%的股份,以及上海钢铁和ST南钢各23.02%、23.04%的股权,每一笔都收益不菲。 在投资领域,郭广昌被媒体誉为“中国巴菲特”。截止到2015年年底,郭广昌总共全球市场中参股控股了35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总市值超过8500亿元。 如创享智库导师沈海涛所言,如今的中国已经到了行业竞争激烈,差异化越来越小的状态,企业如果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富有,做投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
|